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 (QOL) ,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SF 36表 ,对 2 0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2 0 0例正常对照进行生存质量 (QOL)测量 ,并对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寻找其中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SF 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不适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0 .0 1) ;影响慢性乙肝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病程、并发症、谷丙转氨酶 (ALT)、乏力、黄疸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 ,有效的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心理治疗和护理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与评价,并对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6±17、65±24、21±30、62±18、28±34、55±28、57±2、68±25和52±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指数评分(7.2±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36总评分及其8个分项目相互之间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总评分与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7841,P均〈0.01)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型、乏力、腹水、黄疸、脾肿大、血清ALT与总胆红素升高、血浆白蛋白或(A/G)降低以及HbeAg、HBV-DNA持续阳性等。结论SF-36适用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QOL),以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探讨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进行生存质量的测量与评价,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其八个纬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QOL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乏力、病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QOL的诸多因素中经济收入、乏力和病程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为探讨结核患者生存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QL-index,KPS等量表,对228例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QOL多终点平行测量,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频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肺结核患者各终点QOL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影响因素是病灶大小、白细胞数、并发症、转氨酶和病程,结论:加强全程导化疗、合理营养、功能康复、心理关怀、社会支持,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心理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103例,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患者在焦虑及抑郁方面评分均增高(均P〈0.01);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四方面的评分均降低(均P〈0.01)。结论CHB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更多出现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影响着其疾病转归与QOL,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同时应关注患者的QOL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50例AIS患者进行评价,并了解不同干预措施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SF-36量表中除生理职能(RP)无显著差异外,生理机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职能(SF)、身体疼痛(BP)、活力(VT)、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及QOL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采取支具、手术治疗后患者QOL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青少年AIS患者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手段并加强早期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SF-36量表,对2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不适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61±29,23±31,52±21,32±35,51±28,48±25,45±21,51±17,59±18)与对照组(83±25,82±36,76±19,84±30,82±20,62±23,73±26,76±25,76±9)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提示医务人员应注意改善其心理障碍和社会机能,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生存质量量表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QOL)进行测量,筛选影响老年患者QOL的主要因素。结果婚姻不满意、肝炎反复发作、有并发症、经济状况差和总胆红素升高是影响其QOL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病程中,采取相应干预手段,对有效提高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华 《当代医学》2009,15(16):70-71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对45例慢性鼻-鼻窦炎采用鼻内窥镜治疗,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生存质量(QOL)状况连续调查评估,同时选用50例健康体检者的状况对照,分析患者QOL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4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预后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来源、病程长、病变范围大和伴发息肉是术前QOL评分(SNOT-20评分)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30,0.98,0.99和2.02),室内工作环境、手术范围不充分和术前SNOT-20评分高是术后QOL评分改善程度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69,0.89和1.18)。结论鼻窦内镜技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的工作环境、手术范围和术前状态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城区肢体残疾成人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SSRS等量表对843例城区肢体残疾成人进行评定,并与20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肢体残疾成人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和社会支持少、重残、年龄轻、未婚、性格内向的残疾人QOL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QOL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残疾等级、居住情况、工作状况、收入情况。结论肢体残疾成人的QOL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怀照顾,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量并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QOL)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2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2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QOL测量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F-36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性别、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P=0.004、0.013、0.011).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下降,Child-Pugh分级、性别与血小板计数为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008年1月至4月就诊的11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健康状况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调查,评价患者生存质量(QOL)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与健康对照者比较,PCOS患者SF-36评分中除躯体疼痛、生理职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6项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提示PCOS患者QOL多个维度均有受损,不孕、肥胖、多毛、痤疮、有合并症、月经紊乱及文化程度高低等均可影响其QOL。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置人术后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心理状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及正常人群各67例,应用MOSSF-36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整体QOL及心理QOL进行调查。结果ICD术后患者QOL的评分比正常人群低,而心理QOL评分在ICD术后患者中比正常人群高,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D患者中,是否放电、病程长短(以3年为分界点)是QOL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间性别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D术后患者的QOL评分整体低于正常人,心理状况评分高于正常人,说明ICD患者合并心理疾病如压抑、焦虑、恐慌,尤其是ICD植入术后放电的部分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意干预。病程长短主要对心理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加强心理干预,以进一步改善ICD术后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把同时期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2组人群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在社会功能、心理卫生、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上,研究组分别为(59.65±20.10)分、(53.50±12.78)分、(70.02±13.77)分、(74.15±14.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性别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出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艾春启  陈生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5-1025,103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OL),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P-36)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差异,而两组同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后,阿立哌唑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4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程。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活质量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现状,探索管理对策,提高生存质量,为健康工程夯实基础。方法采用补充修订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00例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和服务需求、依从性、经济情况、报销类别及比例调查;对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外地就医是否方便、报销类别及比例、是否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否定期规范检测随访、肝病特有症状是影响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P<0.05);外地就医方便、报销比例高、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规范检测随访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外地就医不方便、报销比例低、未规范抗病毒治疗、未定期规范检测随访的患者(P<0.05);肝病特有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正相关趋势(B=7.657,SD=2.650,t=2.889,P=0.004)。结论改善患者就医需求、报销类别及比例,提高患者定期规范检测随访、规范抗病毒治疗等依从性,从而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规范检查治疗,能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肝硬化和失代偿肝病,减少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核病(TB)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QOL)的慢性传染病。针对结核病人的QOL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就结核病对患者QOL的影响、常用的测量结核病QOL的量表、结核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结核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影响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制定改善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合理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F-36及自制量表(QLI—TBV1.0)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48例结核病患者和248例正常对照进行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并对收集影响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结核病患者的平均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54±18、52±16、38±21、64±30、46±23、56±24、33±17、43±22、60±17)与对照组(81±14、78±20、75±19、80±12、68±11、77±18、85±20、70±17、85±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患者的QLI—TB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领域的平均评分(95±16、23±14、18±10、28±17、30±12)与对照组(151±14、42±18、25±8、39±23、4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痰涂片结果、并发症等。结论QLI—TBV1.0可以用于我国结核病生存质量的初步测量,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慢性盆腔疼痛(CPP)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7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生存质量生理领域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模拟评分与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病程与生存质量无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评分较全国常模明显下降,未显示年龄、病程和视觉模拟评分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BV)对人体危害大,CHB患者生存质量(QOL)偏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08)23号〕确定湖北省中医院为肝病重点研究基地,为研制防治肝病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本院制定并实施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项目。目的 了解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重点病种的13个研究中心的CHB患者611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中医症候量表评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QOL。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脱落/中止50例(8.2%),共纳入561例。CHB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CLDQ总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综合分(PCS)、心理综合分(MCS)、SF-36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CLDQ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P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依从性、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年龄、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LDQ总分、PCS、MCS、SF-36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CLDQ总分、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是CLDQ总分、PCS、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地区CHB患者QOL存在差异,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HB患者QOL呈负相关,病程越长,中医症候量表得分越高,病情越重,QOL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