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余文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3):63-65
目的 为探讨健康高龄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经诱导活化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tic fac-tor,TNF)的分泌。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以K562细胞和SGC-790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外周血NK细胞的活性;白介素2(IL-2)与脂多糖诱导活化后的TNF的分泌活性测定以L-929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存活率表示。结果 与健康中青年组比较,高龄组人群的NK细胞对K562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与LPS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TNF活性均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 高龄组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诱导分泌的TNF活力增高可能补偿了部份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51)铬—释放试验检测几种肿瘤病人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的变化。证明进展期肿瘤病人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术后数年未复发的病例NK细胞活性恢复正常。NK活性测定可为估计肿瘤病人预后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郑师陵,叶贤坤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050051)关键词T细胞亚群;NK细胞;肿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在生物进化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由免疫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其存在与功能的正常是建立在机体稳定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测定了117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周血NK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细胞癌患者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和对照组(P〈0.05和P〈0.01),UICC-TNM分期Ⅱ,Ⅲ,Ⅳ期和复发病例的NK细胞活性均数各为25.75±14.63,24.70±12.42,19.15±8.29,15.65±7. 相似文献
9.
取8例人肝癌标本,经分离和培养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枯否细胞(KC)和未贴壁的非肝细胞(NNPCO。从13例肝癌患者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C)。以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CP)、混合菌苗(MBv)、千扰素(IFN)单用或、2~3种合用,分别处理以上3种效应细胞后,体外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肝癌患者的KC、NNPC和MC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仍有明显抑制作用,三者的作用效果相近;②单用免疫制剂中,以BCG提高3种效应细胞的抑瘤作用最明显;③免疫制剂配伍应用较单用效果好,尤以IFN MBV BCG作用最强,分别使MC和KG的抑瘤效应提高了125%和101%。本实验为肝癌患者选用免疫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乳腺癌细胞Bcap37、肾癌细胞769P及肺癌细胞A549表面MICA/B的表达,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几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K562、Bcap37、769P及A549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0.35±0.50)%、(90.72±0.64)%、(55.59±0.55)%、(3.84±0.10)%;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选出的NK细胞纯度为(96.52±2.42)%,在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Bcap37及769P的杀伤活性较强,与A5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K562与Bcap3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效靶比为5∶1、10∶1、20∶1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4种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效靶比增加,相关性增强。结论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相关,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影响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_α、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产生TNF_β,然后用国际通用的L_(929)细胞标准法检测TNF的活性。研究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5.76 U/ml;TNF_β20.13 U/ml)明显高于正常人(TNF_α为3.10U/ml;TNF_β为0.21 U/ml)与急性肝炎患者(TNF_α为3.44U/ml;TNF_β为0.24 U/ml)。又慢活肝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1.42U/ml;TNF_β为7.54 U/ml)明显高于慢辽肝(TNF_α活性为5.92U/ml;TNF_β为0.41 U/ml)。结果表明TNF活性的增高与肝损害的程度与肝炎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测定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9例涎腺肿瘤患者(实验组)及健康人10例(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测定NK细胞数目,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及对照组,涎腺良性肿瘤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目与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NK细胞数值降低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检测其值可对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表达,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细胞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的增高更加显著(P〈0.05);化疗后CD4^+细胞值、CD4^+/CD8^+比值的下降和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及CD8^+细胞值的增高更为突出(P〈0.01);术后发生转移的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及NK细胞活性下降,CD8^+细胞值再回升。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难免流产者蜕膜内自然杀伤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难免流产患者蜕膜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探讨其局部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同位素掺入法检测患者蜕膜内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并采用正常早孕妇女蜕膜作对照。结果:难免流产组蜕膜组织内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1);难免流产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结论:难免流产患者子宫蜕膜内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揭示患者局部的免疫功能是亢进的,与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NK细胞杀伤活性影响。方法:重度子痫前期重度组、正常妊娠组各15例,采用1:1配比的病历对照研究。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方法分离健康非孕妇女NK细胞,并用20%浓度重度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孵育NK细胞20小时。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对NK细胞杀伤活性影响。结果:在20%子痫前期重度及正常妊娠血清孵育20小时后,重度子痫前期组NK细胞杀伤活性为48.68±8.47%,正常妊娠组为35.21±8.24%。与正常妊娠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差异显著,P<0.01。在重度子痫前期组,用10%浓度血清孵育20小时后,NK细胞杀伤活性为39.98±7.65%, 40%血清浓度组为58.33±7.45%,,与20%浓度血清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可使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随血清浓度的增加,NK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用塑料贴壁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或者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分离途径,建立体外培养技术,从MM患者外周血中获取DC。结果 (1)在含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5~7d,可获得具有典型DC形态学特征的细胞。2种分离途径得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n=5,P〉0.05)。(2)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自体抗原呈递试验证实,MM患者外周血来源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呈递自体抗原的能力。外周血来源DC培养5~7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部分细胞表达成熟DC特征性标记CD1a。部分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及CD86,高表达HLA-DR分子,几乎不表达单核细胞特异性标记CD1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或/及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加入培养体系并不增加MM患者外周血DC得率。免疫表型也无明显改变。提示DC来源于PBMNC中单核细胞,而非CD34^+造血祖细胞。结论 贴壁分离法及免疫磁珠法均可获取充足数量的DC。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126)I-UdR 释放法检测43例 Graves 病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为66.50±10.6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20±9.34%).治疗12~18个月的病人 NK 活性(59.04±8.84%)虽低于治疗前(67.60±9.44%)。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NK 活性与 T_3,T_4水平无关.本文提示 Graves 病人存在 NK 活性异常可能原发于该病的免疫功能紊乱.治疗后 NK 活性未完全恢复正常,可能是停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0,(6)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评价EGFR突变检测对NSCLC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39例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及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9、20和21基因突变情况,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正常肺组织中都未检出基因突变;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0.8%(12/39),以杂合性突变为主(91.7%,11/12),纯合性突变少见(8.3%,仅1例),外显子19、20和21分别占突变总数的41.7%(5/12),25.0%(3/12)和33.3%(4/12);外周血中检出的EGFR的突变率为33.3%(4/12),全部为肿瘤组织中存在突变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及腺鳞癌、"不吸烟"患者,与年龄、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吸烟高度相关(P<0.01)。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NSCLC患者个性化治疗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株肠癌细胞株(LOVO、SW480、SW620)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混合作用之后,NK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ADCC),探讨Cetuximab抗肿瘤过程中ADCC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不同肠癌细胞系(LOVO、SW480、SW620)的EGFR表达水平;MTT法检测6种不同浓度Cetuximab作用48h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NK细胞与Cetuximab包被的肿瘤细胞共孵育,LDH法检测NK细胞的ADCC功能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株细胞EGFR表达:LOVO(),SW480(+),SW620(-);Cetuximab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对SW620细胞无抑制作用;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经Cetuximab处理后,NK细胞的ADCC作用均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的Cetuximab可抑制EGFR阳性的LOVO细胞和SW480细胞,而对EGFR阴性的SW62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所选的2株EGFR阳性肿瘤细胞都可被Cetuximab所介导ADCC作用所抑制,高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