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种药材威灵仙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鉴定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和东北铁线莲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3个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醋酸乙酯萃取各水蒸气蒸馏液得到各组挥发性成分,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结论:3种不同威灵仙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其共有成分均为其主要成分,且相对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2.
渠亚蓉  胡静  周琪  张敏  章弘扬  胡坪 《中成药》2021,(9):2576-2580
目的 比较分析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依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测定木兰脂素含量,建立辛夷的UHPLC指纹图谱,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色谱峰进行鉴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辛夷、辛夷仁和外苞片中木兰脂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5%、10.30%、1.07%,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茺蔚子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性成分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2个组分。结论:此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是药用植物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春夏季节变异规律,为柳叶蜡梅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各个成分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3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4个化学成分,5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48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44个化学成分,其中(E)-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和桉树脑含量最高。结论:柳叶蜡梅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丰富,并与采收季节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柳叶蜡梅的药用保健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静  付志博  桑情妮  张敏  章弘扬  胡坪 《中草药》2019,50(7):1555-1561
目的分析和比较辛夷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经典名方中以辛夷仁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辛夷和辛夷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全花蕾、辛夷仁和辛夷外苞片中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79%和0.45%,采用GC-MS共分别鉴定出87、82、85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以GC-MS数据结合PCA可以很好地区分辛夷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结论辛夷仁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与辛夷一致,但含量远高于辛夷全花蕾,经典名方以辛夷仁入药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所提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在成分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SFE—C02法提取效率高,提取成分比较完全。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银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库检索鉴定出了18种挥发性成分;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银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银注射液是我所研制的中药新药,由菁蒿和金银花组成,具有宣肺透邪,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用于外感高热证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汗泄不畅、头痛、咳嗽、痰黏、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部感梁等。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银注射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C-  相似文献   

9.
白背叶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吉来  陈飞龙  吕志平 《中药材》2003,26(10):723-724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白背叶根中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1个组分,鉴定出其中30个化合物,占出峰面积的86.23%。分析结果表明,其主成分为有机脂肪酸,此外还含酮、醛、醇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提取荜茇中挥发性成分的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SD)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对荜茇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的工艺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SD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SFE-CO2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确定提取最佳工艺。结果SD法最佳工艺为药材浸泡1小时,加6倍量的水,提取7小时;SFE-CO2法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分钟。结论SFE—CO2法工艺稳定可行,与传统的SD法相比具有提取率较高、操作温度低、时间短、CO2流体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Xiao XY  Cui LH  Zhou XX  Wu Y  Ge FH 《中药材》2011,34(5):789-794
首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老挝产鸡蛋花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提取进行优化,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I压力12 MPa,温度55℃;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30℃,在此工艺条件下的收率为5.8927%。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鸡蛋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萃取物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柳酸苄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53种化学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高达66.11%,与水蒸气蒸馏法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萃取法(SFE-CO2)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别.方法:用GC-MS对香胶木叶挥发油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获得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71.94%,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叶醇(43.90%),青叶醛(7.42%),2,4-二叔丁基苯酚(4.80%)等.SFE-CO2获得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了其中33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81.51%,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角鲨烯(11.85%),桉油精(9.95%),(+)-α-松油醇(5.34%)等.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组分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GC-MS技术从两面针根和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别鉴定出31个和51个低极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7个,主要为斯巴醇(根18.49%,茎26.18%)、棕榈酸(根14.24%,茎12.79%)、芳姜黄酮(根6.95%,茎8.88%)、油酸(根8.39%,茎5.71%)和己酸(根4.39%,茎7.78%)等;体外MTT法测试表明两面针根和茎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和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均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明两面针根和茎低极性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相似,其体外细胞毒活性也相似,可为两面针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和扩大药用部位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溃疡膏药材麻油炸枯提取与SFE-CO2萃取在化学成分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上述2种提取物中大黄、白芷和川芎的主要指标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HPLC分别对上述2种提取物中欧前胡素、阿魏酸和游离蒽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麻油提取物薄层色谱中Rf较小组分的斑点颜色相对较浅,但斑点数量与SFE-CO2萃取物无明显差异.定量分析表明,SFE-CO2萃取物中游离蒽醌转移率明显高于麻油提取物,为麻油提取物的1.9倍;麻油提取物中欧前胡素与阿魏酸的转移率较超临界萃取的转移率稍高,麻油提取欧前胡素接近完全,SFE-CO2萃取的转移率也可达到77.08%;而阿魏酸两者的提取率均较低,转移率均不足10%.结论:SFE-CO2与传统麻油炸枯提取物主要成分大类相似,多指标含量相近.而SFE-CO2萃取物无提取溶剂限制,有利于后续剂型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酯为双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定量。通过热图分析提取主要特征成分,并明确成分分布规律,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影响成分分布的主成分。结果 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123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草蒿脑、茴香脑及(R)-(+)-柠檬烯;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60种,挥发油特有成分36种,27种成分为油水共有成分。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茴香脑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与草蒿脑及(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油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正相关)以及PC3(水溶性负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降低挥发油收率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林文津  徐榕青  张亚敏  宋晓瑞 《中草药》2014,45(20):2928-2931
目的 建立一种从泽泻Alisma orientalis中高效分离制备23-乙酰泽泻醇B的方法。方法 先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制备泽泻提取物,再以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对所得的泽泻提取物直接进行分离纯化,将所得富含23-乙酰泽泻醇B流分经结晶精制后,取晶体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纯度分析,并用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最佳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3∶2∶3∶2),上相作为固定相,下相作为流动相,转速为800 r/min,体积流量2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所得晶体纯度经HPLC分析质量分数为99.8%(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构鉴定为23-乙酰泽泻醇B。结论 该方法制备23-乙酰泽泻醇B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的纯度高,适合于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的快速制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瘤果黑种草子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NG)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国外果黑种草子N. sativa(NS)、黑种草子N. damascena(ND)比较,对水蒸气蒸馏法(hydrodistillation,HD)提取NG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方法:采用HD与SFE-CO2萃取从NG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与 NS,ND挥发油比较;用气相色谱外标一点法对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结果:3个种属挥发性成分比较,NG,NS主要成分为间-伞花烃,分别是33.75%,61.48%,ND为β-榄香烯73.24%,NG,NS,ND百里醌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73%(HD),3.80%,0.08%,SFE-CO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66.36%),间-伞花烃较低(0.93%);NG挥发油百里醌定量1.58%。结论:NG挥发性成分与NS,ND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瘤果黑种草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百里醌的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瘤果黑种草子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NG)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国外果黑种草子N、sativa(NS)、黑种草子N damascena(ND)比较,对水蒸气蒸馏法(hydrodiStillation,HD)提取NG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方法:采用HD与SFE-CO2萃取从NG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与NS,ND挥发油比较;用气相色谱外标一点法对挥发油中百里醌定量.结果:3个种属挥发性成分比较,NG,NS主要成分为间一伞花烃,分别是33.75%,61.48%,ND为β-榄香烯73.24%,NG,NS,ND百里醌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73%(HD),3.80%(HD),0.08%(HD),SFE-CO_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66.36%),间-伞花烃较低(0.93%);NG挥发油百里醌定量1.58%.结论:NG挥发性成分与NS,ND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DB-5(0.25mm×30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40℃,质谱接口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00℃,选择离子检测,选取离子为57,58,170,198。结果:甲基正壬酮进样量在5.5~110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1.8%。结论:建立的GC-MS选择离子检测内标定量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供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月份肉豆蔻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升  黄立标  欧淑玲  冯锦东 《中成药》2012,34(7):1336-1342
目的比较不同月份肉豆蔻叶片中挥发油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分析,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比较,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有量,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月份叶片挥发油相似度较高,雌雄株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雌雄株中相对含有量大于0.1%的主要成分数量差异不大。叶片挥发油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物质,主要成分随季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结论不同月份肉豆蔻叶片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组分基本相同,为叶片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