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EG胁迫对黄芩黄酮类有效成分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PEG胁迫对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并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黄芩悬浮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随PEG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10% PEG胁迫黄芩悬浮细胞可以模拟干旱条件,提高悬浮细胞PAL基因表达量且会促进黄芩素的积累.20% PEG胁迫提高了UBGAT基因的表达量,但同时APX酶活性的提高抑制了黄芩素参与清除活性氧,导致了黄芩素向黄芩苷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温度培养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黄芩苷含量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4个培养温度对黄芩愈伤组织暗培养40 d,每5 d取样1次,测定生长量和黄芩苷含量,并以18S RNA为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黄芩苷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查尔酮合成酶(CHS)、β-葡糖醛酸酶(GUS)、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BGAT)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生物量、黄芩苷含量及积累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25,30℃较适宜黄芩愈伤组织生长,25℃培养30 d黄芩苷含量与积累量最高,达到2.75%和12.44 mg;15℃培养条件下C4H,CHS,GUS,UGBAT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25℃培养30 d至35 d PAL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各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由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25,30℃培养条件下PAL,C4H,CHS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黄芩苷含量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相对低温条件不利于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合成途径的上游酶基因PAL,C4H对黄芩苷的积累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光照对黄芩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光照对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光照对黄芩悬浮细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黑暗条件相比,细胞生长13 d后黄芩苷含量显著增长了806.1%,黄芩素含量显著增长了42.5%,PAL基因在光照条件下的转录水平高于在黑暗条件,光照条件下UBGAT同黄芩素显著相关(r=-0.995)。结论:光诱导对黄芩悬浮细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光诱导刺激了与有效成分的积累相关基因(PAL,UBGAT)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温度培养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黄芩苷含量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4个培养温度对黄芩愈伤组织暗培养40 d,每5 d取样1次,测定生长量和黄芩苷含量,并以18S RNA为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黄芩苷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查尔酮合成酶(CHS)、β-葡糖醛酸酶(GUS)、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BGAT)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生物量、黄芩苷含量及积累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25,30℃较适宜黄芩愈伤组织生长,25℃培养30 d黄芩苷含量与积累量最高,达到2.75%和12.44 mg;15℃培养条件下C4H,CHS,GUS,UGBAT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25℃培养30 d至35 d PAL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各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黄芩苷含量的相关性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由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25,30℃培养条件下PAL,C4H,CHS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黄芩苷含量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相对低温条件不利于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合成途径的上游酶基因PAL,C4H对黄芩苷的积累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黄芩内源激素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条件对黄芩内源激素与有效成分积累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利用ELISA法测定黄芩根中内源激素(indole-3-acetic acid,IAA;abscisic acid,ABA;gibberellin,GAs;zeatin riboside,ZR)的含量;利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含量。结果:水分胁迫处理70d,黄芩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ZR与黄芩素含量呈正相关。水分胁迫条件下,GAs/IAA,GAs/ABA和GAs/ZR比值均呈上升趋势,与黄芩素含量变化显著相关。结论:GAs在水分胁迫影响了黄芩有效成份积累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二年生黄芩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变化规律.方法:2008年5月1日到10月15日每隔15 d取样一次,并记录物候期,所取黄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承德地区二年生黄芩地上部有两次营养生长,总的生长规律是慢-快-慢.根部总的生长规律是快-慢-快,折干率在枯萎期最高达到55.31%.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相似,即5月中旬最高,分别为17.61%,42.92%,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相似,即6月份最高,分别是2.63%,0.49%.结论:承德二年生黄芩黄芩苷和总黄酮5月中旬最高,黄芩素和汉黄芩素6月份最高,折干率10月中旬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生长素对黄芩悬浮细胞有效成分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稳定继代的黄芩愈伤组织在含有不同浓度NAA或KT的MS液体培养基悬浮震荡培养,光照16 h黑暗8 h进行培养18 d后,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源激素的含量,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加入0.2 mg.L-1NAA后,黄芩苷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未加入NAA时的2.56%,3.36%。②黑暗条件下,加入外源NAA后,ZR含量显著降低,但IAA,ABA和GAs含量变化不明显。③0.2 mg.L-1 NAA和不同浓度KT的协同作用对黄芩苷的含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0 mg.L-1的KT作用下黄芩苷含量最高,且黑暗条件下显著高于光照条件,达到2.13μg.L-1。结论:外源生长素不利于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积累,0.2 mg.L-1 NAA+1.0 mg.L-1 KT的组合对黄芩苷的积累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3)
目的:探讨高温对甘草鲜根次生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5℃、45℃、55℃温度处理甘草鲜根,研究高温胁迫对代谢途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在高温胁迫下,各处理组甘草根中H_2O_2含量无明显变化;35℃和45℃组的SOD和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55℃组的SOD活性总体上持续降低;CAT活性未表现明显降低;1,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显著增加。35℃条件下PAL活性较高,45℃和55℃条件下PAL活性变化不大,L-苯丙氨酸总体上维持稳定水平。不同高温条件下前3、4天均表现出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增加,而甘草苷、异甘草苷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结论:黄酮类成分与甘草抗氧化酶活性体系的协同作用,起到了清除活性氧保护植物的作用,前期以次生代谢产物黄酮为主,后期共同发挥作用。次生代谢产物黄酮消除活性氧主要是通过改变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来调节消除活性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烘箱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种干燥方法处理黄芩叶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黄芩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黄芩苷在黄芩叶中含量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连续加热会导致总黄酮和野黄芩苷含量下降。结论: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黄芩叶应采用自然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芩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成分积累的关键物候期.方法:将从山东莱芜收集的黄芩种子分别在北京房山和山东莱芜进行播种,选择萌芽期、展叶期、花果中期、花果末期、枯黄期收集黄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测定其主根长度、根鲜重、根径、茎长度.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RT-PCR方法分析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1,PAL2,PAL3)、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oyl-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成酶(chaleone synthase,CHS)、葡萄糖苷酸酶(glucuronidase,GUS)和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ate:baicalein 7-O-glucuronosyltransferase,UBGAT)的转录水平.结果:从幼苗期至展叶期,黄芩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部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花果中期至枯黄期.黄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黄芩苷含量逐渐上升、黄芩素含量逐渐下降.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PAL,4CL在枯黄期表达水平量最高;CHS转录水平则在花果中期-花果后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后在枯黄期下降.结论:结合黄芩活性成分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展叶期和枯黄期可能是影响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主要物候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化风丹中不溶性砷盐和可溶性砷盐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8批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的含量。结果:建立的二硫化二砷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61%,RSD 2.0%。三氧化二砷在4~16μ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77%,RSD2.1%。18批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质量分数0.012~0.021 3 g·g-1,平均质量分数0.018 4 g·g-1,差异系数13.3%;三氧化二砷质量分数75.24~124.55μg·g-1,平均质量分数92.99μg·g-1,差异系数15.3%。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为化风丹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实验依据。不同批次化风丹中二硫化二砷和三氧化二砷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主成分As2S2及可溶性砷盐As2O3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雄黄项下的滴定法测定不同产地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的含量,采用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上述样品中可溶性砷盐As2O3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As2O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雄黄炮制后,炮制品中As2S2含量均提高,As2O3含量均明显降低。除吉林和江苏2个产地的的雄黄及其炮制品中As2S2含量<90.0%,其余样品均符合药典规定;且雄黄炮制品中As2O3含量均能控制在1.7 mg.g-1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雄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H2O2对北苍术次生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1.0、0.2、0.04 mmol·L-1 H2O2溶液和清水处理北苍术鲜根,比较北苍术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活性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外源H2O2的作用下,北苍术鲜根中活性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在第4天有显著升高,并在第6~8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CAT和POD的活性分别在第4、4~6、2~4天达到高峰。北苍术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均有显著提升,且在不同浓度H2O2处理中,0.2 mmol·L-1 H2O2处理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关键酶活性提高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氧化应急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神经细胞加入莫诺苷(1,10,100 μmol·L-1)预孵育24 h,加入H2O2(500 μmol·L-1) 作用18 h诱导产生氧化损伤,测定对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 9,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莫诺苷(10,100 μmol·L-1)抑制氧化损伤,与模型组相比,SOD活性分别增加了14%(P<0.01)和11%(P<0.05);莫诺苷(1,10,100 μmol·L-1) 与模型组相比,caspase-3的含量分别减少了31%(P<0.01),103%(P<0.001)和95%(P<0.001),caspase-9的含量分别减少了71%(P<0.001),132%(P<0.001)和37%(P<0.05),Bcl-2分别增加了88%(P<0.01),121%(P<0.001)和60%(P<0.01),对Bax没有影响。结论:莫诺苷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染料木素抗大鼠心肌肥厚作用及其与ATPase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Gen)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0.2 g·L-1的iso 5 mL·kg-1·d-1,背部皮下注射,连续10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不同浓度的染料木素、二甲基亚砜或NS,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称体重,麻醉,取心脏,称全心及左心室质量,计算全心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模型组全心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3.30±0.24),(2.55±0.14)mg·k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心肌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为(1.81±0.25),(1.00±0.22)U·m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性显著降低(P<0.01);Hyp含量为(0.80±0.05)mg·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染料木素高、低剂量组(0.3,0.1μmol.kg-1)全心质量指数分别为(2.83±0.22),(2.97±0.19)mg·kg-1;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2.32±0.16),(2.34±0.13)mg·kg-1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剂量组心肌组织Na+-K+-ATPase(2.58±0.40)U·mg-1及Ca2+-Mg2+-ATPase(1.35±0.22)U·mg-1活性升高(P<0.01或P<0.05),染料木素高、低剂量组心肌组织Hyp含量分别为(0.48±0.11),(0.57±0.14)mg·g-1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染料木素可通过提高Na+-K+-ATPase及Ca2+-Mg2+-ATPase的活性,降低Hyp含量,从而抑制心脏纤维化,起抗心肌肥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磁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采用超声乳化和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建立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检验微球包封率并确定优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Fe3O4-As2O3(1∶2),聚乳酸体积分数0.6%,PVA体积分数3%。制备的磁微球平均含量26%,包封率60%。结论:试验制备的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包封率高、毒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H2O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建立H2O2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青藤碱(10,30,100μmol.L-1)对心肌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2O2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凋亡率不断增高;青藤碱明显抑制H2O2所诱导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降低MDA含量,增加SOD,LDH活性,抑制NF-κB蛋白表达。结论:青藤碱对H2O2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氧化、抑制心肌细胞表达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8.
西红花酸对过氧化氢诱发心肌细胞[Ca2+]i改变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西红花酸对H2O2诱发培养心肌细胞[Ca^2 ]i改变的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 ]i。结果 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使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 ]i增加,并不受细胞外环境是否存在Ca^2 的影响,L-型Ca^2 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也不能完全中止[Ca^2 ]i的增加;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则能减低H2O2引发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 ]i增高的幅度。结论 西红花酸能明显抑制H2O2诱发培养心肌细胞[Ca^2 ]i增加的作用,可能与调整胞内钙库Ca^2 的释放和摄取、Ca^2 内流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梓醇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梓醇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10,100μmol·L~(-1)的梓醇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24 h后,再用300 μmol·L~(-1) H_2O_2损伤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改变,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以及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活性变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梓醇可明显改善细胞的形态变化,提高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并对H_2O_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内T-SOD,GSH-P_X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梓醇对H_2O_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对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观察内皮细胞加入槲皮素8,4,2 mg·L-1培养24 h后,再加入H2O2培养18h后,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死亡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血栓调节蛋白(TM)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与H2O2损伤后的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可以减低细胞死亡率,[模型组细胞死亡率为(28.36±0.10)%,槲皮素高、中、低剂量分别为(8.34±0.01)%,(16.58±0.04)%,(10.12±0.02)%],可使培养液中TM蛋白含量减少,[模型组为(58.5±18.8)μg·L-1,槲皮素高、中、低剂量为(32.7±9.7),(27.8±1.9),(32.1±8.6) μg·L-1]和LDH活性减少[模型组为(1 931.9±159.5) U·L-1,槲皮素高、中、低剂量为(1.092±126.2),(1 159.6±274.2),(1 223.5±120.5)U·L-1].结论:槲皮素能明显保护过氧化氢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