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噪声对锻造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厂锻造车间接触噪声强度≥90dB(A)的322例锻造工人为观察组,非接触锻造噪声人员195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听力、心电图及血压等的差异。结果长期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其听力损伤、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及血压增高等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长期接触高强噪声可引起听觉系统损伤及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铸造生产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选择某厂88名噪声作业工人为接噪组,65名不接触噪声的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接噪组的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和神经衰弱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铸造厂的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有明显的损害,其发病率有随着工龄的延长而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纺织行业噪声对该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25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接触组)与225名非噪声作业人员(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可有类神经症,其中耳鸣(P〈0.01)和记忆力下降(P〈0.05)主诉率较对照组高。(2)接触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5)。(3)接触组高频、语频听损的检出率也较对照组高(P〈0.01)。而且在接触组中1年~工龄组与5年~工龄组的高频听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1年~工龄组与10年~工龄组的高频听损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工龄组与10年~工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纺织行业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速列车振动、噪声对乘务员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提速列车车厢内的振动及噪声进行监测,并了解其对乘务员健康的影响。方法:⑴按有关标准进行振动、噪声测量;⑵以121名乘务员为调查组,以91名教师为对照组,均衡可比,对调查组与对照组作职业史、自觉症状、内外科常规、视功能、听力、心电图、肾超声波、尿液羟脯氨酸检查,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振动测试湘桂线比京广线高,客车车厢内乘务员的座椅与地板的振动相关不大;客车车厢内的噪声,两端高于中部;乘务员自觉症状、胃区压痛、痔疮、左右眼白色视野异常、肾脏位置下移、尿中羟脯氨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提速列车车厢内振动、噪声对乘务员自觉症状、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视野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噪声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公害之一,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听觉器官的损伤最为明显。一次短暂的强脉冲噪声暴露或长期反复的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下降,统称为噪声性听力损伤,亦称噪声性聋。噪声性聋常见于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舰艇轮机兵、坦克驾驶员、飞机场地值勤人员,  相似文献   

7.
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便捷、高效、畅通的交通系统不仅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交通运输系统迅速发展,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交通便捷在给大众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相关的环境问题,不仅使交通相关空气污染形势严峻,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9.
10.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噪声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公害之一,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听觉器官的损伤最为明显。一次短暂的强脉冲噪声暴露或长期反复的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下降,统称为噪声性听力损伤,亦称噪声性聋。噪声性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石油钻探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石油钻探公司的810名在职钻探工人作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油钻探工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6%,其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SCL-90总均分和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心理健康状况有年龄、工作班类型、倒班制度的特征;工龄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最主要的因素,职业因素(劳动类型、工作班类型和倒班制度)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石油钻探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预防或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考察医护人员情绪劳动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并研究人格对情绪劳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山东省6所综合医院的168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最常采用的情绪劳动策略是自然表现[(5.17±1.15)分],其次是深层表现[(4.74±0.78)分],最后是表面表现[(3.88±1.21)分].外倾性与表面表现呈负相关(r=-0.20,P<0.05),与深层表现呈正相关(r=0.31,P<0.01);宜人性与自然表现呈正相关(r=0.22,P<0.05);严谨性与深层表现呈正相关(r=0.25,P<0.05).外倾性对表面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深层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宜人性对自然表现、严谨性对深层表现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特征与情绪劳动的关系密切,并情绪劳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学历都会对情绪劳动策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generation of data through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is critical to appropriat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ease control programmes, outbreak investigati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Health workers therefore need to be trained, retrained and updat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notification. This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compared a study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an intervention (training programme) in the study group.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LGA's were selected using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Overall, three LGA's were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each of the groups. In each of the selected LGA's, all functional health facilities and personnel that fulfilled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then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tota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73 and 71 respectively at baseline. The proportion of personnel who were aware of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increased from 35.6% to 91.9% (p=0.00) and the mean knowledge score increased from 0.85+/-1.38SD to 6.152.64SD (p=0.00) post interven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ercentage completeness was 2.3% before and 52.0% after (p-0.00), while the percentage timeliness was 0.0% before and 42.9% after (p=0.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s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however not demonstr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ining therefor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health personnel knowledge, reporting requirement and the timeli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notif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承德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效果,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开展行动县和未开展行动县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和行为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行动县区不吸烟、不酗酒、心理平衡和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分别达到99.2%、96.6%、99.8%、99.4%;未开展县知晓率分别为93.4%、93.9%、96.6%、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22.76、13.24、15.08,P<0.01)。居民饮食结构变化、自觉控油、自觉控烟、控制体重和周锻炼次数增加等生活方式持有率开展行动县分别为88.4%、53.6%、55.8%、51.2%和45.0%,明显高于未开展县的47.6%、6.4%、17.37%、9.2%和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1、467.46、262.40、488.05、306.38,P<0.01)。结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可以有效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和减少行为危险因素,应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影响因素,确定教育培训与无水酒精洗手液的作用效果.方法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然后进行无水酒精洗手液应用及手部卫生知识行为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手部卫生知识行为变化.结果教育培训、皮肤刺激、手部卫生设施产品可及性是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手部卫生知识行为教育并提供无水酒精洗手液能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知识,手部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4.37%提高到干预后的50.24%,能改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依从性,使医务人员日均洗手次数由干预前的(7.1±7.41)提高到干预后的(8.7±8.71).结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必须通过教育、提供手部卫生产品等综合措施进行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影响因素,确定教育培训与无水酒精洗手液的作用效果。方法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然后进行无水酒精洗手液应用及手部卫生知识行为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手部卫生知识行为变化。结果教育培训、皮肤刺激、手部卫生设施产品可及性是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手部卫生知识行为教育并提供无水酒精洗手液能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知识,手部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4.37%提高到干预后的50.24%,能改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依从性,使医务人员日均洗手次数由干预前的(7.1±7.41)提高到干预后的(8.7±8.71)。结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必须通过教育、提供手部卫生产品等综合措施进行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