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脊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1例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边缘、信号特征、邻近的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征。结果脊膜瘤好发于胸段髓外硬膜下,边缘清晰,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硬膜尾征”有助于诊断。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脊膜瘤仍具有重要价值,最后诊断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脑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硬膜外1例,肿瘤均边缘滑楚,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肿瘤脊髓面可见强化带,硬脊膜增厚可表现为“硬膜尾征”,瘤体具一定的强化特征。结论:椎管内脑膜瘤表现与颅内脑膜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多见于脊髓背侧或外侧,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表现特点及其相关病理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MRI表现,从其信号特点、肿瘤-脑组织界面、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病灶增强后MRI信号均匀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对照观察相关病理学资料.结果 脑膜瘤绝大多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和混杂信号,脑膜尾征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脑膜瘤MRI征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绝大多数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接收诊治的23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并对23例椎管脊膜瘤患者的肿瘤位置、边缘形态、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主有15例,男性患者为主有8例,年龄分布在33-67岁,研究中23例脊膜瘤均为单发性,病变以扁丘圆形为主15个,圆形为8个。病变分布范围在胸部16例、颈部5例和腰部2例,肿瘤在T1WI和T2WI中分别表现为较低信号、中等信号和等信号、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大部分表现为规律强化,脊膜尾征(meningeal tail sign)均出现。结论 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过程中提高了对脊膜瘤的准确率,是临床诊断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蓼  水淼  徐裕  张霞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3-1364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14例,其中12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肿瘤实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神经纤维瘤9例,其中4例为多发性,肿瘤实质呈等T1、略长T2信号;脊膜瘤5例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硬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呈短T1、略长或长T2信号,脂肪抑制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神经鞘瘤9例,有8例囊变,增强呈环状强化,6例呈单环状强化,2例呈多环强化;神经纤维瘤5例均为实性,病灶多发,T2WI像上病灶内见线条状或芒星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脊膜瘤4例为实性,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呈半丘状,增强呈均匀强化并见"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为低信号;血管瘤1例,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且T2WI中见迂曲紊乱流空。结论:通过MRI各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MRI的应用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桥小脑角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选取42例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行MRI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对该组病变的MRI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42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2例,其中1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6例为囊实性病变,瘤体在T1WI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脑膜瘤7例,其中6例表现典型,瘤体在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肿瘤明显均匀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蛛网膜囊肿2例,表现为水样信号,病变不强化;表皮样囊肿5例也表现为水样信号,但在D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他病变如髓母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内淋巴囊乳头状肿瘤各1例,MRI表现各有特点。MRI的定位准确率95.2%,正确诊断率为88%。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块性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但对该部位不典型病变存在误诊现象,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87-88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本组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4例发生在胸段脊髓,5例发生于颈段脊髓,2例发生于腰骶椎。肿瘤大小约为23.5cm,4例有局部钙化。典型的脊膜瘤T1WI显示等信号;T2WI为等或低信号;3例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同时伴有脑膜瘤。T1WI增强扫描21例肿瘤均显著均匀增强。结论:椎管内脊膜瘤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T1W1等信号,T2W1低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析其MRI表现。结果颈静脉孔扩大6例,局部可见大小不等肿块,MRI平扫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均可见伴有囊变和坏死,表现为瘤内混有T1WI信号更低,T2WI信号更高阴影。MRI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中心坏死部分不强化。可见"鼠尾"征3例。肿瘤内无明显流空血管信号。结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病变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勤  彭小忠 《广西医学》2005,27(6):818-820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疾病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静脉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疾病的MRI表现:结果1例转移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T1/T2比值接近于1,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呈均质中等强化,MRI误诊为脊膜瘤;1例转移性肺癌类似上述MRI表现,MRI诊断为转移性肺癌(有明确病史);1例肠源性囊肿信号类似于脑脊液,有等信号光整包膜,MRI诊断为良性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T1/T2,比值为0.6,信号欠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静脉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T2为较高信号,T1/T2比值为0.2,信号较均匀,呈均质明显强化,后两例被误诊为神经鞘膜瘤。结论对髓外硬膜下病变定位准确,特异性也较高,但部分肿瘤信号及形状有重叠,MRI特征性不强,尚有一定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刘士梅  刘义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97-98,127,F000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其中6例为颅内SFT、2例为椎管内SFT,分析其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邻近脑膜和骨质改变等。结果 6例颅内SFT位于幕上,2例椎管内SFT位于颈段和胸段的硬膜下。肿瘤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可见短T2信号和流空血管影,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呈明显强化。1例颅内STF可见"脑膜尾征",2例椎管内SFT未见"脊膜尾征",2例颅内SFT邻近骨质受压变薄。6例颅内SFT在DWI上分别呈稍低信号、等信号和稍高信号。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MRI诊断准确率为82.6%。哑铃征及弄清脊髓与肿瘤的关系是MRI诊断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要点,本组病例哑铃征出现率为42.1%。但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MR信号变化与脊膜瘤和室管腆窟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17.
刘勇  罗丽  宋震宇  黄冰峰 《西部医学》2011,23(9):1786-1788
目的探讨脑单发转移瘤的MRI征象。方法搜集3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脑单发转移瘤患者的MRI资料,对肿瘤部位、形态大小、信号表现、强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大脑半球28例,小脑6例,脑室内1例。为巨块状、团块状、结节状肿块,囊实性17例,实性13例,囊性5例。T1WI囊壁和壁结节、实性瘤灶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肿瘤边界清楚,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不规则环状强化22例,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团块状、结节状明显强化13例。部分肿瘤周围水肿显著,10例表现为"小瘤灶、大水肿"。结论脑单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彪 《医学文选》2003,22(2):150-15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6例,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8例,肿瘤边界不清,量变多见,强化较轻。髓外肿瘤1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例,肿瘤边界清楚,可至哑铃状生长,至明显环状或均匀强化。脊膜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T2WI信号偏低,至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硬脊膜“尾巴征”。脂肪瘤1例,至特征性短T1捎长T2信号,STIR序列上至低信号。转移瘤4例,2例伴随椎体及附件骨质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小结节状病灶,至明显均匀强化。淋巴瘤(NHL)1例,表现为环绕硬膜囊生长,有明显强化。脊索瘤1例,为骶段自椎骨向椎管内生长,破坏的骶骨至长T1长T2信号。结论 MRI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重点分析DWI信号特征及其对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 45例共捡出47个病灶,34个病灶T,WI和T1WI均呈网状高、低混合信号,8个病灶T,WI1T,WI均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T1WI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46个病灶(占97.87%)T1WI灶周具有“铁环征”:DWI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舍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病灶的显示率。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SE序列与弥散成像相结合,能更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易自生  刘一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7):2638-2639,2642
目的探讨T2-FLAIR序列在显示颅内脑膜瘤“脑膜尾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脑膜瘤T2-FLAIR与T1W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尾征”情况。结果T2-FLAIR序列与T1WI增强扫描均显示29例存在“脑膜尾往”,“脑膜尾征”在T2-FLAIR与T1W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邻近肿瘤的脑膜增厚,呈单尾、双尾或三尾;在T2-FLAIR序列为略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为明显高信号。结论T2-FLAIR序列在显示脑膜瘤“脏膜尾征”有重要价值,对亍怀疑脑膜瘤而不行增强扫描患者其应作为常规扫描序列,以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