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伴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扩张型心肌病伴轻、中度心衰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级,规范抗心衰治疗2周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8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7%(14/30),无效率20%(6/30)低于对照组53%(1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7.18,P〈0.01)。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T-pro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恶心,而后自行恢复,没有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服用药物,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伴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但对心室重构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和健康者72例,检测其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比较,以及不同心功能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间的NT—proBNP、LVEF和LVEDd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研究对象的NT—proBNP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3,P〈0.01),与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0.801。P〈0.01)。结论观察NT—proBNP水平变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浓度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危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NT—proBNP浓度,依据NT-proBNP水平将120例受试者分为NT—proBNP升高组(试验组)和NT-proBNP正常组(对照组),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对两组样本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NT—proB—NP水平和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差(P〈0.05),提示存在心功能不全。【结论】无症状人群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NT—proBNP可作为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其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组20例(CH组)、脑梗死组61例(CI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9例(SAH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正常者38例(ControI组),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CH组、CI组、SAH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CH组和CI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AH组较CH、CI组显著增高(P〈0.01);且病情中、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大灶组高于小灶组(P〈0.05)。【结论】NT-proBNP异常分泌参与了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对病情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3例,根据199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Ⅱ级1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身高、体重、血脂、APN、NT—proBNP,计算体重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HF患者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P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数转换的血清APN水平与血清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7u,P〈0.01)。【结论】联合监测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对于判断CHF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与临床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级别)的相关性。方法对188例6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初期根据临床表现进行NYHA分级,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5),与LVEF值呈反向相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较好。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是老年CHF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东方  解鸣鸣  席连英  田军  熊敏  刘琴 《新医学》2012,43(11):803-80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QRS波群时限的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探讨延长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对血浆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左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QRS波群时限〈110ms组(47例)和QRS波群时限≥110ms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QRS波群时限≥110ms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更高,而LVEF值更低,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结论: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能较好地反映患者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  相似文献   

8.
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74例住院CHF和4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利用雅培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BNP,并采用日本Alokaa5超声心动仪检查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纽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逐渐增高,患者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BNP对CHF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功能分级及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测定97例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RDW、NT—proBNP和hsCRP水平,并与62名健康对照纽比较;测定CHF患者入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三者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患者RDW、NT-proBNP和hsCRP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均P〈0.01);治疗48h及患者出院时,三项指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ICHF患者心功能越差,RDW、NT—proBNP和hsCRP越高,三者可作为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忠  胡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13-815
【目的】探讨检测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治疗前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对照组)NT-proBNP水平,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按NYHA心功能分级,以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运动耐量。【结果】心衰组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5052.6土1860.4)pg/mLvs(220.4士99.2),pg/mL,P〈0.O11;心衰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052.6±4-1860.4)pg/mLVS(3203±1453.4)pg/mL,Pd0.01)]。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r=-O.174,Pd0.05)和6分钟步行距离成显著负相关(r=-0.187,Pd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其检测水平可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运动耐量,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盐酸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 BNP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接受盐酸贝那普利(洛汀新)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洛汀新对CHF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洛汀新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洛汀新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地高辛、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洛汀新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洛汀新2.5-10.0mg/d。患者入选后立即测定NT-proBNP水平并在同一天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个月后复查上述结果。结果CHF患者接受洛汀新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4531(2160-9127)pg/ml vs.6381(4386-11742)pg/ml,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4531(2160-9127)pg/ml vs.9834(5900-18744)pg/ml(P〈0.001)]。而且接受洛汀新治疗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缩小(57.74±9.69mm vs. 56.00±10.13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41.37±0.084% vs. 48.87±0.11%,P〈0.01),优于对照组。结论洛汀新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能够明显降低C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改善心功能,而血浆NT-proBNP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洛汀新治疗CHF患者疗效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绍武  宁洁  陈达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35-36,39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l25)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CHF患者通过超声测定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电化学发光法(ECLIA)测定其血清CAl25和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另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非CHF组。【结果】①CHF组血清CAl25及NTproBNP水平高于非CHF组,Ⅳ级心功能组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且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②血清CAl25及NT-proBNP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清CAl25及NT-proBNP水平升高,并且其水平与LVEF有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13.
血浆脑钠素水平与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光荣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88-169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左心功能.[结果] 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能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BNP水平降低(P〈0.01).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 在患者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浆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是监测心衰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入本科的73例冠心病病人,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因各组间NT-proBNP不符合正态分布,经自然对数(en)处理后NT-proBNP符合正态分布,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4 d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MI组、UAP组、SAP组各组间NT-proBNP水平依次高于后一组(P<0.05).所有患者的NT-proBNP与其冠脉病变支数有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NT-proBNP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NT-proBNP与冠脉病变支数有明显的相关性.测量血浆NT-proBNP可能对冠脉病变程度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射血分数(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②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高凝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