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益华 《当代医学》2022,28(9):98-100
目的 探讨MRI与CT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宜春浙赣友好医院治疗的7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实施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实施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T和MRI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07-11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CT进行比较。方法 以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85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n=85)分别实施18F-FDG PET/CT检查和增强CT扫描,比较两组方式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别计算出以病灶为研究单位时的检出率,比较二者在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方面的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敏感性为93.44%,与增强CT的8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对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特异性为91.67%,准确性为92.94%,高于增强CT的54.17%和7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5,P=0.003;χ2=10.945,P=0.000)。以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为研究单位时,PET/CT能够诊断出113个真阳性病灶,而增强CT仅能诊断出82个病灶,两者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26.283,P=0.000);ROC曲线显示AUC为0.6555,诊断敏感性为96.49%,特异性为86.36%,约登指数为0.851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准确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尽早发现复发转移病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判断肿瘤复发及其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仁济医院行PET/CT检查的18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随访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病程。结果①AFP动态升高患者14例,其中PET显像未见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3例,轻中度FDG摄取1例,高度FDG摄取10例。PET的诊断复发符合率为71.43%(10/14);PET的假阴性率为21.43%(3/14)。AFP持续阴性患者4例,其中1例胆管细胞癌术后患者未见FDG摄取,而CT示肝内孤立低密度影者随访时间>9个月,排除复发;其余3例分别为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和肝肉瘤术后患者,FDG均呈高度摄取,临床证实均为复发。②14例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显像前的AFP水平与病灶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相关(P<0.05),与肿瘤和非肿瘤组织SUV比值(SUV T/NT)显著相关(P=0.0001)。结论①根据现有资料分析PET/CT是判断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与否的一种理想方法。在胆管细胞癌和肝肉瘤等肝脏肿瘤患者,AFP绝大多数为阴性,而此时FDG-PET检测的灵敏度高。在AFP增高患者,由于部分分化程度高的肝细胞癌患者FDG摄取可以不增高,故PET/CT检查需结合AF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肝脏肿瘤细胞学类型进行分析。②对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同的患者,显像前AFP水平与病灶最高SUV及SUV T/NT呈显著正相关,提示AFP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葡萄糖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T/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3月-7月接受PET/CT检查的SPN患者,收集患者的病理和PET/CT检查结果,了解良恶性SPN的高发征象,尝试分析可行的PET/CT诊断流程。结果:19例患者同时接受PET/CT检查和病理活检,中位年龄59岁(35~73岁)。所评估的临床特征和PET/CT图像征象中,仅最短径(t=2.419,P=0.029)和有无分叶(χ~2=6.378,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ET相关参数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PET/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时,PET图像(SUVmax≥2.5)并非可靠的诊断依据,仍需结合CT图像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 4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PET/CT检查,其原发灶和转移灶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结果 PET/CT共发现恶性病灶220个。220个病灶中PET和CT均阳性者151个(68.6%),PET阳性、CT阴性者55个(25.0%),PET阴性、CT阳性者14个(6.4%)。结论 PET/CT较单独PET或者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喉癌或喉癌疑似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比较18F-FDG PET/CT及同机平扫CT对喉癌诊断、分期的临床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43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PET/CT与同机平扫CT诊断喉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5.3%、74.4%,特异性分别为75%、50%,准确性分别为93.6%、72.3%,其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χ2=7.532,P=0.006)。43例喉癌患者中,以患者为单位计算,26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3%、6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08);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计算,19例手术患者共切除46组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5组,PET/CT与同机平扫CT的灵敏度分别为92%、6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17)。PET/CT发现了1例双重癌,改变了治疗方案。依据18F-FDG PET/CT显像结果,34.9%患者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14例提高了临床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不仅可以对绝大多数喉癌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检出肿瘤转移灶,对喉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体化PET/MRI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胸部PE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例59例,观察和统计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PET/MRI表现,并与同期内接受CT检查的39例患者的CT图像对照,比较两者对转移灶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确诊前行PET/MRI检查病例29例,PET/MRI均正确诊断为肺癌,诊断符合率100%。TNM分期诊断17例,15例与最终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符合率15/17(88.2%)。治疗中或治疗后监测30例,有阳性发现24例(80.0%),其中12例(12/19,63.2%)与同期CT比较有新发现可疑转移灶。不同肺癌亚型的原发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鳞状细胞癌(14.03±4.90)>小细胞肺癌(9.4±1.70)>腺癌(7.71±5.19);鳞状细胞癌的原发灶SUVmax大于淋巴结转移灶SUVmax。59例患者接受PET/MRI检查,仅根据MRI图像判定共发现26例患者101枚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而综合PET/MRI包括融合图像共发现28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野的术中放疗对肝门部胆管的影响。[方法]12只小猪随机分成3组(n=4)。所有动物均接受肌囊切除和肝外胆管部分切除。此外,Ⅰ组动物接受20Gy的肝门部术中放疗,范围是直径5 cm的圆形照射野。Ⅱ组动物亦接受20 Gy的肝门部术中放疗,而范围是直径7 cm的圆形照射野。Ⅲ组为实验对照组,不进行术中放疗。[结果]Ⅰ、Ⅱ组动物死亡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49)。术后定期PET和CT影像显示:放疗后第14天放疗区肝组织对FDG的摄取量明显减弱(P<0.05),而第56天时则恢复正常。尸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放疗动物的胆管空肠吻合口均出现狭窄和纤维化改变,肝内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伴化脓性胆管炎。[结论]5 cm照射野与7 cm照射野术中放疗对肝门部胆管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18)F-FDGPET/CT在诊断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诊断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60例肺癌均已临床确诊并经治疗后行18F-FDGPET/CT检查,分别观察PET/CT、PET、CT图像,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经临床随访而确立。结果:60例患者中,PET/CT共发现复发8例,转移16例,转移灶57个,PET/CT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诊断的准确率为95.6%(65/68)。同期常规CT共发现复发2例,转移10例,转移灶46个,常规CT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为70.6%(48/68)。PET/CT与常规CT诊断准确率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判断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18F-FDGPET/CT比常规CT有更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后均行手术以及放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肿块清晰度明显高于CT(P0.05),病灶强化以及在早期呈现向心化强化的例数要多于CT(P0.05)。MRI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采用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诊断与CT相比,检查结果更加清晰准确,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判断肿瘤复发及其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仁济医院行PET/CT检查的18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随访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病程.结果 ①AFP动态升高患者14例,其中PET显像未见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3例,轻中度FDG摄取1例,高度FDG摄取10例.PET的诊断复发符合率为71.43%(10/14);PET的假阴性率为21.43%(3/14).AFP持续阴性患者4例,其中1例胆管细胞癌术后患者未见FDG摄取,而CT示肝内孤立低密度影者随访时间>9个月,排除复发;其余3例分别为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和肝肉瘤术后患者,FDG均呈高度摄取,临床证实均为复发.②14例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显像前的AFP水平与病灶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相关(P<0.05),与肿瘤和非肿瘤组织SUV比值(SUV T/NT)显著相关(P=0.0001).结论 ①根据现有资料分析PET/CT是判断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与否的一种理想方法.在胆管细胞癌和肝肉瘤等肝脏肿瘤患者,AFP绝大多数为阴性,而此时FDG-PET检测的灵敏度高.在AFP增高患者,由于部分分化程度高的肝细胞癌患者FDG摄取可以不增高,故PET/CT检查需结合AF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肝脏肿瘤细胞学类型进行分析.②对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同的患者,显像前AFP水平与病灶最高SUV及SUV T/NT呈显著正相关,提示AFP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葡萄糖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研究目的:作者提供了1999—2004年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长期治疗后继发硬化性胆管炎的19例患者资料。患者与方法:10例无肝胆管疾病证据存在的连续患者,分别因创伤(n=5)、颅内出血(n=3)、非腹部手术后并发症(n=2)入住于一间ICU。所有患者需要长期辅助通气、儿茶酚胺类药物、完全胃肠外营养和几种抗生素治疗。结果:在原发创伤之后11d首次发现胆汁淤积。在中位随访69d后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肝内胆管多处狭窄和串珠样表现以及周边分支变细。在所有患者中均有部分胆管被黑色素血栓性物质填塞。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增强CT瘤内动脉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癌(n=40)、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n=50)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动态增强CT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增强CT扫描在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ICC患者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分叶征(77.5%)、肝内胆管扩张(72.5%)、动脉期肿瘤内肝动脉(47.5%)、环形强化(57.5%)、延迟强化(60.0%)等征象多见,所占比例均高于p-HCC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肝动脉、对比剂迅速廓清、分叶征、肝内胆管扩张、动脉期环形强化、延迟强化等征象均为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重要CT征象,是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诊断对比,为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方法:35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且MRI示颅底骨有骨质破坏或信号有异常的患者,放疗前均行PET/CT及CT检查,并用双盲法将PET/CT与同期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浸润均为阳性14例,均为阴性10例,单纯CT诊断阴性11例,而PET/CT诊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浸润的诊断优于CT,对放疗靶区的勾画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部超声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65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以ERCP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腹部超声、腹部CT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ERCP检查诊断结果显示,65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15例。腹部超声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腹部CT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特异度、误诊率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腹部CT和腹部超声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正电子体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体层扫描术(PET/CT)检测局限于腹膜后淋巴结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作用。方法:选取14例(中位年龄53岁)血清CA125水平升高,首次治疗后≥6个月时常规CT成像为阴性或诊断未明的患者,经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PET/CT诊断为局限于腹膜后淋巴结的复发性卵巢癌,并且均接受过外科手术对目标骨盆淋巴结进行了重新评估。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PET/CT预测腹膜后孤立淋巴结疾病的作用。结果:与基线最低点相比,血清CA125升高的中位值为14U/m l(极差2~76U/m l)。PET/CT检测出29个目标淋巴结中有15个骨盆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术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7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和PET/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其可疑阳性率和确诊率。结果148个盆腔淋巴结转移部位中,25个部位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占16.90%,右半骨盆17例(68.00%),左半骨盆8例(32.00%);CT、MRI和PET/CT对LN部位的检测所示。骨盆淋巴结转移灶CT、MRI、PET/CT阳性率分别为30例(20.27%)、10例(6.76%)和26例(17.57%);在诊断转移性骨盆淋巴结的三种影像学方法中,PET/CT的PPV和准确性价值最高(P<0.001)。在敏感性和NPV方面,CT值最高。CT的敏感性高于MRI或PET/CT。CT与MRI、PET/CT、MRI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与MRI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03)。CT与PET/CT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MRI的特异性高于CT或PET/CT。CT与MRI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T/CT与MRI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PET/CT与CT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CT、MRI和PET/CT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中各有优缺点,CT和PET/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MRI,但CT和PET/CT的敏感性低于MRI,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核磁检测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和腹部CT,腹部CT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腹部CT,B超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89-29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行增强CT及PET/CT检查诊断为肺肿瘤的患者5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NSCLC的患者有21例,分别进行CT及PET/CT检查的TNM分期,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CT和PET/CT检查在NSCLC诊断及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ET/CT检查在诊断NSCLC中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而两者在诊断NSCLC中的特异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查在T分期及M分期诊断中准确度明显高于CT检查(P<0.05),而两者在N分期诊断中的准确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检查在NSCLC诊断及TNM分期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