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黄素拮抗水华微囊藻毒素致动物肝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MC)是蓝藻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及念珠藻属的某些品系或种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据报道,福建省某肝癌高发区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系该地区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另有实验证实,MC亚慢性染毒动物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形成起促进作用。目前。通过常规的氯化消毒尚无法有效地消除环境中MC的污染。因此,研究水华微囊藻毒索的化学预防剂.对于阻断、减轻微囊藻毒索致肝损伤,进而降低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病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ICR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各染毒组分别腹腔注射8μg/kg、16μg/kg和24μg/kg的MC-LR,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天,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半数溶血值(HC50)、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脏器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染毒组可使脾脏肿大(P<0.05),高剂量染毒组可使胸腺萎缩(P<0.05);在迟发性超敏反应和半数溶血值实验中,中高染毒组可使小鼠的足垫肿胀度和HC50下降(P<0.05);微囊藻毒素各染毒组还可引起白细胞数量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可降低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结论]微囊藻毒素可以对小鼠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对小学生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饮用污染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的水是否对人体肝脏有损伤作用。方法:在江苏太湖滨农村进行一次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应用高度敏感的ELISA法对该地饮用水中MC进行检测,并对3个不同暴露组研究对象的肝脏酶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SGPT和γ-GT的分布在3组研究对象中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变化与乙肝病毒感染和游泳关系不大。结论:长期饮用含MC的河、沟、塘水对肝脏、SG-PT和γ-GT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脏和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经灌胃途径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酸转移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结果]MCLR在1μg/L浓度下即可引起ALT,LDH的显著升高;在达到100μg/L浓度时可引起AKP明显升高;但各剂量组AST,γ-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剂量MCLR均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CLR在1μg/L低浓度下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产生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小鼠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毒性效应,筛查血液中早期灵敏效应指标.方法 1月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7只,分别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低剂量组、中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天给予1次腹腔注射染毒,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3.125、6.250、12.500、25.000 μg/kg剂量的MC-LR.染毒7d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重要相关细胞因子,KCl-SDS沉淀法检测淋巴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s,DPC)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氧变化(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中低、中高和高剂量MC-LR染毒组小鼠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346.837±25.536)、(360.847±37.886)、(434.245±35.858) pg/ml]均高于对照组[(232.775±32.816) pg/ml](t值分别为-7.258、-6.760、-10.966,P值均<0.05);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10.782±0.966) fmol/ml]低于对照组[(16.878±3.378) fmol/ml](t=4.591,P<0.05).中低和高剂量组淋巴细胞DPC[分别为(242.576±7.545)、(241.472±2.793) ng/ml]高于对照组[(228.657±4.130) ng/ml](t值分别为-4.282、-6.801,P值均<0.05);低、中低、中高和高剂量组淋巴细胞DCF荧光强度(依次为3299.37±120.54、3281.38±58.34、3308.06±136.12、3346.92±108.69)均低于对照组(3770.81±131.39)(t值分别为6.995、9.007、6.472、6.577,P值均<0.05).低、中低、中高和高剂量单核细胞DCF荧光强度(依次为3271.51±140.79、3270.05±117.92、3326.90±114.39、3292.49±145.97)均低于对照组(3841.72±130.92)(t值分别为7.847、8.584、7.835、7.411,P值均<0.05).其他检测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在体内实验中,可观察到MC-LR对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一定的影响.经比较,白细胞ROS为本实验中最灵敏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藻产生的一类具有肝毒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使细胞内的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失衡。微囊藻毒素能够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肝毒性、肾毒性、肠毒性和促癌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藻毒素是微囊藻等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7肽物质,它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坏死,对多种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本文就微囊藻毒素对不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饮用水微囊藻毒素(MC)与消化道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在无锡市选取l0个饮水类型不同的乡镇或街道作为调查点,收集l992—2000年各调查点恶性肿瘤的死亡资料,同时采集不同类型水样,综合评价各调查点MC的暴露水平,分析饮用水MC暴露等级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饮用水MC暴露等级与男性胃癌和男性各部位合计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呈现正相关;与男性肠癌的标化死亡率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饮水MC污染可能与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尤其是胃癌死亡率的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大鼠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方法]以大鼠作为肝细胞供体,用直接分离法制备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藻毒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用台盼蓝排斥法计算贴壁的活细胞数及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的藻毒索对大鼠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呈现出剂量一反应关系。②直接分离法可得到大量单个分散的肝细胞,细胞数量能够满足毒理学的实验要求,在41h内细胞生长较好,适于进行细胞毒理学的实验;65h后肝细胞功能和活力欠佳,不适于实验。[结论]微囊藻毒素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直接分离法获取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方法可用于短期细胞毒理学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福建省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研究该毒素对大鼠的亚慢性肝毒性。方法采集微囊藻水华,固相萃取法提取微囊藻毒素,以微囊藻毒素LR和RR纯毒素为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亚型;SD大鼠0.42μg/(ks bw)MC-LR亚慢性染毒35d,观察血清酶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该微囊藻水华检测出MC-LR,未检测出MC-RR;用藻细胞裂解液[相当于0.42μg/(ksbw))MC-LR]亚慢性染毒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SDH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系数显著增大,肝组织出现炎症样变化。结论福建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为MC-LR;亚慢性接触0.42μg/(ks bw)MC-LR的微囊藻毒素可引起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主要是由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毒素,是淡水水体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类藻毒素。随着水体受藻类毒素污染频度的增加,微囊藻毒素受关注的程度亦日渐加大,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检测更是控制的基础。选择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检测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已必不可少。笔者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成果,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水中微囊藻毒素(M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初筛、光谱定性、质谱确认分析方法。[方法]以Waters Atlantis dC18(3μ2.1×100 mm),色谱质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20%甲醇溶液,Surveyor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Finnigan LCQ Deca XP MAX质谱仪为检测器。[结果]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为:MC-RR y=7.401998×1025 x+5.028972×102,r=0.998;MC-LR y=5.689824×105x+5.925834×102,r=0.9996;MC-YR y=4.816086×105x+6.145898×102,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5.1%~105.0%,RSD为3.00%~4.99%。[结论]用HPLC-PDA法检测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定量精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活性及雌孕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所制备21日龄雌性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以0、5、10和20μg/mL MC-LR染毒,分别于24、48和72h检测其增殖活性及雌孕激素分泌情况。结果染毒24h,随着剂量增加其增殖活性上升,20μg/mL剂量组高于对照组;染毒48和72h,其增殖活性下降,20μg/mL剂量组低于对照组。染毒24h,各剂量组的雌二醇分泌量增加,均高于与对照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分泌量下降;至72h,各剂量组的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孕酮分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 MC-LR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并影响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影响。方法 给雄性性成熟小鼠皮下注射 3 ,6 ,9,12mg·kg-1体重丙烯腈 5和 35天 ,观察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精子质量相关指标、雄鼠生育力。结果 染毒剂量达 6mg·kg-1即可致雄鼠活精率、雌鼠妊娠率下降 ,精子畸形率、死胎率、胎吸收率升高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剂量达 9,12mg·kg-1时 ,除精子计数外 ,各观察指标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或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染毒丙烯腈6mg·kg-1及以上剂量可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产生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铅亚慢性暴露小鼠脑铅水平的影响,探索能拮抗铅毒性的锌剂量。[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铅染毒组灌胃0.8 mg/10 g体重醋酸铅溶液;锌对照组灌胃高剂量醋酸锌溶液;加锌实验组分别灌胃3个剂量(低、中、高)的醋酸锌及0.8 mg/10 g体重的醋酸铅混合溶液。每3天灌胃1次,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受试3个月后处死,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鼠的脑铅含量。[结果]各剂量锌实验组小鼠的脑铅含量低于铅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类似,且各锌实验组间小鼠脑铅含量类似。[结论]低、中、高剂量锌均能降低小鼠脑铅含量,锌可以拮抗铅在小鼠脑部的残留,低剂量锌可以拮抗铅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膦氧氮丙啶(phosphine oxide,MAPO)对AMS雄性小鼠经口染毒60天,与正常雌鼠交配后,雄鼠染毒剂量≥10ppm时其生育率为0%,阴性对照及MAPO1ppm组雄鼠生育率为100%。对小鼠附睾精子数量检测,MAPO10ppm和100ppm组的精子数量分别为0.62和0.51×10~6/ml/10g附睾,明显低于对照组(2.59×10~6/ml/10g附睾)和MAPO1ppm组(2.06×10~6/ml/10g附睾),仅存的精子活动度极差,绝大多数是伴有畸形的死精子。畸形精子中以无定形等头部畸形居多。结果表明,MAPO对哺乳类动物也是一种雄性不育剂,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具有潜在诱变危害。  相似文献   

18.
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甲醛对各阶段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2,2,20mg/kg。采用腹腔注射染毒5d,第6天处死一批小鼠,余下的小鼠于第14天处死。观察不同阶段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和生物材料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铜和锌的变化。结果 甲醛能诱发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和精原细胞SCE频率显著升高;甲醛高剂量组能使小鼠睾丸组织中MDA含量明显程式高,Cu和Zn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甲醛能诱发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甲醛致遗传物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不同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污染状况以及鱼鸭食品中的富集量。方法 2009-09分别采集池塘水、鱼、鸭,长江水(涪陵段)和鱼;用sep-pakc18(ODS)柱分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含量。结果池塘水体MC-LR是长江水的6.696倍,平均含量分别为1.366μg/L和0.2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P0.01);池塘鱼是长江鱼1.98倍,平均含量分别为1.008ng/kg和0.514n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鸭肝MC-LR是鸭肉的1.59倍,平均含量分别为0.748ng/kg和0.470n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结论池塘水和鱼中MC-LR含量高于长江水和鱼中含量,鸭肝MC-LR含量高于鸭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