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住院的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住院的8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流浪者组,男52例,女35例;在同期入院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比较分析两组有关情况,并作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两组在入院原因,出入院方式,诊断,住院时间,疗效,NOSIE和PANSS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较重,多伴发躯体疾病,阳性症状突出,生活自理能力低,疗效较差,医院负担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伴精神障碍阳性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本院2年来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伴精神障碍阳性症状者的临床表现、病因与梗塞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在不同时期均可伴发精神障碍阳性症状,症状与梗死部位有一定关系,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治疗精神症状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结论神经科医师应加强精神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尽早识别和干预精神症状,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利培酮对照。方法:对7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与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伴发的精神障碍疗效可靠。有效率奎硫平组94.7%,利培酮组94.9%,不良反应少。结论:奎硫平对老年期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60例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为我院2006年2月~2011年2月精神科首次住院的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标准,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躯体疾病病史,共60例,男性30例,年龄20~62岁,平均(25.8±16.1)岁。女性30例,年龄18~58岁,平均(28.2±11.4)岁。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男女患者主要精神症状及躯体症状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征以及抗抑郁药物对伴发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88例患者,分析其症状分布的特征、精神障碍的诊断构成,并对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的39例给以帕罗西汀治疗,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睡眠障碍、心、肺部不适、头部不适以及胃肠道不适为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而临床上常常会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其中39例以躯体化症状就诊的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四周以后,HAMD17、HAMA的平均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躯体化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有可能伴发躯体化症状,帕罗西汀对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伴发精神症状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肿瘤伴发精神症状30例临床分析刘树鑫,郑佳坤颅脑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并非少见,据国内外资料报告,发生率高达70%。不少脑肿瘤患者,早期只有精神症状,因而先到精神科就医l’]。本文对30例颅内肿瘤伴发精神症状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将1980年1月至1...  相似文献   

7.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0年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10年中住院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96例患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患中男性居多,化水平低,以农民,工人,无业人员居多,发病年龄较晚,饮酒时间均在10年以上(包括10年),多为已婚患,精神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82.14%的患(161例)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伴发躯体症状的占67.35%(132例),63.27%(124例)病人存在生化异常。戒酒治疗的有效率为97.45%,但是存在18.88%的复发率。结论 酒精既可致精神障碍,又可致躯体损害。住院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现象学特征。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收集33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患者(老年组),30例18—50岁首次发作的患者(青壮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组焦虑、激越、疑病、记忆减退、胃肠症状和伴发躯体疾病明显多于青壮年组,焦虑程度较青壮年组严重。老年组近期疗效比青壮年组差。结论:老年抑郁症症状特征及预后各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对于各种以躯体疾患(包括脑部疾患)或躯体性"毒素(广义)"为基础的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各家意见仍有一定的分歧.目前主要倾向于下列观点:即各种躯体性精神障碍都缺乏特异性精神病理学表现(精神症状).如果我们坚持上述基本观点,就可以使有关躯体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的论述加以简化,从而可以按精神病理学表现将躯体性精神障碍概括地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一、脑弥漫性精神症状群(Hirndiffuses Psychosyndrom);二、症状性精神病(Symptomatische Psychose)或急性外源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器质性疾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如下。1对象和方法入组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14~81岁,平均(30±8.8)岁;病程3 d~3年;均无输血及手术史。根据入组者病史及体征、脑脊液、脑电图、头颅MRI及血清学检查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对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症状性精神病,即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是一组常见疾病,也是一种容易被误诊的精神病。是躯体疾患诱发精神病还是伴发精神病一事,早期较难确诊。为此,我们对部分患者作一随访,以从中吸取若干经验。一、资料来源采用机械抽样法,选一九八○年至一九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救治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现状,为救治费用的合理安排及在院滞留救助患者的合理安置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10月-1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除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之外的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填表培训后,通过电子邮件对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1月-2016年6月,成都市13家定点精神卫生机构共救治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5 531人次,其中伴发躯体疾病978人次。目前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在院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584人(8.0%),其中住院一年以上的有352人。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19天。2016年上半年,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人均医疗费用支出195.84元/天,而收到救治费用人均125.94元/天。结论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救治的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躯体疾病较多,救助费用相对低,滞留医院病人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依赖伴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患者分为酒依赖伴发精神分裂症组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并对两组饮酒情况、家族史、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饮酒量、家族史、诱因、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酒依赖伴发精神分裂症饮酒量相对较少,家族史阳性率高,无明显诱因,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分裂症其它特征性症状,自知力缺乏,智能无明显缺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电图多数正常,疗效相对较差,可与慢性酒中毒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精神神经症状及躯体损害。方法 对1991年9月至1996年9月住院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精神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各种妄想61.30%,幻觉56.80%,伤人损物46.48%,智能障碍34.27%。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四肢震颤53.52%,舌震颤19.25%,周围神经炎17.84%,共济失调15.02%,癫痫样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分析42例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各种类型发作时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2例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发作性情感障碍3例,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样状态15例,癫癎性格改变5例,癫癎性痴呆6例。结论全面掌握癫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做好患者的生理、心理和安全管理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甘肃省东乡地区洒勒山滑坡事件所致精神障碍,对目前已迁入新居6岁以上196人作了回顾性的实地调查,并参阅滑坡事件中在州、县、公社三级医院住院病历为依据,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79.1%。男性73.1%出现精神障碍,女性86.4%出现精神障碍,女性较多于男性。60%精神障碍发生在16—45岁之间,症状出现后于一周内好转约51。2%,三个月后90.3%症状消失,症状表现特点:预报后产生精神障碍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滑坡发生后以精神功能紊乱为主,三个月后遗留症状又以躯体功能失调为主,精神症状持续长短除与个体素质差异及社会支持有关外,与精神刺激强度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牛肝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食用牛肝蕈,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牛肝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精神分裂样症状,有特殊的“小人”幻视、妄想、兴奋紧张、失眠、行为紊乱等,并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等有损害。精神障碍的程度与食蕈量有关;精神症状越重,所需缓解时间越长。经短程抗精神病药物等相应处理后精神病性症状可消除。结论:过量食用牛肝蕈可影响和损害神经系统,经短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肺部疾病的精神障碍,可分三组:①比较轻度的,精神症状不明显者;②有明显精神症状,属于症状性精神病范畴者;③抗结核病药物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实际也常见三组间过渡型与合并型的病例。其中所谓症状性精神病,系指躯体疾病(全身性疾病或各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与遗传的关系。方法应用医学遗传的数学方法对45例具有躯体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索引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两代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的20个家系中共有患者所生子女127人,其中发病者仅36例,实际值与理论值(127×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索引病例抑郁发作而父母正常的7个家系、索引病例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而父母正常的18个家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其校正分离率分别为0.03和0.06,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0.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具有躯体症状的父亲传递给儿子、父亲专门将致病基因传递女儿的规律。在父母均正常的男性患者中,未见明显交叉遗传及儿子全部具有此症状的现象。抑郁发作的躯体症状的预期患病率与实际患病率比较吻合(P>0.05)。结论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与遗传有关,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及与脑CT的关系.方法 对99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症状的种类所占的百分比以及脑CT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谵妄症状多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出现,抑郁、焦虑症状更多见于大脑双侧腔隙性梗死,抑郁症状较多出现在伴有高血压的脑血管病患者当中.结论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与脑血管病的病期和发病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