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大鼠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老年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8 mg/kg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组),每组20只。采用新鲜豚鼠50%全脊髓匀浆液和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制备EAE模型,免疫后第2天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灌胃,持续灌胃21 d,于第22天处死,取脑干和脊髓待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脑干、脊髓中MBP和OLIG1的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升高、OLIG1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升高、OLIG1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略升高、OLIG1略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小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下调MBP、上调OLIG1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对EAE大鼠的脑白质髓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调节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ACS患者124例(ACS组)和同期住院体检人群35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10 mg/d)、大剂量组(40 mg/d),每组62例患者。入院第2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1周时,常规检测患者血脂等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均可见PPARγ蛋白表达,ACS组患者hsCRP水平(12.07±2.01 mg/L)较正常对照组(2.99±0.15 mg/L)明显增高(P0.01),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2.35±0.23)较正常对照组(5.93±0.54)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干预1周后,小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略有降低,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略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下降幅度(-11.45±2.14)及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幅度(+3.38±0.12)均较小剂量组患者变化显著(P0.01)结论 ACS患者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ACS患者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诱导小鼠海马中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8mg·kg-1·d-1)、阿托伐他汀中剂量组(15mg·kg-1·d-1量)、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mg·kg-1·d-1),每组5只.饲以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小鼠海马中tau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情况,分别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和酶活性法检测小鼠海马中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小鼠海马中tau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14.761,P<0.01),MAPK与Cdk-5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F=6.349,P<0.05)、中剂量组(F=10.283,P<0.01)及高剂量组(F=10.511,P<0.01)的小鼠海马中tau蛋白Ser396/Ser404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水平均呈现显著降低,MAPK与Cdk-5活性亦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海马中tau蛋白发生过度磷酸化,异常的胆固醇代谢可能参与脑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过程;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阻断MAPK与Cdk-5的激活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对tau蛋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l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0只20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大剂量组,10 mg·kg~(-1)·d~(-1))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小剂量组,1mg·kg~(-1)·d~(-1),每组10只;另选10只3月龄Wistar大鼠为青年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灌胃,共4个月。老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共4个月,青年组未灌胃。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PPARγ mRNA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心肌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老年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衰老大鼠心肌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可显著上调老年大鼠心肌PPAR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大鼠发病情况的影响及程度,并测定白细胞介素(IL)-4在体内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大剂量(8mg/kg)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最高评分均值和总和评分均值都显著低于EAE模型组[最高评分均值:(1.8±0.2)vs(3.3±0.5),P〈0.05;总和评分均值:(22.2±14.4)vs(42.1±25.7),P〈0.05],因此,8mg/k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使EAE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明显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大剂量(8mg/kg)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增加机体内的血清IL-4含量[(0.48±0.35)vs(0.19±0.13)μ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增加体内IL-4的含量促进损伤修复,从而起到预防和缓解EAE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离子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轻度肾功能不全大鼠肾小管的急性损伤作用,以及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轻度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碘海醇组、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9只。另选9只为假手术组。注射后24、72h、7d每组监测血尿素、肌酐、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结构变化,并计算肾小管损伤危险评分,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碘海醇组72h尿素、各时间点肌酐、KIM-1、NAG、肾小管损伤危险评分、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P<0.01);与碘海醇组比较,大剂量组24h、7d肌酐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KIM-1、NAG、肾小管损伤危险评分、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肾功能不全基础上注射低渗造影剂碘海醇能够对肾小管产生急性损伤作用,造影剂注射前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减轻该损伤,并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该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各60例。大剂量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次/d;小剂量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房利尿钠肽(ANP)、左心房前后径(LAD)、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大剂量组各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和AN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大剂量组降低明显大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LAD内径及ANP水平,改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1-7)浓度及左心室肥厚心肌组织中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逆转心肌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将阿托伐他汀研磨成粉,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制成悬液,采用灌胃法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上午定时一次,共4周.鼠尾容积法测定药物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的血压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体重、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平均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1-7)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和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明显低于10mg/(kg·d)阿托伐他汀组(P<0.01),缬沙坦组收缩压明显低于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和10 ms/(kg·d)阿托伐他汀组(P<0.01);假手术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低于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P<0.05);假手术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平均直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血清Ang-(1-7)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血清Ang.(1-7)浓度明显高于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P<0.05);1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0mg/(kg·d)阿托伐他汀组及缬沙坦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具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与降低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组织中p-ERK1/2 蛋白表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均分为高、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每组15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高、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日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kg-1·d-1、20mg·kg-1·d-1灌胃1周,假手术组和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不予治疗。第1周末以程序电刺激诱发各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后,假手术组取位于左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心肌梗死各组取位于左心室梗死边缘带心肌组织检测白细胞介素(IL)-8表达。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边缘带IL-8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梗死边缘带IL-8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梗死边缘带IL-8表达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IL-8过度表达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3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 w,大剂量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s-CRP、IL-17和MMP-3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均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快速降脂达标,能迅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在体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老年大鼠心肌凋亡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上述因素的影响.方法 30只20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10 mg/(kg·d)]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1 mg/(kg·d)].10只3月龄的wistar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处理,共4个月.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的心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增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表达(P<0.01);②老年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较青年对照组大鼠显著增高(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较老年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显著抑制老年大鼠心肌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l(IL-1)、心肌细胞内Caspases-3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0.9%氯化钠溶液5ml/d),缺血再灌注组(B组,0.9%氯化钠溶液5ml/d)、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预处理组(C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预处理组(D组,阿托伐他汀40mg/d)。灌胃7d后,第8天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后,用ELISA法检测心肌中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活化Caspase-3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C组TNF-α、IL-1β、Caspases-3、NF-κB水平均明显减少(均P0.05);与C组比较,D组TNF-α、IL-1β、Caspases-3及NF-κB表达减少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减轻MIRI损伤,呈现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8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d,64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20mg/d,64例),分别在人院24 h内及服药后3、7 d测定两组患者血脂、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及心肌重构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肌重构可能的新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高血压组、缬沙坦组、阿托伐他汀10 mg/(kg·d)组和阿托伐他汀30 mg/(kg·d)组.测定药物干预后血压变化及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表达.结果 (1)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血压降低显著(P<0.01).(2)药物干预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低于高血压组(P<0.05).(3)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降低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P<0.01).(4)缬沙坦组、阿托伐他汀组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较高血压组增强.(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的表达,缬沙坦组,低剂量、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心肌重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加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增加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及心肌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SD雄性大鼠18只,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6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10 mg·kg~(-1)·d~(-1)灌胃)。实验终点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TC、TG、LDL-C,HE染色观察各组主动脉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及心肌HSP60、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TC、LDL-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内可见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主动脉及心肌HSP60、NF-κB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TC、LDL-C均低于模型组(均P0.01);主动脉组织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减轻;主动脉及心肌HSP60、NF-κB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降低HSP60的表达;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加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1 μmol/L)、Ang-Ⅱ加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1 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①Ang-Ⅱ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②Ang-Ⅱ加阿托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Ⅱ组(P<0.01).③Ang-Ⅱ加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Ang-Ⅱ加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而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的逆转Ang-Ⅱ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漳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EH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降脂达标效果。方法选择到漳州市医院就诊的EH患者333例,检测血脂[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分析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70,立普妥10 mg,睡前顿服一次)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63,立普妥20 mg,睡前顿服一次),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后血脂浓度,同时对两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漳州地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前TG为(1.67±0.95)mmol/L,TC为(5.58±0.67)mmol/L,LDL-C为(3.42±0.51)mmol/L,HDL-C为(1.23±0.32)mmol/L。治疗3个月后,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G、TC、LDL-C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降低血清LDL-C浓度的幅度上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78%,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达标率为82%,两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漳州地区EH患者的血脂处于较低水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血清LDL-C浓度,且副作用少,值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辅酶Q10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在治疗心衰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氟烷麻醉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6 w成功建立心衰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阿托伐他汀组、模型+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给药组均于术后第7周开始给药,其中阿托伐他汀给药浓度为10 mg·kg-1·d-1,辅酶Q10给药浓度为30 mg·kg-1·d-1,连续给药5 w,1次/d.5 w后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中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SOD活性,光镜观察心肌纤维化的程度.结果 模型+阿托伐他汀组较模型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模型+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较模型+阿托伐他汀组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强(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较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能进一步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小剂量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大剂量组)30例。采用ELISA检测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8、12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DF-15和CRP表达水平;分别在阿托伐他汀治疗1、3、6个月记录患者血糖、血脂、血肌酐、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治疗4、8、12周血清GDF-1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078.54±229.16)ng/L、(931.10±205.36)ng/L、(862.47±189.67)ng/L vs(1106.32±231.98)ng/L,P0.05;(1025.65±133.25)ng/L、(815.72±112.93)ng/L、(759.54±98.99)ng/L vs(1278.53±120.69)ng/L,P0.05],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4、8、12周血清GDF-15、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DF-15和CRP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陶沂 《山东医药》2009,49(15):24-2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均建立AD模型,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阿托伐他汀5、10、20mg/kg药物水溶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10d后行5d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潜伏期,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潜伏期明显延长,脑组织中Caspase-1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潜伏期明显缩短,脑组织中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中高剂量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为降低Caspase-12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