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交通支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手术治疗的前交通支动脉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术前直接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手术26例,术前直接由3D-CTA检查确诊并手术51例,8例术前同时行DSA+3D-CTA检查并手术。67例术后复查3D.CTA,9例术后复查DSA。结果术前首先行3D—CTA检查的57例中,51例确诊并均经手术证实,6例3D-CTA检查结果阴性而补充DSA检查结果阳性。术前首先行DSA检查的28例中,26例确诊并均经手术证实,2例DSA检查结果阴性而补充3D-CTA检查结果阳性,所有动脉瘤均经显微手术夹闭,翼点入路73例,纵裂入路12例,疗效满意。结论3D-CTA可以作为前交通支动脉瘤的首选筛查手段,不但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还可以作为术后常规复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中手术方案制定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4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或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模拟组),在三维成像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术前手术风险分析,并以同期未经上述检查的28例老年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模拟组42例皆于术前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模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0.0% (P>0.05);术中输血量(531.0±150.6) ml低于对照组(621.4±226.7)ml(t=2.01,P=0.049);手术时间(257.1±72.6)min低于对照组(307.5±88.2) min(t=2.61,P=0.011). 结论 应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术前风险度评估,帮助临床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降低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 h和(4.1±2.5) 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和S100B水平、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ys-C、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ys-C、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有效降低HCH血清Cys-C、S100B水平,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完整资料,将MRI表现骨髓完全水肿者纳入完全骨髓水肿组(n=23)、将MRI表现骨髓部分水肿者纳入部分骨髓水肿组(n=25)、将MRI表现无骨髓水肿者纳入无骨髓水肿组(n=20),对比3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及Cobb角测量。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VAS、ODI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VAS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椎体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在开展PKP手术前行MRI检查,MRI信号显示的骨髓水肿程度对PKP术后疗效具有预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成像(CTA)点征选择老年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钻孔引流,或开颅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9年1月入住我院适合手术的老年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30~60 ml)且家属同意超早期手术治疗患者216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是否同意行头颅CTA检查分为应用组(同意行CTA者)112例,对照组(不同意行CTA者)104例,应用组CTA点征阳性者,进入开颅亚组45例,CTA点征阴性者进入引流亚组67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家属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开颅亚组46例,引流亚组58例。2组引流手术亚组超早期均给予微创血肿软通道引流术,并给予血肿内纤溶药物治疗。2组开颅亚组患者均给予超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应用组与对照组引流亚组及开颅亚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估应用CTA点征选择老年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vs 53.8%,P<0.05)。术后应用组血肿增大、死亡、颅内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 13.5%,3.6%vs15.4%,1.8%vs 7.7%,P<0.05);术后对照组肺部感染与应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vs 17.9%,P>0.05)。结论通过CTA点征选择引流或开颅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CTA点征可作为客观指标是选择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联合4D-CT血管成像(CTA)探讨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病人的病例资料。所有纳入病人均于术前、术后行全脑CTP联合4D-CTA检查,然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感兴趣区(ROI),取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时间(TTD)、起始时间(TTS)以及达峰反应时间(TMax)的参数值。采用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P参数的差异。利用4D-CTA图像直观观察血管吻合口及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结果 25例病人手术前后全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OI的灌注参数值CBF较健侧明显减少(P0.01),MTT、TTD、TTS、TMax均较健侧明显延长(P0.01),CBV则与健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病变区CBF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TT、TTD、TTS、TMax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BV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可清楚显示桥血管及吻合口。结论全脑CTP联合4D-CTA检查可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对术前及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6例颅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导航组(18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结合f MRI、DTI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肿瘤切除率、术后生存质量及术后机体功能状态。结果导航组术前行f MRI、DTI成像,完成融合图像信息,术中结合神经导航仪成功标定肿瘤及功能区,导航组肿瘤切除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χ~2=5.899 7,P0.05),导航组手术方式选择优于对照组(u=3.065 2,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χ~2=4.984 6,P0.05)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u=2.367 1,P0.05);导航组f MRI扫描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t=16.060,P0.05),导航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4.901,P0.05),导航组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u=2.376 8,P0.05)。结论 f MRI、DT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可准确判断肿瘤与脑功能区关系,明确肿瘤切除范围,实现手术方案个体化,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区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保护大脑功能区,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行ESD。比较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术中出血率及胃穿孔发生率、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整块切除率、完全治愈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比59.52%,78.57%比47.62%,P均0.05),术中胃穿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PGⅠ/PGⅡ(PGR)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EMR相比较,ESD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病灶的切除效果,可调节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且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采用PTED切除突出椎间盘髓核减压治疗的50~7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0例,并以同期常规开放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盘髓核切除手术的50~71岁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术后1 d、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手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MRI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椎管及椎间盘突出的变化。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术前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1);PTED组术后1 d、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2组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6个月椎间盘突出均消失或明显减小,椎管通畅、面积明显增大。结论 PTED技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疗效与单纯开放手术相当,但PTED早期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囊肿2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7~2007年收治的27例肾上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术前诊断率及不同术式(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结果发现B 超、CT、MRI 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8%(7/12)、39%(9/23)和100%(1/1),三者联用时为64%(7/11);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开放手术者(P<0.05).术后随访2例失访,余均无复发,且生存状况良好.认为肾上腺囊肿术前应同时行B超、CT、MRI检查以提高诊断率;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效果均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12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HC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请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入院后均分别行DSA及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D-CTA和DSA诊断准确率。结果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行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背景:纵隔镜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的特点。食管癌术前准确分期是选择纵隔镜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联合CT对纵隔镜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行EUS和CT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将患者分为纵隔镜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前EUS检查对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1.7%和83.3%;术前CT检查分别为60.0%和53.3%;EUS联合CT检查分别为85.0%和86.7%。与常规手术组相比,纵隔镜组术中出血量[(178.2±30.1)m L对(232.0±48.2)m L,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142.8±22.5)m L对(256.0±42.3)m L,P0.01]、术后住院时间[(12.1±2.5)d对(14.3±3.6)d,P0.05]均明显降低,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152.4±13.2)min对(163.3±25.5)min,P0.05]。结论:EUS联合CT检查能提高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从而为纵隔镜治疗食管癌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脑膜瘤1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三角区12例,体部1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或重残,所有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结论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最可靠的手段,显微手术是目前侧脑室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心率对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的161例患者,静息心率均≥70次/min,检查前口服25~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根据扫描时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n=71);B组心率65~75次/min(n=54);C组心率75次/min(n=36)。比较各组的CTA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ED)。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ED均低于C组,3组间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3,-7.589,-2.764,P均0.05)。心率与有效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在行320排CTA检查前控制心率,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27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据此制定手术入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及需要保护的毗邻血管神经。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出血平均175 ml,3例术后轻偏瘫,1例瘤腔内出血2,3例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生长侵袭方向及其与相邻血管、骨性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在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完整切除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10~2013-12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48例,以术前介入治疗+手术12例作为试验组,直接手术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完整切除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完整切除肿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为(1976.67±273.34)ml。对照组33例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8例),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术中出血量为(2597.22±801.24)ml。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肿瘤完整切除率比对照组的高(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完整切除率,对手术死亡率则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陈  敖翔  胡东  肖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0):4961-4963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技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手术指征。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评价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1个月、2个月VAS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2、3个月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研究组下肢麻木、切口感染、发热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内镜联合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患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8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变化,术前和术后24 h血浆Cor、NE、IL-6和TNF-α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切口瘢痕满意度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两组术后24 h血浆Cor、NE、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t=7.593、6.016、13.748、6.480,对照组:t=17.204、12.711、30.103、16.715,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浆Cor、NE、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06、8.358、21.321、15.701,均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切口瘢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后恢复情况效果良好,且可降低Cor、NE、IL-6和TNF-α水平而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