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81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TGF-β1、PSA和PSAD含量。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TGF-β1、PSA和PSAD含量变化及炎症因子和TGF-β1与PSA和PSAD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SA和PSA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GB1、IL-6、IL-8和TGF-β1均与PSA和PSAD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HMGB1、IL-6、IL-8、TGF-β1、PSA和PSAD水平明显升高,且HMGB1、IL-6、IL-8和TGF-β1与PSA和PSA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89Sr治疗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sFas)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分析法(CLIA)分别检测46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89Sr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和180 d血清sFas和PS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以3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及无骨转移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sFas水平(4.48±1.05) ng/ml显著高于无骨转移患者(2.16±0.98) ng/ml(P<0.01);89Sr治疗180 d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明显下降,症状缓解,sFas水平(1.85±0.47)ng/ml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1.32±0.41)ng/ml(P<0.05),与无骨转移组无显著差异(te′=-1.562,P>0.05);血清sFas与PSA呈正相关(r=0.628,P<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体内存在sFas异常表达,骨转移患者更甚.89Sr能有效降低患者循环血清sFas水平,治疗前后血清sFas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病与转归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白介素(IL)-23对不同治疗阶段前列腺癌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北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共124例,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指南TNM分期标准对确诊患者进行分期,并分别检测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mCRPC)组、转移性去势敏感型前列腺癌(mCSPC)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血清IL-23水平,并对mCSPC患者根据病情是否稳定分组,两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进行亚组分析,各组患者IL-23水平均结合患者的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CRPC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数为79.73(45.61,95.63)μg/L,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位数30.88(15.01,44.94)μg/L(Z=22.66,P=0.000)及mCSPC组46.10(35.27,80.92)μg/L(Z=11.46,P=0.001);mCSPC组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升高(Z=7.17,P=0.00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CRPC病情不稳定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值110.25(88.47,159.09)μg/L,明显高于mCRPC病情稳定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值46.52(44.97,80.33)μg/L(Z=33.99,P=0.000)。mCRPC病情稳定组血清IL-23水平46.52(44.97,80.33)μg/L,与mCSPC组患者46.10(35.27,80.92)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P=0.554)。结论血清IL-23可作为预示mCSPC治疗效果及预警肿瘤转移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用于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癌患者69例(前列腺癌组)、同期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体检老年男性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SA、PSAD和HMGB1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t=29.674、25.212、23.665,对照组:t=35.654、36.293、30.286,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03、22.603、19.910,均P<0.05)。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PSA、PSAD、HMGB1单独检测。PSA与PSAD、PSAD与HMGB1、PSA与HMGB1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PSAD、HMGB1水平明显升高,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p73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前列腺癌标本26例,前列腺增生标本18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研究p73表达.结果 p73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为34.6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为0%(P<0.01).组织学分级Ⅰ~Ⅱ级的表达为45.45%,Ⅲ级的26.67%(P>0.05).临床分期A-C期的表达为8.3%,D期为61.50%(P<0.05).表达为阳性的血清PSA浓度均值为18.19±3.30,阴性的为23.41±2.29(P>0.05).结论 p73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及血清PSA浓度无关(P>0.05).表明p73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测联合前列腺超声造影对老年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为前列腺癌的老年患者124例,患者均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穿刺活检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良性组及恶性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差异及前列腺超声造影参数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与前列腺超声造影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穿刺活检后病理检验结果,将前列腺癌患者41例作为恶性组,将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作为良性组,其中恶性组年龄显著高于良性组,且恶性组前列腺体积显著低于良性组(P0. 05)。恶性组总PSA(T-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 05),而两组游离PSA(f-PSA)及f/T-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 05)。恶性组前列腺超声造影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加速时间及强度减半时间均显著低于良性组(P0. 05),而两组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及绝对增强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PSA、PSAD与显影时间、达峰时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19、0. 824、0. 807、0. 842,四项指标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 931。结论血清PSA检测与前列腺超声造影对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鉴别价值,且二者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对老年前列腺癌的检出准确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血清分类PSA筛查的前列腺病变老年患者398例,且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各组分类PSA水平、PSA密度(PSAD)以及不同超声特征分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分类PSA水平及PSAD。结果 398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炎33例,前列腺增生317例。前列腺癌组游离PSA(F-PSA)、总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F/T-PSA显著低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前列腺炎组F-PSA、T-PSA、PSAD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两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前列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将患者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隐匿型和结节型(P<0.05),弥漫浸润型与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隐匿型和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PSA有助于提高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开展穿刺活检,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及f PSA/t PSA比值、铁蛋白及嗜铬粒蛋白(Cg)A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 PSA、f PSA,并计算f PSA/t 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组与BPH组f PSA/t PS比值、铁蛋白、Cg A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运用f PSA/t PSA比值,结合t PSA、铁蛋白、Cg A水平含量,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血清PSA和游离PSA(f PSA)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老年PSA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3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SA相关参数水平变化,同时对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PSA(t 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明显下降,f PSA密度(f PSAD)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而f PSA/t PS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15例(37.5%)前列腺癌;11例(27.5%)前列腺炎;14例(35.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结合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粒芯糖蛋白(DSG)2、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磷酸化Akt(p Akt)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病变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芯片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组织中的DSG2、E-cadherin、p Akt表达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良性病变组DSG2、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Akt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前列腺癌组DSG2、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p Akt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DSG2、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PSA<8 ng/ml患者,p Akt表达水平高于PSA<8 ng/ml患者;Ⅲ~Ⅳ期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DSG2、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有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DSG2、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无转移者,p Akt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DSG2与E-cadherin呈正相关关系(r=0.659,P<0.05),DSG2、E-cadherin与p Akt均呈负相关关系(r=-0.739、-0.682,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DSG2、E-cadherin呈低表达,p Akt呈高表达,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同时可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取50~70岁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其血液中A1蛋白的表达与PSA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SA浓度,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20例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者新鲜前列腺组织中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1蛋白表达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S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T-PCR与westem-blot检测结果一致,A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A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PSA的浓度相关。结论 A1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病变程度相关,A1蛋白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A1和PSA的表达变化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PSA密度(PSAD)在诊断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前列腺肥大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其中确诊为前列腺肥大93例为增生组,前列腺癌27例为癌症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PSA检测,计算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PSAD.结果 增生组和癌症组患者的平均血清PSA浓度和平均PASD数据存在差异(P<0.05).虽然PSA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阳性预期率和总效率都明显不如PSAD好(P<0.05).结论 患者血清PSA在4~30 ng/ml范围时,PSA的诊断数据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期率较低,可以结合PSAD进行诊断,从而提高确诊为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可以避免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不必要的穿刺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PSA、NTx,采用血液凝固法测定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前列腺癌及骨转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9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58例;进展性骨转移20例和局限性骨转移38例。血清中PSA、CTx、OST、BAP的浓度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标志物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骨转移组血清PSA、CTx、OST、BAP浓度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PSA、CTx、OST、BAP浓度在进展性骨转移组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ROC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标志物PSA、CTx、BAP、OS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656、0.752、0.733,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8%、59.2%、37.1%、58.3%;90.0%、80.0%、96.6%、76.5%;PSA、CTx、OST、BAP是可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其总符合率为84.3%。结论PSA、CTx、OST、BAP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有可能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与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意义. 方法 通过测定57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1~90岁)PSA、TRACP5b、ALP、ICTP血清浓度,分成骨转移(27例)与非骨转移(30例)两组,以转移灶在5个及以上者划分为进展性(18例)和局限性骨转移(3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评估各标志物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PSA、TRACP5b、ALP、ICTP血清浓度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均高于非骨转移组(P<0.05);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PSA、TRACP5b、ALP、ICTP、Gleason评分在进展性骨转移组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PSA、TRACP5b、ALP、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657、0.762、0.743,最高诊断价值的是PSA,ALP、ICTP与之相当,TRACP5b次之,其敏感性分别为66.7%、59.3%、37.0%、59.3%,特异性则为90.0%、96.7%、80.0%、76.7%;PSA、ALP、ICTP与Gleason评分是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总符合率为84.2%. 结论 PSA、TRACP5b、ALP、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相当,联合检测并动态观察可能有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R)、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和尿肌氨酸水平,探讨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PCa患者80例为PCa组,同时按1∶1选取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分别作为良性增生组及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uPAR、AMACR,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SA,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尿沉渣中的肌氨酸;对比各指标在三组间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Ca患者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项与联合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 PCa组血清PSA、TGF-β1、uPAR、AMACR及尿肌氨酸水平均高于良性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且良性增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PCa患者血清PSA、TGF-β1、uPAR及尿肌氨酸水平均随Gleason评分及TNM分期升高而逐渐升高(P均<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NAFLD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0例,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TNF-α、IL-6检测。结果 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NAFLD患者NF-α、IL-6水平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水平与NAFLD病情严重等级呈正相关(r=0.516、0.437,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增高,且血清TNF-α、IL-6水平与NAFLD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清PSA、PSAD和FPSA/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维民  徐衍盛 《山东医药》2008,48(14):93-94
采用微粒子捕获酶免疫技术测定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患者及正常人血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并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FPSA/TPSA比值.结果 PCA组、BPH组、NSGP组PS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PCA组最高;TPSA在4~10μg/L时,PCA组与BPH组血清PS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FPSA/TPSA比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认为联合检测PSAD、TPSA、FPSA和FPSA/TPSA可明显提高PC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及其密度 (PSAD)及移行带密度 (PSA TZ)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3例血清PSA <2 0ng/ml的因怀疑前列腺癌而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 ,对PSAD及PSA TZ与活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活检结果前列腺增生 (BPH)10 0例 ,前列腺癌 (PCa) 5 3例。BPH和PCa组平均PSAD分别为 (0 13± 0 11)和 (0 30± 0 2 1)ng·ml-1·ml-1,PSA TZ分别为 (0 2 6± 0 2 0 )和 (0 78± 0 71)ng·ml-1·ml-1,PCa组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以前列腺体积 5 0ml或移行带体积 2 5ml为界 ,体积较小BPH和PCa组间的平均PSAD和PSA TZ差异更明显。PSAD及PSA TZ的ROC曲线下面积 (分别为 0 73及 0 74)明显大于PSA(0 5 7) ,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当血清PSA <2 0ng/ml时 ,PSAD及PSA TZ在前列腺癌的筛选中要优于PSA ,但应根据前列腺或移行带体积调整他们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周旭  杜志刚  王艳玲 《山东医药》2008,48(9):99-10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1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及组织中上皮细胞钙蛋白(E-cad)的表达.发现血清可溶性E-cad(sE-cad)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浸润、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前列腺癌组织中sE-cad表达的阳性率为50.0%,并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而降低;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sE-cad均呈阳性免疫反应.认为sE-cad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E-cad表达有利于判断其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