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神经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00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Ⅱ级组25例,Ⅲ级组63例,Ⅳ级组12例。检测血清NGF及BDNF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GF、BDNF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依次降低[(139.11±57.67)μg/L vs(111.18±49.46)μg/L vs(89.02±39.32)μg/L,(48.94±15.46)μg/L vs(42.14±14.12)μg/L vs(33.79±10.94)μg/L,P<0.05]。CHF患者血清NGF水平与老年抑郁量表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亚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血清NGF、BDNF水平与6 min步行试验呈正相关(P<0.05)。血清NGF、BDNF水平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柴胡桂枝汤加味抗抑郁的机制.方法 以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模型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用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并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后的行为学变化.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较正常组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内NGF、BDNF含量显著降低(P<0.05);柴胡桂枝汤加味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旷场行为学评分比较显著增加(P<0.05),大鼠海马内NGF、BDNF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 柴胡桂枝汤加味具有抗抑郁作用,对海马区NGF及BDNF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梁文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3,29(3):185-188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后最常见且可治疗的精神并发症,可显著影响卒中的预后,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起重要作用。BDNF在卒中和抑郁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证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BDNF在PS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BDNF在PSD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现状,以指导个体化和精确化的PSD诊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
目的观察参苓散对脾阴虚痴呆(AD)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体重(300±20)g的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空白对照)、阴虚组(脾阴虚)、AD组(脾阴虚+AD)和治疗组(脾阴虚+AD+治疗),每组12只。通过病证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A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参苓散灌胃,每日1 ml/100 g,持续10 d,其他各组每日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BDNF和NGF的表达。结果①造模后,阴虚组、AD组、治疗组与空白组对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P<0.01);给予参苓散治疗后,治疗组与阴虚组、AD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②与空白组比较,阴虚组、AD组大鼠海马BDNF、NGF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治疗组大鼠海马BDNF、NGF表达与阴虚组、AD组比较明显上调(P<0.01)。结论参苓散能改善脾阴虚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其海马区BDNF、NGF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冲击造模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天。处理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NGF、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促进神经再生相关营养因子NGF、BDNF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5):345-347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网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刹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中老年烧伤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烧伤后处于康复期的中老年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结果健康的中老年人为对照组。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对抑郁程度进行评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观察组血清BDN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皮质醇(Co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BDNF及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抑郁评分患者血清BDNF、MIF及Co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烧伤程度患者的抑郁评分、BDNF、MIF及Co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烧伤后康复期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血清BDNF、MIF、Cor的异常表达可能对促进抑郁进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学习记忆及p-CREB和脑源性神经细胞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单纯缺血组(B组)、缺血低剂量治疗组(C组)、缺血高剂量治疗组(D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各组大鼠于2VO前、2VO后2、3个月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VO后3个月NBP对大鼠海马中p-CREB及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A组比较,2VO后2个月B、C、D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延长,跨过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2VO后3个月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与A组比较,B组海马p-CREB及BDNF表达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D组p-CREB和BDNF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能改善缺血,增加p-CREB及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17 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 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 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剂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虎杖降脂颗粒对饮食性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性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虎杖降脂颗粒,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血脂水平、体质量变化和肝脏脏器指数,肝脏脂质TC、TG,血清AST、ALT、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虎杖降脂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肝指数及肝组织脂质TC和TG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清中TC、LDL-C、HDL-C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但对TG作用不明显;血清AST、ALT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但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作用。肝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虎杖降脂颗粒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论虎杖降脂颗粒可有效调节高脂乳剂所致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脂水平,对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DM)大鼠心梗(MI)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干预组及二甲双胍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从各组大鼠的左心室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心室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心肌中交感神经的分布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干预组心脏各部位交感神经的密度均增加(P<005);而二甲双胍干预组则表现为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可加重Ⅱ型DM大鼠MI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程度;而二甲双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增加槐杞黄颗粒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ST、AL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尿蛋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尿微量白蛋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炎症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核因子(NF)-κ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再将试验组患者分为Ⅲ期DN组23例和Ⅳ期DN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UAER和eGFR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UACR、24h Upro和UAER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观察组低(P<0.05)。Ⅲ期DN组和Ⅳ期DN组患者UAER水平在治疗后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Ⅲ期DN组患者UAER水平治疗前后均低于同期Ⅳ期DN组,eGFR均高于同期Ⅳ期DN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炎症因子和MDA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和GSH-px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降低DN患者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蓝玉簪颗粒对实验性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蓝玉簪颗粒高、中、低治疗组, γ-干扰素阳性对照组. 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DMN, 隔天注射1次,连续30 d. 第31天, 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含量; 肝组织匀浆中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 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 肝组织匀浆中a-SMA明显增加、MMP-2降低,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82.042±0.658 vs 60.879±0.987; 145.612±4.66 vs 74.824±9.004; 16.078±0.633 vs28.971±0.443; 161.667±26.766 vs 80.167±10.135; 5.994±1.360 vs 8.270±0.289, 均P<0.05); 蓝玉簪颗粒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血清ALT、AST降低, ALB增加; a-SMA降低,肝组织中MMP-2水平升高(87.856±8.526,106.69±0.987, 136.11±0.329 vs 182.042±0.658; 94.208±2.017, 107.602±20.014,118.847±5.486 vs 145.612±4.66; 23.412±0.775, 19.653±0.775, 18.635±0.221 vs 16.078±0.633; 109.958±3.607, 117.833±6.600,119.833±6.167 vs 161.667±26.766; 11.610±0.523, 10.367±0.714 vs 5.994±1.360, 均P<0.05), 小剂量组与模型组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和积分明显改善.结论:蓝玉簪颗粒可减轻肝脏炎症, 保护肝脏功能, 减轻或抑制DMN诱导的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与造模过程同步灌胃给予Bre(6、12、24 mg·kg~(-1)·d~(-1))和辛伐他汀(SV,1.8 mg·kg~(-1)·d~(-1)),共12周,并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变化并进行病变分级;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血脂监测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Bre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呈不同程度改善,其中Bre(12、24 mg·kg~(-1)·d~(-1))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心室内压达峰时间(t-dp/dtmax)显著缩短(P0.05,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Bre 24 mg·kg~(-1)·d~(-1)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血小板黏附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Bre 24 mg·kg~(-1)·d~(-1)组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Bre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防治2型糖尿病(T2DM)有重要意义.我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但机制尚不甚清楚,本课题组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角度入手,先后通过药物筛选、细胞和动物实验3个部分研究中药大黄单体成分--大黄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机体外周组织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慵捌咸烟亲说鞍?GLUT)表达,从而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并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关.本文将分别对这3部分实验内容进行介绍并就大黄酸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1)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VD3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并分别同步灌胃给予UA[10、20及40mg·kg-1·d-1和辛伐他汀[SV,1.8mg·kg~(-1)·d~(-1)]进行干预,共12周,另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心脏指数(CI),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变并进行病变分级;测定血清中血脂监测指标和氧化应激监测指标;测定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UA同步干预各组As大鼠CI明显降低,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血清中血脂指标TC、TG、LD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升高,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且IL-10含量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UA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UA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以及降低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大鼠As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丹参素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研究丹参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怍用机制。 方法 用猪血清制作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自第8周起给予丹参素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素300 mg·kg-1·d-1,同时给予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同体积的双蒸水腹腔注射。第12周动物实验结束时,除留取一只模型组大鼠用原位循环灌流法提取肝星状细胞(HSC)外,其余大鼠全部处死提取血清检测透明质酸(HA)以及取肝脏标本切片做HE、VG染色。以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丹参素对HSC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丹参素作用后HSC所处周期。 结果 丹参素干预组HA为(231.4±41.1)ng/ml,模型组(398.7±54.5)ng/ml,F=154.796,P<0.05。HE及VG染色示丹参素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细胞试验表明50、100、200 mg/L丹参素对HSC作用后的MTT值(A值)分别为1.60×102±8.17×10-4、1.10×10-2±1.41×10-3和6.75×10-3±3.30×10-3,细胞对照组A值为7.18×10-2±1.71×10-3,F=1154.221,P<0.05。 结论丹参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防治怍用。其主要机制为丹参素对HSC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洛地平对野百合碱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野百合碱 (MCT)制作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探讨非洛地平对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H组 ) ,非洛地平治疗肺动脉高压组 (F组 ) ,对照组 (C组 ) ,每组 1 0只。予MCT(60mg/kg)复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后 ,分别给F组及C组大鼠非洛地平 (5mg·kg- 1 ·d- 1 )和生理盐水 (0 .5ml·kg- 1 ·d- 1 )腹腔注射 4周 ,然后测定右室收缩压 (RVSP)和静脉血浆及心、肺组织匀浆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 (ir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 ,观察电镜下心肌组织的改变。结果 H、F、C组大鼠RVSP分别为 (44.6± 4 .4)mmHg、(30 .3± 2 .1 )mmHg、(1 8.7± 2 .2 )mmHg ,三组间比较 (P分别 <0 .0 5、<0 .0 1 ) ;H、F组大鼠心、肺组织匀浆中CGRP分别为 (84± 1 9)pg/ml、(2 2± 4)pg/ml、(2 0 .9± 1 .6)pg/ml,(1 4 9± 2 1 )pg/ml、(2 9± 3)pg/ml、(2 7.5± 2 .9)pg/ml,两组间比较 (P <0 .0 5)。非洛地平能显著抑制MCT大鼠模型引起的肺小动脉中膜肥厚 ,减少心肌组织的破坏 ,抑制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血浆及CGRP的减少。结论 长期使用非洛地平能有效防治MCT所致肺动脉高压 ,其作用可能与其Ca2 + 拮抗作用及CGRP降解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related mechanism of salvianolate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R)injury in rats.Methods Thirty-six adult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n=12 each)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control group(coronary artery was not ligated),I/R group(myocardial I/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ion and opening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