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血糖水平及日内血糖、餐后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对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监测一日三餐前30min、餐后2h及晚睡前共7次指尖微量血糖,计算1d7次微量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并根据PPGE水平分为2组:PPGE2.2mmol/L组和PPGE≤2.2mmol/L组。结果与PPGE≤2.2mmol/L组相比,PPGE2.2mmol/L组的患者SDBG、LAGE、HbA1c和CEC水平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PPGE、SDBG及LAGE呈正相关(P0.01)。CEC与PPGE、SDBG、LAGE及HbA1c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PPGE的相关性最强。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血糖控制参数后,PPGE和LAGE仍与CEC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13(P0.001)和0.077(P=0.013)。结论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日内血糖及PPGE显著增加;血糖波动特别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日内最大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独立于持续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对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91例ACI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及入院24h内空腹血糖情况分为糖尿病(A)组2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B)组27例及血糖正常(C)组36例,入院早期行72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对比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与治疗2周后进行比较。结果 (1)A组女性比例、有陈旧性脑梗死及高血压史患者比例高于B、C组(P0.05);TG、TC、H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高于B、C组(P0.01);(2)HbA1c、餐后2h平均血糖(MP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波动绝对差(MODD)高于B、C组(P0.01)。治疗2周后,A组CSS评分高于B、C组(P0.01);(3)MAGE与CSS评分、Hcy、HOMA-IR均相关(P0.05);CSS评分与C-RP、Hcy、HOMA-IR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AGE、C-RP与CSS评分呈独立相关关系。(4)A组病灶以多发脑梗死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为主(P0.01)。结论 T2DM合并ACI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血糖波动可能加重ACI进展,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45例单纯ACI患者和45例ACI合并T_2DM的患者。结果ACI+T2DM组24h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ACI组(P<0.05);ACI+T2DM组再通良好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显著低于ACI组(P<0.05);两组脑出血转化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I+T2DM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高于ACI组(P<0.05)。结论ACI合并T2DM时血糖波动更为明显,NIHSS评分更高,患者预后更差,血糖波动可能为影响ACI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60例T2DM合并ACS患者(观察组),45例T2DM不伴ACS患者(对照组)进行3 d血糖检测,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评价ACS患者危险度。比较两组血糖波动参数差异,并与不同GRACE评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观察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3±1.43)mmol/L比(2.35±0.95)mmol/L;(3.46±1.23)mmol/L比(2.97±0.94)mmol/L;(2.54±0.92)mmol/L比(2.01±0.64)mmol/L,均为P<0.05];(2)GRACE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ACS患者的PPGE、MAGE和MO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PGE、MAGE、MODD和24 h平均血糖值与GRACE评分值呈正相关(r=0.604,0.504,0.492和0.581,均为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AGE是独立于射血分数及年龄的影响GRACE评分的危险因子。结论 T2DM患者合并ACS时,其早期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并且MAGE和GRACE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高压氧治疗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急性脑出血治疗效率的同时稳定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两组,每组43例患者,再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B组给予患者常规保护脑组织、注射胰岛素等治疗,研究A组给予患者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糖波动值以及血糖平均绝对差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后15 d和30 d的效果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研究A组和研究组B组平均血糖波动值以及血糖平均绝对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A组患者低于研究B组;NIHSS表明研究A组治疗15 d和30 d分别为8.14、5.97,研究B组分别为11.05、8.18,研究A组显著优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能稳定血糖,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v 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 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v 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 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F1+2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讨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血糖波动程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血糖波动幅度大)与观察组(50例,血糖波动幅度小),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达格列净后的血糖波动情况。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均为胰岛素联合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观察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连续治疗24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每日胰岛素用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平均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FBG、2hPG、HbA1c、BMI、SBP、DBP、每日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FC-P、2hC-P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血糖及血压波动对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并探讨DN患者血糖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4例(UACR<30mg/g)和微量蛋白尿组76例(近半年2次以上30mg/g≤UACR≤300mg/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血压,分析血压波动情况;采用多点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 [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并分析DN与血糖及血压波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DBG、LAGE及全天血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微量蛋白尿组SDBG与24hDBP-SD呈正相关,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UACR与FBG、HbA1c、SDBG、LAGE、24hSBP、24hSBP-S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糖及血压波动可能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肽释放指数、0min、120min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餐后2hC肽、空腹C肽与血糖标准差呈负相关性(r<0,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相关性,即患者血糖控制越差,其胰岛β细胞功能越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38例正常糖调节及3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个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显示的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提示,血糖波动幅度应成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果糖及木糖醇注射液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补液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选择稳定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在第1,2,3天9:00~11:00分别匀速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00 ml、5%果糖注射液200 ml或5%木糖醇注射液200 ml.同时用CGMS监测血糖的动态变化,比较9:00~12:00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生理盐水组、果糖组、木糖醇组9:00~12:00(180 min)内血糖最高值[(10.63±2.42) vs (9.87±1.96) vs (10.18±1.44)mmol/L]、血糖最低值[(5.34±1.72) vs (5.95±1.68) vs (5.63±1.45)mmol/L]、血糖平均值[(7.78±1.85) vs (7.73±1.42) vs (7.19±0.87)mmol/L]、血糖波动最大幅度[(5.29±2.24) vs (3.93±2.53) vs (4.56±2.15)mmol/L]、血糖标准差[(1.67±0.61) vs (1.49±0.65) vs (1.62±0.61)mmol/L]及血糖曲线下面积(AUC)[(1 377.40±295.51) vs (1 391.75±258.57) vs (1 425.84±157.38)mmol·min-1·L-1].三组间血糖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血糖波动最大幅度、血糖标准差及血糖AUC均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 果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注射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其补液治疗的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老年科住院的27例老年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Dep组)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26例单纯T2DM老年患者(T2DM组),比较两组动态血糖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 Dep组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高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AMD总分、阻滞因子分与MBG、平均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呈正相关(P<0.05),认知、绝望感因子分与MODD呈正相关(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与MBG、SDBG、MO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水平差,血糖波动明显,抑郁症临床症状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抑郁情绪越严重,血糖波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体质量。将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及入院7 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47例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DMCI组)36例,入院7d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随访期间脑出血转化及血管再通情况,并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 (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DMCI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NDMCI组患者[(8.3±2.6)mmol/L比(5.8±1.3)mmol/L,(2.1±0.4)mmol/L比(1.6±0.6)mmol/L,(4.3±0.8)mmol/L比(3.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19、15.537、15.372,均P0.01)。(2)DMCI组随访期间发生脑出血转化4例(8.5%),再通良好17例(36.2%),预后良好(90d mRS评分2分)15例(31.9%);NDMCI组发生脑出血转化1例(2.8%),再通良好21例(58.3%),预后良好21例(58.3%)。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与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可能是影响其溶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并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重度病变组的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P〈0.01,P〈0.05),MAGE、DMMG、SD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非病变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24 h监测血糖,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计算每日平均血糖值(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及平均年龄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表征患者血糖波动和离散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样本血样中CD34和激酶插入结构阈受体(KDR)阳性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记录患者肝肾功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征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结果病变组患者的2 h PG较非病变组患者高〔(11.98±1.42)vs(9.41±0.56)mmol/L〕(P=0.016)。病变组SDMG和MAGE(2.34±0.73;6.34±1.35)较非病变组(1.72±0.14;3.13±1.10)大(P=0.021,0.001)。病变组表征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的CD34+KDR+细胞比例较低(P=0.007);患者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MAGE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06);病变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TG水平较非病变组显著升高(P=0.009;0.013;0.006)。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TG、SDMG、MAGE以及CD34+KDR+细胞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糖的波动程度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手段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早期防治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桑枝总生物碱(SZ-A)联合胰岛素泵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注射赖脯胰岛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枝总生物碱(0.05 g/次,每日3次,随餐服用),研究期间使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比较两组入院次日及治疗1 w后的血糖平均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管理指标(GMI);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初次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停泵前胰岛素用量、总波动次数均短于/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 w后,两组MBG、SDBG、CV、MAGE、GMI、日波动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I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高血糖事件、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60例T2DM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按其结果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血糖标准差(SDNG)、LAGE、CV、CV-FPG、MBG,并记录年龄、病程、BMI、WHR、血压、血脂、(FBG)、HbA1c。结果T2DM患者下肢血管异常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SDBG、LAGE、CV、CV-FPG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密切相关,如何抗氧化应激并以此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成为一大研究热点。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ct)作为异构前列腺素中最多的和最稳定的一种,已被认为是体内脂质氧化应激反应稳定而具有特异性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0.
减少血糖波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下减少血糖波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行CGMS,根据监测结果,按照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定义为血糖波动大,随机选取30例血糖波动大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4周,试验结束后再次行CGMS监测.胰岛素泵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1)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波动明显改善;(2)胰岛素泵治疗前N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39.64±19.09)μmol/L 比 (59.48±16.32) μmol/L](P<0.05),而治疗前ET水平则明显高于治疗后[(117.18±45.03) pg/ml 比 (72.01±25.21) pg/ml](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O与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年龄呈负相关(β系数分别为-50.169、-5.882、-1.779,P<0.05);ET与LAGE和年龄呈正相关(β系数分别为7.894、3.767,P<0.05); 结论 CGMS监测下减少血糖波动能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