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206例法洛氏四联症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法洛氏四联症外科手术206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63例,年龄5个月~42(8.50±4.62)岁;姑息性手术5例,根治手术201例。结果5例姑息性手术均存活,201例根治术存活192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4%。12例1年后随访有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例、严重低心排3例、严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对婴幼儿TOF多能一期根治;呼衰是法氏根治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术中监测右室压及保留房间隔缺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处理方法。方法 :35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结果 :1例死亡。术后低心排者 4例 ,灌注肺 3例 ,肺不张 3例 ,胸腔积液 3例。结论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同成人比较有其自身特殊性 ,应注意正确补充血容量 ,加强心功能维持 ,调节酸碱平衡。患儿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本组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麻醉分析,总结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 193例顺利完成手术,死亡7例,严重低心排2例,肾功能衰竭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肺部并发症3例,本组无麻醉死亡.结论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行性。方法 79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单纯法络四联症35例,法络四联症合并其他畸形44例,本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65.9±11.4)min,术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组死亡1例,因左心发育不良、术后低心排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右侧气胸5例,合并肺炎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清创缝合,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78例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无胸骨畸形,复查心脏彩超情况均较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不但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也是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处理方法。方法:35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结果:1例死亡,术后低心排者4例,灌注肺3例,肺不张3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同成人比较有其自身特殊性,应注意正确补充血容量,加强心功能维持,调节酸碱平衡,患儿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后处理策略及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一期根治16例,二期根治2例,姑息性手术10例。结果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3例、早期低氧血症3例、残留室间隔缺损1例、其余8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4.3%,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1年复查,发绀改善,活动量增加。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明确手术指征:根据Mc Goon比值是否>1.2~1.5、Nakata指数是否≥150 mm2/m2选择实施根治或姑息性手术,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近5年完成的53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7年8月,我院共完成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6个月-2岁,体重6~15kg.(10±1.5kg)全部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结果: 全组53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成功51例,早期死亡2例,手术早期死亡率3.7%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症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8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二次气管插管2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腹膜透析治疗2例,低心排综合症5例、乳糜心包1例.结论:在婴幼儿期进行TOF根治术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婴幼儿法乐四联根治术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会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本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先心病婴幼儿作为研究目标,所有婴幼儿均经X线胸片、心脏彩超等确诊为法洛氏四联症,均实施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0例患儿治疗成功68例,早期死亡2例,术前死亡率2.9%(2/70);全部患儿术中体外循环平均转流(115.3±31.1)分,阻断升主动脉平均(63.9±21.0)分。治疗成功68例婴幼儿中,67例自动复跳,除颤后复跳1例。68例复跳后心律不齐者3例,其中有1例实施缝置临时起搏导线。68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2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实施2次开胸止血1例,一次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发症发生率11.8%(8/68);术后40h死亡1例(1.5%)。治疗后婴幼儿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经验表明,把握好手术机会与麻醉技术,管理好体外循环及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几率与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0kg以下婴幼儿期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一期矫治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3例10kg以下婴幼儿期法洛四联症患儿行一期矫治术的资料。结果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1。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晚期死亡。紫绀全部消失,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结论尽早手术能降低患儿的自然病死率,对于症状轻、发育较好、无缺氧发作史、SpO2>90的患儿可考虑1岁左右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法洛氏四联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法洛氏四联症患者184例,其中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82例,中央分流术和B-T分流术各1例,单纯流出道加宽59例,右室流出道加跨环补片85例,单纯瓣膜切开2例,右室流出道加跨环加左或(和)右肺动脉补片36例.结果 本组2例姑息手术没有死亡,182例根治术术后死亡5例,死亡原因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ARDS,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纵隔感染.结论 法洛氏四联症应在婴幼儿期手术,多数可选择一期手术并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肺动脉发育差者应考虑二期手术;满意的手术矫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云直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4-16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法洛四联征外科治疗术式及效果。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24例法洛四联征行外科治疗,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征根治手术,右室流出道疏通均采用自体心包。结果:患者无死亡,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例。结论:法洛四联征外科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征患者行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24例法洛四联征外科治疗。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25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征根治手术,右室流出道疏通均采用自体心包。结果患者无死亡,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例。结论法洛四联征外科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手术治疗,其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一期31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7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占5.2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36例婴幼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38个月,有并发症3例,占7.8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疗效有赖于熟练的专业队伍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严密监护,准确、及时地防治并发症,则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5例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矫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肺炎12例,心律紊乱2例,切口感染3例,右室流出道血栓1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1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低体质量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及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2例法洛四联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近期死亡2例,死亡率4.76%。其中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3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40例术后随访1个月~5年,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法洛四联症应尽早施行一期根治手术,心脏畸形合理矫治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86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术后低心排出量,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紊乱和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4例随访2~50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及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探讨了141例就治年龄小于3岁,其中小于1岁者48例的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治疗相关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141例就治年龄小于3岁法乐氏四联症患者,体重4.0~15kg,平均(12±2.8)kg。4例患者行估息分流手术,123例在中、深低温体外循环下施术,深低温停循环14例。近期20例患者经三尖瓣途径疏通右心室流出道及修补室间隔缺损。近期手术中27例常规应用改良超滤技术。结果手术死亡7例,1例死于灌注肺,2例死于心包腔内感染,4例死于同低心排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手术死亡率4.8%。结论体外循环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拓宽了手术适应证,婴幼儿TOF手术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得益于心肌保护,特别是心肌有形组织保护技术的改进以及更仔细的右心室流出道的建设和更先进体外循环技术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两年来本科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3例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要通过各个系统的监测、全方位的护理以达到术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47例法洛氏四联征一期根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2004年1月~2008年5月47例施行法洛氏四联征一期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右房+右心室流出道切口,疏通右室流出道,补片闭合室间隔缺损,跨瓣环补片加宽22例,合并畸形同期手术。结果47例中手术死亡3例,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加肾功能衰竭。随访2月~53月,余44例均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TOF一期根治术可防止慢性缺氧对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潜在损害,防止继发性大的体肺侧枝形成。彻底畸形矫正、完善心肌保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