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背景:通过诱导移植受体产生供-受体嵌合体或免疫耐受以利于受体长期存活,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妻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具有比其他的亲属器官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血缘关系的活体供肾移植—丈夫对妻子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例夫供妻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 32~58岁,受者年龄 31~56岁,双方婚龄在5~36年。供、受者 ABO血型完全相同者 4例,O-B 1例,O-A 1例,A-AB型 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HLA配型情况:1个抗原错配 1例,2个抗原错配 2例,3个抗原错配3例,4抗原错配 1例。开放手术取肾,6例左肾,1例右肾。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酸吗乙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7对供受者随访3~70个月。 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血压、尿常规及肾功正常,受者及移植肾全部存活。验证了虽然移植前组织配型结果较差,但由于夫妻间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免疫耐受,使夫供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小、移植效果理想,具有比其他的亲属肾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在国内开展增多,供肾动脉血管变异较为常见,因此需重视动脉重建的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供肾多支动脉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亲属活体肾移植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经验尚少。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多支动脉的血管重建方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01/2008-12完成3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其中供肾单支动脉30例,多支动脉8例。术中证实多支动脉供肾中5例供者2支动脉变异,2例供者3支动脉变异,1例供者4支动脉变异。多支动脉供肾分别采用侧侧共干吻合或端侧吻合后分别与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观察肾移植手术结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8例多支动脉供肾者肾移植后7~10 d出院,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受者肾移植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多支动脉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单支动脉供肾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血管重建,不会影响肾移植效果,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技术术前评估颅底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术前诊断为颅底脑膜瘤52例患者,于术前1周行3D-CTA及MRI相关检查,比较3D-CTA及全脑血管造影(DSA)对脑肿瘤血供情况的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术前根据3D-CTA及MRI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结果3D-CTA术前诊断肿瘤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5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4例,颈内外混合供血13例,DSA术前诊断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8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2例,颈内外混合供血12例;经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术前肿瘤血供情况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见患者肿瘤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5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2例,颈内外混合供血15例,3D-CTA术前扫描诊断与术中所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术前扫描能够有效显示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肿瘤血供情况、肿瘤及其周围血管的关系,对于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增加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活体供肾肾移植关系到供受者双方的生命,要求手术确保供受者安全,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为保证供者的安全,如何选择供肾的切取方式十分关键。 目的:总结37例经背腰十二肋切口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2007-06/2008-08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40例,其中37例采用经背腰十二肋小切口术式切取亲属活体供肾,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37例手术均成功,供肾切取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约15 s,冷缺血时间1.0~2.0 h,术中出血不多,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提示经背腰十二肋切口开放切取供肾手术除了有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外,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质量高,术后人/肾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脑膜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对脑膜瘤及其周围组织的显示能力,评价其在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脑膜瘤患者32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送至A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表面遮蔽法(SSD)后处理观察。结果重建图像显示瘤体充分强化,颅骨、血管、肿瘤三者立体关系显示清楚,主要的征象包括血管被肿瘤包绕,颅骨受侵犯,肿瘤周围组织移位等。结论3D-CTA可以充分显示脑膜瘤的影像特征,使血管充分强化,重建后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评估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 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健词: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切取方式;临床分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 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 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 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 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 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活体;尸体供肾;肾移植;存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对重型颅脑创伤的术前评估。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动态行螺旋CTA检查。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CTA显示脑血管主要发生以下变化:血管移位、动脉痉挛或闭塞、动脉穿支减少、大脑浅静脉狭窄或闭塞及脑深静脉狭窄或闭塞。CTA显示以血管移位或狭窄为主者,手术疗效良好;大动脉痉挛或闭塞者手术疗效预后差;大脑深静脉闭塞者,手术疗效极差。大脑浅静脉的狭窄或闭塞反映了颅内压的变化。结论 CTA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术前评估,为判定手术疗效及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尽管在组织配型方面差于血缘关系供肾移植,但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夫妻肾移植与血缘关系肾移植间近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目的:对比同期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总结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18例及血缘亲属供肾移植10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移植前组织配型情况和移植后(1,3,6个月)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及半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同期进行的18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属供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移植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后6个月内血肌酐恢复情况、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与同期进行的血缘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与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蔡明  石炳毅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545-10548
目的:通过在活体供肾摘取后对供者孤肾功能进行全面性、规律性、连续性地评估,了解供者孤肾在活体供肾摘取后的功能变化,从而分析活体供肾摘取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选择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117例,肾摘取后通过连续监测血清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尿常规及血压水平等各项指标,并在出院后坚持随访,全面评估供者孤肾在活体供肾摘取后的变化及供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结果:117例活体供肾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其中2例肾摘取后围手术期出现药物过敏反应;8例肾摘取后尿常规镜检有红细胞;5例出现微量蛋白尿;15例出现尿路感染;3例围手术期出现情绪焦虑,对自身健康状况表示担心;22例围手术期出现切口疼痛或不适;19例出现血压轻度增高,但均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所有供者肾摘取后均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下降4~25 mL/min,平均(9.4±4.7) mL/min,均未超出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范围。所有供者肾摘取后均出现血清肌酐升高,43例在供肾后2个月时仍超过正常水平;在肌酐增长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程度的比较中,左侧与右侧孤肾、男性与女性供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50岁以上供者肌酐水平高于50岁以下供者(P < 0.01)。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除外5例肌酐水平至今仍异常,但均稳定在135 μmol/L以内。 结论:供者孤肾在活体供肾摘取后各项监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甚至在短期内超出正常水平,但这些指标变化并不影响孤肾的整体功能,不影响供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从临床角度分析,活体供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指导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手术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研究单一依靠CT血管造影(CTA)资料,在超早期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共有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CTA检查。其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并对57例患者单一依靠CTA资料急诊行超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71例发现颅内动脉瘤,其中有57例行超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57例超早期开颅手术动脉瘤患者,多发动脉瘤4例,共61个动脉瘤,术中夹闭动脉瘤60个,动脉瘤包裹1个。CTA能很好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同载瘤动脉及周边骨性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了足够的有用信息。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能为破裂动脉瘤的超早期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满足在急诊状况下开颅夹闭手术所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血管CT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颅内血肿患者65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部分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将患者术前3D-CTA、术前DSA、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共有动脉瘤68枚,3D-CTA发现65枚,诊断阳性率为95.59%,特异性为100%。3D-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3D-CTA是一种准确、快捷、微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方法,能够提供足够信息指导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he major drawbacks of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perfusion are limited coverage in the z-axis, radiation exposure and the use of contrast medium, all of which increase when CT angiography (CTA) is performed with double acquisi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oggling-table’ technique using a 40-mm detector.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CT perfusion and 4D-CTA (time-resolved 3D-CTA), as well as the time taken and radiation exposure, were assessed in 14 non-ischemic patients clinically indicated for CT perfusion and CTA.

Results

A perfusion map and 4D-CTA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The total time needed for scanning and processing was approximately 30 min per examination. The 80-mm CT perfusion coverage and 4D-CTA images were advantageous for analyses of the anatomy and widely distributed lesions. The estimated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was 2.22 mSv, and the amount of contrast media was 40 mL.

Conclusion

The ‘toggling-table’ technique acts as a ‘one-stop-shop’ protocol for perfusion mapping and 4D-CTA over a wide area, following a single contrast injection and scan.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3D-CTA) is anewimaging diagnosis technique [1]. As compared with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always regarded as the golden standard for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its proce…  相似文献   

15.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膜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多排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48例CT、MRI临床证实为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检查,其中病变位于矢状窦镰旁17例、蝶骨嵴12例、嗅沟7例、小脑幕6例、鞍结节4例、桥小脑角2例。CTA图像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彩色表面阴影显示法(SSD)3种处理技术。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相关测量,模拟最佳手术入路,对其影像学特点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D-CTA能清楚显示脑膜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和静脉窦的开放程度,为术中正确处理静脉窦提供可靠的信息。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观察到的血管,为手术前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3D-CTA提供了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可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大血管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模拟手术路径,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方便、安全、可靠的评价方法 ,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术后评价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显微手术夹闭52例,术后采用3D-CTA随访手术患者20例,其中多发动脉瘤1例,动脉瘤数21个(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M3段1个,脉络膜前动脉1个,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部1个),随访2~38周,平均(15±11)周,观察术后瘤夹位置,载瘤动脉近段与远段通畅情况,瘤体及瘤颈残留等. 结果 3D-CTA显示动脉瘤夹位置良好19例,瘤央冈合并弹簧圈放射状伪影难以准确显示1例:载瘤动脉近段及远段通畅良好20例,可清楚分辨出瘤夹与载瘤动脉之间关系,未发现动脉瘤体残留. 结论 3D-CTA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评价的重要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3D-CTA检查,并同期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3D-CAT显示了24例动静脉畸形,3D-CTA在显示畸形血管闭、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三维构造以及空间关系上优于DSA,并能显示三者与颅骨的关系。3D-CTA虽未能发现1例小型小脑动静脉畸形,但其显示了一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的供血动脉动脉瘤,并确定了出血系动脉瘤而非动静脉畸形。3D-CTA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可观察到的血管构造,有助于正确判断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成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 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其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适合于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以及颅内巨大血肿怀疑系动静脉畸形破裂者。它与DSA可互补,但尚无法取代DSA。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60~100ml,注射流率3.5~4.0ml/s;成像包括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犤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犦,比较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49例共98支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正常者12支,轻度狭窄26支,中度狭窄32支,重度狭窄19支,闭塞9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符合率为96.94%(95/98),其中闭塞和重度狭窄符合率为100%(28/28),轻度和中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6.15%(25/26)和93.75%(30/32)。CT血管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血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的CT测量值为(489±113)HU,纤维斑块(51±19)HU,软斑块(6±28)HU。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能更为直观、确切地评价粥样硬化斑块,有望取代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评估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SCTA)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CT、MRI临床证实为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行3D图像重建,12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同期10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结果3D-SCTA能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为手术前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3D-SCTA提供了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对颅底肿瘤手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应用3D-DSA、CTA技术分析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个体化设计锁孔手术并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75例(192个动脉瘤),其中眶上锁孔人路38例(40个动脉瘤),翼点锁孔入路132例(146个动脉瘤),额锁孔纵裂入路3例(4个动脉瘤),颞下锁孔入路2例(2个动脉瘤),分析3D-DSA、CTA在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策略中的应用与意义.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188个,动脉瘤包裹4个.术后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均夹闭满意.GOS评分显示术后良好165例,轻残6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3D-DSA、CT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三维形态特征,为个体化的锁孔手术入路设计提供依据,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