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成年雄性家兔95只,其中18只作为对照,其余的动物以外科手术造成桡骨中段缺损,分别在不同时间杀死,取出甲状旁腺进行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骨折后第三天家兔甲状旁腺细胞体积增大,空泡增多,蛋白质茚三酮-雪夫反应和α-酰胺羧基反应增强。第七天后上述变化更加显著;核糖核酸含量明显增高;糖原显著减少;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琥珀酸脱氢酶和毛细血管内皮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相应增高。骨折后17天酯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恢复正常,21天糖原和碱性磷酸酶也开始恢复,而其它反应到35天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文中讨论了以上各种变化和甲状旁腺的机能的意义,以及它们和骨折愈合各期局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哺乳类动物或人脑下垂体的研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些研究多半是在各种实验或病理条件下,观察脑下垂体前叶各类型细胞的变化,并借此探索脑下垂体前叶各种激素的分泌来源。例如周围内分泌器官的切除或其相应激素的注射,和先天性侏儒、巨人症、肢端肥大症、Addison氏病等的尸检材料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确认的垂体前叶各种激素的来源为:生长激素(STH)及促乳素(lactation hormone)来自嗜酸性细胞,促卵泡激素(FSH)及促黄体激素(LH)来自嗜碱性细胞的Delta型(据Halmi命名)并认为促甲  相似文献   

3.
在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早期,已观察到某些内分泌腺发生了明显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在此期间,脑下垂体的远端部内,与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的S细胞显然增多;甲状腺有被抑制的现象;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变化反映出皮质处于分泌与合成的机能旺盛时期。这些变化乃因在创伤的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由于内分泌腺的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用了雄性、成年、健康家兔68只。在阿米妥钠溶液静脉注射之麻醉情况下进行无菌手术:在挠骨中段人工造成4毫米的缺损。手术后1, 2, 3,,、7, 10, 14, 17,21, 28, 35及42天后杀死动物,取材,固定,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在骨折修复过程中,不同时期内可以见到三种不同的骨痴:(1)粗纤维编织状骨,(2)细纤维板层状骨,以及(3)混合性骨小梁。 当扁平的成骨细胞分化成高柱状的成骨细胞时,细胞内所包含的核糖核酸、碱性磷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墟拍酸脱氢酶等逐渐增加。在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过程中则上述的各种组织化学反应弦度逐渐减低。在细纤维骨小梁内的骨细胞,上述各种成分几乎完个消失;在粗纤维骨小梁的细胞内部仍旧显示了中等程度的上述各种组织化学反应。在新生的粗纤维骨小梁内骨基质和骨纤维内高碘酸雪夫氏反应是要较细纤维骨内的反应要强一些。在上述各种骨小梁的基质内,除了细纤维骨骨陷窝壁和粘合线内,都没有见到明显的酸性粘多糖反应和异染性;碱性磷酸酶的反应也仅限于骨外衣下粗纤维外包裹的细纤维。 本文尚结合破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化学反应讨论了破骨细胞的机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系用成年雄性家兔140只,经外科手术造成骨折。手术后1—42天之内,分批取肾上腺,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从这些观察中得到下列的结果: 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肾上腺皮貭的组织学未见显著改变。仅骨折后第三天,部分动物皮貭束状带出现致密细胞及血窦轻度扩张。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肾上腺皮貭的组织化学变化主要见于束状带和网状带。出现嗜苏丹滴减少,萘甲酸酰肼反应增强,类皮貭激素的α-乙酮醇基反应不同程度地减弱。浆醛反应有增强的趋势,杭坏血酸增多,磷酸酶反应增强,核糖核酸增多等。这些变化在骨折后1—7天之内显著,10—14天以后则恢复正常。 3.根据以上结果认为,在骨折愈合初期,肾上腺皮貭处于机能增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成药生骨再造散对骨折愈合中骨吸收与破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将30只青紫蓝家兔建成双侧桡骨3mm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生骨再造散组(A组)、仙灵骨葆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于术后14d和31d每组各处死动物5只取材,进行骨吸收与破骨细胞形态学计量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A组骨吸收较对照组强,破骨细胞形态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破骨细胞形态也有一定影响,但对骨吸收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骨吸收主要与破骨细胞数目相关,其次还与破骨细胞形状因子、面积、光密度等相关。实验结果提示,生骨再造散在术后14d和31d均可促进骨吸收,可能是通过早期提高破骨细胞数量,后期则增强其功能实现的,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TGF β1及其含量变化。  方法  16只 6月龄新罗曼母鸡 ,无菌手术条件下制造右肱骨中部一致性骨折模型 ,取骨折局部 3、6、10和 15d的组织材料 ,采用SABC法对TGF β1进行检测。  结果 SABC染色显示骨折后 3d ,TGF β1阳性物出现于血肿的细胞中 ;6dTGF β1阳性反应出现在结缔组织细胞膜上、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中 ;10d、15dTGF β1阳性物存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 ,与骨折后 3d相比 ,6d、10d、15dTGF β1的分布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TGF β1的表达与鸡骨折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08只家兔桡骨标准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给予理气活血剂药物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生物力学的弯曲和拉伸强度测定,再取骨折局部骨痂进行胶原和钙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 1.用药组的家兔桡骨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其骨折局部单位面积载荷重量始终较对照组高。初期提高5.7%,中期提高3.9%,后期提高1.4%。最突出的变化是在骨折后的第13~17天。 2.骨折局部骨痂胶原和钙含量的测定结果,也是在骨折后第13天出现突变的峰值,用药组的胶原比对照组约高60%;而钙的含量更高,可达对照组的3.5倍。 3.骨骼的韧性取决于胶原,坚硬取决于钙,两者结合构成骨骼的强度。力学所测的数据则是胶原和钙积聚在骨骼上的生物力学表现。不论是生物力学还是生化测定,均在第13天有突变,说明了理气活血剂在骨折早期有促进其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成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空白组为正常大鼠。在手术后1~28天分批取材,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盐水组:手术后2~21天,甲状腺滤泡细胞的AcP、AlP、α-GPD、SDH、G 6 PD和NsE的活性减弱,并且比空白组的低,手术后4~21天,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变大;溃疡组:手术后2~21天的AlP活性比盐水组略高,但比空白组的稍有减弱,α-GPD、SDH和G6 PD活性都比盐水组高,与空白组的相同。NsE与盐水组的相似,在手术后4~21天,此酶活性有所减弱。手术后4~10天溃疡组的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变大。手术后14天,滤泡细胞高度恢复正常,滤泡腔大小与空白组的相似。本实验结果与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滤泡细胞功能活性增强基本一致。从而提示,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大鼠和家兔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可能都参与了胃溃疡修复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性乳癌小鼠脾脏和胸腺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肿瘤组脾脏、胸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脾脏白髓萎缩,部分结构消失。肿瘤组脾脏ALP、ACP和ANAE的活性均明显降低,胸腺中ANAE活性低于对照组。提示患乳癌时机体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均可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腹腔注射松节油致腹膜炎后1、3、8、14 d,分别以瑞氏染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急性非特异性化学炎症期间(实验组,雄性家兔50只)渗出的腹水细胞和正常家兔(对照组,雄性家兔10只)腹水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瑞氏染色下,正常家兔腹水细胞为小淋巴细胞(87.1%),少量巨噬细胞(9.7%)和极少数多形核粒细胞。炎症后1 d,多形核粒细胞数目明显增高,3 d后逐渐下降。炎症后巨噬细胞数日逐渐增高,14 d后达到高峰,至30 d后仍未降至正常水平。淋巴细胞于炎症8 d后开始相对增多,14 d后尚未回至正常。组织化学观察:多形核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炎症后第l d呈强阳性,3 d开始减弱。巨噬细胞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炎症后3 d增强,5 d最强,8 d后开始减弱。脂类反应可见多形核粒细胞与巨噬细胞均呈阳性,巨噬细胞3 d反应增强,同时在胞质内存有未着色的空泡。T淋巴细胞的酸性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5 d时阳性反应率明显增高(从2%升至19.5%)。观察表明,在松节油所致家兔急性非特异性腹膜炎期间各种腹水细胞比例改变,功能增强,提示在炎症期间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9只,体重180~220 g,分成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射入胃粘膜下层,造成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冰醋酸;空白组为正常大鼠。于手术后4~28天分批取材,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盐水组:手术后4~6天,甲状腺滤泡细胞变得扁平,顶部质膜光滑,微绒毛减少。胶体小滴、溶酶体和分泌颗粒的数目减少,粗面内质网和高尔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烧伤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再生及其分化的机制,我们曾观察了豚鼠皮肤烧伤愈合过程中的糖元、核酸、碱性磷酸酶及SH-基的改变,至于脱氢酶在这方面有何变化,了解的非常不够。就现有的资料看来,只有少量关于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报导,而  相似文献   

14.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相似文献   

15.
背景:马钱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主要功效是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兴奋健胃、凉血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目的:观察马钱子对实验性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室温条件下,对给药组家兔灌胃马钱子粉混悬液;对照组家兔灌胃生理盐水,1次/d。给药后7,14,28 d各作X射线影像学检查,比较对照组与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情况。给药后14,28 d时耳缘静脉取血,与给药前作血清学比较,检测分析家兔骨折模型血清碱性磷酸酶,微量元素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质量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家兔骨X射线影像学结果显示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后14和28 d给药组家兔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P < 0.05)。微量元素中,对照组家兔给予生理盐水后28 d时血清Fe质量浓度高于给生理盐水前(P < 0.05);给药组家兔给药后14 d和28 d血清中Ca、Zn水平均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给药后14 d Mg,F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和同时间点对照组(P < 0.01,P < 0.05);给药后28 d F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给药前(P < 0.01)。说明马钱子可以增加骨折家兔碱性磷酸酶和微量元素水平,对家兔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对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家兔38只,分为胃溃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对照组分盐水对照组,即用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模拟手术;空白对照组,不做手术。手术后3~49天之内,分批取肾上腺,进行组织化学观察。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变化以束状带和网状带比较明显。在胃溃疡手术后早期,束状带和网状带充满嗜苏丹黑B脂类小滴,并充满用Schultz氏法显示的胆固醇小滴,随后,脂类和胆固醇小滴减少。抗坏血酸稍减少,随后稍增多。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稍增强。这些变化在胃溃疡手术后10天之内比较明显,14天开始恢复,18天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在盐水对照组于手术后早期,即出现束状带和网状带的脂类和胆固醇减少,抗坏血酸稍增多,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稍增强。以上变化在手术后3天比较明显,10天开始恢复,14天以后恢复正常。讨论了以上组织化学变化的意义,并提示在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还存在内分泌调节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兔肱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IGF-I的含量的影响,探讨SMC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兔一侧肱骨,截骨后SMC固定,为实验组.对侧肱骨同法截骨后,在相应位置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同定,为对照组.术后第2、3、4、6、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以骨折线两侧0.5cm范围内为取材区.分别测定不同时间各组骨标本中IGF-I含量.结果 实验组骨折局部IGF-I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6w时达到顶峰,8~12w IGF-I含量逐渐下降;DCP组骨折局部IGF-I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8w时达到顶峰,12周IGF-I含量下降.两组间相比,术后3、4、6周,SMC组骨折局部IGF-I含量明显高于DCP组,4周时差异最大.结论 SMC较DCP更能促进骨折局部IGF-I的分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用成年雄性家兔52只,分为溃疡组、盐水组和空白组。溃疡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将少量冰醋酸注入胃粘膜下层,造成实验性胃溃疡;盐水组模拟手术,用生理盐水注入胃粘膜下层;空白组为未经处理的正常家兔。三组动物饲养条件相同,分别在手术后1~40天取材,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观察。盐水组:手术后3~28天,甲状腺滤泡细胞的酶活性比空白组的低,手术后7~28天,滤泡细胞变低,滤泡腔增大;溃疡组:手术后1~3天,滤泡细胞的各种变化与盐水组的相同,手术后7天,部分酶活性增高。手术后14~28天,溃疡组的AcP、SDH、G6PD、PO、ATP酶和AIP活性都比盐水组的高。滤泡细胞内PAS阳性的胶体小滴数量,也比盐水组的多,细胞较高,滤泡腔直径较小。手术后40天,两组动物的各项观察指标都恢复正常。本文结果提示,在家兔实验性胃溃疡期间,甲状腺滤泡细胞可能参与了抗疾患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实践中闭合性骨折内固定过程中,骨折原始血肿很少视为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常被有意清除,非常可惜。目的:对比分析骨折血肿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所发挥的机制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96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中先将内固定过程中取出的血肿块放置于特制无菌塑料袋中,每块血肿体积均为1.0-2.0 mL,于内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将三四块骨折血肿重新填塞于骨折断端结合处周围,逐层缝合;对照组将固定过程中取出的骨折断端血肿丢弃,作为空白对照。内固定后1个月随访,抽血检测所有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同时分别在术后第1,3,6个月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检查提示,内固定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分别占95%,75%(P < 0.05)。骨代谢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1或P < 0.05)。结果说明原始骨折血肿可有效促进骨折断端骨痂形成,提示加强骨诱导,提供骨折断端营养,参与血管重建,是促进骨折愈合及预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途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循环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循环应力对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影响,应用设定标准的循环应力刺激仪,对8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促进挠骨骨折愈合的动物模型,兔自身对侧挠骨作为对照组,定期取大体标本做“三点弯曲应力”等生物力学测定,同时取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并在光镜下对骨痂做半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