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医学以及方法论角度研究王清任学术思想,认为王清任在脏腑和气血学术思想方面颇具成就。在医学方法学上,变功能关系医学为形态实证医学;在医学目的论上,以临床实践修正医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形态医学,对前人现点的评价有失偏颇;由于观察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导致某些结论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医林改错》是清朝名医王清任的"记脏腑之书",记载了王清任对脏腑解剖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并对自认为古代医书中存在的脏腑错误进行了改正,阐述了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原因及治疗方法,阐明了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观点。王清任在临床治疗中重视补气活血,把大剂量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既能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以祛邪,又能促使旧血排出、新血产生而扶正,继承并丰富了中医学的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其所创制的33首方剂,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确有佳效。  相似文献   

3.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家,他对人体结构,气血学说论述精当,所创诸活血化瘀法,验之临床,疗效显著.王清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清任以《内经》、仲景学说为立论之本,敢于凝古创新,在长期解剖学研究和“亲治”、“屡验”的基础上创立了较为系统的瘀血学说。  相似文献   

5.
李林 《光明中医》2007,22(2):I0001-I0001
王清任,一名全任,安勋臣(公元1768-1831),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少年喜欢拳勇,曾考中武秀才,又尝捐资得千总衔.二十多岁开始行医,曾游历滦洲(今河北唐山地区)、奉天(今沈阳)等地,后至北京行医,并开设药铺"知一堂",以医名噪京师.  相似文献   

6.
王清任,字勋臣(公元1768年—183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自幼习武,好拳术,曾考中武秀才,又捐资当过“千总”小官,后复习医。20岁始行医,30岁时于本县在医道上已负有盛名,后在京行医数十年,名噪遐迩。他是我国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  相似文献   

7.
丁文 《河北中医》1984,(3):60-60
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鸦洪桥河东村人,生于清乾隆戊子三十三年(公元1768~1831),卒于道光辛卯十一年。为人性情磊落,精于医术,初年(1797)历游滦州奉天府等地,后在北京开设,“名知一堂”药铺。他治疗重视人体脏腑经络,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曾亲自赴义冢观察犬食孩尸残余内脏,并向刽子手中观剖出心肝,以此知识来研究脏腑,因发现尸体隔膜上有多量血的存在,认为瘀血能致多种疾病,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著书名《医林改错。》他重视实践,不盲从古人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王氏尚提到用畜来做实验,“后以畜牧之,遂喂遂杀之畜,网油满水铃铛,三四日不喂之畜杀之,无水铃铛”。用动物作实验,可谓中国解剖  相似文献   

8.
王书法 《河北中医》1997,19(1):45-46
王清任学术思想探讨王书法(江苏省响水县张集中心卫生院224613)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86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享年六十三岁。二十几岁后行医,三十余岁即有名望。先后曾游滦州(今唐...  相似文献   

9.
论王清任对活血化瘀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达武 《中医药导报》2006,12(9):6-7,19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学术成就,主要是活血化瘀理论,文章从其对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系统总结,特别是对其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归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王清任临证处方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王清任及对比医家所载方药的功效、归经、四性、五味进行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王清任使用补血、活血、止血药、平肝药较多;使用肝经、胆经、心经、心包经的药较多;使用温性、平性、辛味药较多。结论:王清任擅长使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1.
清代王清任创"补气消瘀"之法,泽被后人.笔者多年来以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每获佳效.再读<医林改错>,收益良多,述及如下. 1重补虚固护元气 王清任擅用祛瘀活血法,创制药方33首,活用通窍、血府、膈下、少腹诸逐瘀汤而"名噪京师",其活血法可谓遣药精巧、理足方效,然更重要的是其立法周全.  相似文献   

12.
13.
刘友博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982-982,985
《医林改错》乃清代名医王清任历时四十二载著成,纵观全书,其重视气血,兼顾标本,治学严谨,独创补七消瘀之说,擅用祛瘀活血之说,创立并修改了古方三十三首,充分体现了王氏严谨的治学风格及全面的治疗思想。总结其治疗思想,大体反映在:治未病,不失时机,有病早治,既病防变,见微知著,重症知变;护本元,强调气血,攻邪不忘护本;分标本,明辨缓急,补虚与祛邪灵活运用;察病位,因势利导,创立活血祛瘀之思路;重应用,以证论治,立足辨证,抓住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通报》2013,(5):55-55
王清任是独具魅力的中医学实践家。说他有魅力,是闲为他具有大胆怀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王氏学医亦然,他并不拘于前人之说。为弄清人体脏腑结构,他不但亲临刑场和义冢观察尸体,而且还解剖鸡、鸭、牛、马等动物并与人体内脏进行对照,厕了20多幅脏腑图。他重视瘀血致病,创制了一系列活血化瘀方。  相似文献   

15.
16.
从哲学、医学以及方法论角度研究王清任学术思想 ,认为王清任在脏腑和气血学术思想方面颇具成就。在医学方法学上 ,变功能关系医学为形态实证医学 ;在医学目的论上 ,以临床实践修正医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形态医学 ,对前人观点的评价有失偏颇 ;由于观察方法的科学性不强 ,导致某些结论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王清任的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主张是有别于传统中医神明理论的一种独特观点。对王清任《医林改错》立论基础和论证逻辑的分析研究表明,这一主张是否定心藏神在逻辑上的发展,是由其人体观延伸出来的自然的和必然的结论,是他对肉眼可见证据的简单化理解的集中反映。王清任在神明问题上的主张不是孤立的观点,而是他人体观的集中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8.
王清任之所以对祖国医学作出重大贡献,与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王氏不拘于对古人支言片语的引用,却善于吸取古典著作的精华,以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他还从同代人新颖的医学观点中受到启发,积极地从事中医脏腑形态的观察与研究,从而认识到人体组织中,气血最为重要,气滞血淤则病,气绝血断则死,于是创制了数10个活血化淤方剂。从中风不遂之半身修淡青紫不温之形色,悟出半身乃气少无以灌注,血淤不能畅通之病变机理,著名的补阳还伍汤就此诞生。王氏的成就,已为后人的医疗实践所证明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多种疑难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在搜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资料基础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综述,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整理了后人继承发扬王清任气血理论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对瘀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的认识,是人们长期在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宝贵遗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瘀血的论述,如:“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灵枢·痈疽篇》:“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至清代,活血化瘀法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见,临床上亦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出现了专门研究血证疾病的医家,如唐容川、王清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