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氯氰菊酯浸帐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氯氰菊酯浸帐防制疟疾媒介按蚊效果。方法在疟疾暴发流行点,以12.5%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按15mg/m^2帐面的剂量,对居民的蚊帐实施浸泡;定时、定点室内晨间帐内、室外人诱和猪舍内捕蚊观察按蚊密度;通过疟史调查了解疟疾发病情况。结果浸帐后连续2年居民帐内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密度分别较浸帐前下降了100.00%和99.93%。浸帐当年未浸泡居民帐内仍可捕到两种按蚊;室外人诱及猪舍内嗜人按蚊密度有所回升,但室外人诱该蚊占按蚊的比率显著下降。第2年后两种捕蚊方法未再捕到嗜人按蚊,而中华按蚊则维持较高密度,显示浸帐对降低中华按蚊种群数量的效果不佳。疟疾发病率从浸帐前(1999年)的21.01%下降至2001年的1.38%。结论 一次氟氯氰菊酯浸泡蚊帐,可明显降低嗜人按蚊密度,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3.
四川省媒介按蚊地理分布与疟疾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疟疾流行情况与媒介按蚊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疟疾经40年防治,其流行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既反映了防治效果,也反映了与媒介的关系。目前96.8%的病便分布于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其中55.5%的病例又集中在嗜人按蚊在人房按蚊组成中比例较高的少数县,它仅占总县数的7.5%。结果显示疟疾流行与媒介按蚊种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年来媒介按蚊调查结果和疟疾流行情况,将四川省疟疾流行区划分为:①中华按蚊分布区;②中华接蚊、嗜人按蚊分布区;③嗜人按蚊分布争议区。讨论了媒介披蚊不同地理分布、喀人按蚊在人房中所占不同比例对疟疾流行程度和防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疟疾经40余年防治,其流行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既反映了防治效果,也反映了与媒介的关系。目前96.8%的病例分布于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其中55.5%的病例又集中在嗜人按蚊在人房按蚊组成中比例较高的少数县,它仅占总县数的7.5%。结果显示疟疾流行与媒介按蚊种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疟疾高发区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采取不同灭蚊措施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结果 省氰菊酯浸帐灭蚊1年、3年和DDT滞喷酒灭蚊3年的地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83.8%,83.7%和64.7%,为初步抗性群体,LT60分别为8.69,7.48和9.87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6.5%,57.0%和79.0%,为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0.697nmol/lT和1.393nmol/L顺式氯氰菊酯处理斯氏按蚊和嗜人按蚊3龄幼虫,采用SDSPAGE测定其4龄幼虫酯酶同工酶,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蚊酯酶同工酶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顺式氯氰菊酯对两种蚊幼虫酯酶同工酶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的效果,以探讨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治理方法.方法采用增效醚(PBO)与溴氰菊酯混用,观察其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增效效果.结果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增效比分别为2.61和9.84,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增效比分别为1.69和3.28.结论增效醚能提高溴氰菊酯对实验按蚊的毒效,并随着蚊虫抗性的上升其效果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用区分剂量法、半数致死量法检测四川省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pp′-223、马拉硫磷、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提出检测嗜人按蚊对上述杀虫剂抗药性的区分剂量。最后认为,用电生理或遗传学方法比用半数致死量法检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氟氯氰菊酯浸泡蚊帐防治中华按蚊及防疟的效果.方法选择广东花都市梯面镇1 5个自然村为实验区.浸帐前一年进行了流行病学基本数据调查.1995年4月和1996年4月分别用氟氯氰菊酯50 mg ai/m2浸泡蚊帐;浸帐率分别为98.6%和95.1%,药帐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4%和88.7%. 结果实验区浸帐前(1 994年)的月平均发病率为9.17‰,浸帐后分别降为2.23‰(1995年)和1.29‰(1996年),比浸帐前分别下降75.7%和85.9%;浸帐前(1994年)中华按蚊密度为8.38只,1995年、1996年第1、2次浸帐后下降为1.21和0.18只,浸帐后密度分别下降85.6%和97.9%.浸帐人群疟疾发病率明显低于无浸帐或无蚊帐的人群(P均<0.01).结论氟氯氰菊酯50 mg ai/m2浸泡蚊帐对控制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密度及疟疾传播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及其防疟效果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试验区嗜人按蚊密度下降85%~90%;浸帐后试验区疟疾发病率可减少64.7%~89.0%。按人均处理面积核算成本,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法(浸泡蚊帐10.19m2/人)的费用为0.244元/人;DDT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0.708元/人;溴氰菊酯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1.024元/人。三者成本比率为1∶2.9∶4.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疟疾媒介,可控制疟疾传播和减少疟疾发病率;并且使用方法简易,群众易掌握;成本比滞留喷洒低,对人畜安全,对蚊帐无腐蚀损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简略寿命表的方法在现场实验室内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实验种群的寿命作了比较观察.嗜人按蚊雌、雄蚊的期望寿命分别为16.75d和15.91d,中华按蚊雌、雄蚊分别为21.63d和17.51d.两种按蚊雌蚊期望寿命都足够疟原虫在蚊体内完成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0~1992年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替代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中防制媒介的主要措施的防疟结果。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4个市县,发病率、居民带虫率、发热病人原虫率分别下降了53.61%、85.95%和46.11%;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10个市县,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51.05%、39.14%和60.92%。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密度分别下降了95.46%和74.46%。证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核福建省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区的疟疾防治效果。 方法  1988年起对该类区的疟疾与媒介实行监测 ;1998~ 2 0 0 0年按照卫生部 WHO的课题 ,选择建阳市童游镇和邵武市水北乡实施纵向监测。每年在疟疾流行季节 (7~ 10月 ) ,组织专业人员 ,捕捉原嗜人按蚊村人房 (帐内 )按蚊 ,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 ;对发热者采血镜检疟原虫。 结果 对原该蚊分布的 2 63个和 2个村的纵向观察 3年 ,均未再捕到嗜人按蚊。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从 1988年的 13 15例降至 2 0 0 1年的 3例。 结论 福建省抗疟措施有效 ,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贵州省残存嗜人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 ,为制定疟疾防治及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分布区 1999~ 2 0 0 1年疟疾发病及病例侦察情况 ,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人及疫点类型 ,疫点平均病例数等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 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仍超过 1 ,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 0 .2 5 % ,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31% ,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 84 .5 9% ,输入性病例占 15 .4 1% ,内源性疫点占 87.2 3% ,外源性疫点占12 .77% ,平均疫点病例数为 1.30例。 结论 嗜人按蚊疟区是现阶段主要疟疾高发流行区 ,发现病人的主要手段仍是对当地发热病人的血检 ,以本地病例和内源性疫点为主 ,发病比较散发 ,呈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广东省有嗜人按蚊分布的 12个市、县作为观察点。每个市、县重点抓“三热”病人血检、现症病人根治和媒介按蚊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疫点不作任何处理 ,只进行现症病人根治 ;对原发和输入继发病例除现症病人根治外 ,病人家属需进行假定性治疗。结果 广东省 12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市、县 ,4年居民平均血检率为 0 .5 4 % ,疟原虫平均阳性率为 0 .35 % ,血检数量虽然由人口总数的 5 %减少至 0 .5 4 % ,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都是稳中有降 ,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广东省嗜人按蚊吸血习性通过加权校正 ,吸人血比例为 6 8.2 % ,吸牛血比例为 31.8%。 4年所发现的 16 78例疟疾病例均呈散发性 ,平均每个疫点仅 1.14个 ,各病例之间无必然联系。 结论 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 ,疟疾的监测方法完全可以简化为只进行“三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根治。血检数量为人口总数的 0 .5 %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1986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县,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受药量9.6mg/m~2,喷后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成蚊密度和叮入率均下降90%以上;经产蚊比率分别下降48.4和51.3%;侵入实验小屋密度分别下降76和78.3%:死亡率分别为93.1~100和87.1~100%。疟疾发病率下降94.4%,学龄儿童原虫率下降77.5%。用该药喷洒蚊帐灭蚊,经济,对控制疟疾流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控制间日疟效果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间日疟发病率的措施,选择六合县马鞍乡为纵向观察试点,采取灭蚊与传染源查治措施的不同组合,观察1991~1996年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小学生疟原虫阳性率、间接荧光抗体(IFA)阳性率、按蚊种群比例和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采取灭蚊措施时,年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当无灭蚊措施时,则发病率回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和年发病率的变化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采取灭蚊措施能有效地控制间日疟发病率,除年发病率外,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和IFA阳性率也可用于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0。697nmol/L和1.393nmol/L顺式氯氰菊酯处理斯氏按蚊和嗜人按蚊3龄幼虫,采用SDS-PAGE测定其4龄幼虫酯酶同工酶。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蚊幼虫酯酶同工酶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顺式氯氰菊酯对两种蚊幼虫酯酶同工酶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