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明霞 《当代医学》2016,(16):27-28
目的:分析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心跳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面罩治疗,研究组面罩联合插管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检测指标水平、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0.00%比对照组37.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P与SpO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率、CPR成功率及存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跳骤停老年患者于心肺复苏早期予以面罩联合插管,有助于其自主循环恢复,并提高CPR成功率与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心脏骤停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机械CPR组)的患者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用徒手心肺复苏(徒手CPR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电除颤和药物等治疗.结果:机械CPR组有效率47.2%,明显高于徒手CPR组,有效率29.6%(P<0.05);机械CPR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徒手CPR组(P<0.01).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舞蹈式抢救模拟训练在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培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护士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舞蹈式抢救模拟训练培训方法,培训1个月后,观察两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培训模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技能操作指标质量、培训质量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舞蹈式抢救模拟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掌握深度,优化技能操作质量,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急诊实施紧急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效果观察.方法 急诊科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132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紧急组和麻醉组各66例.紧急组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生或护士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治疗,麻醉组患者入院后通知麻醉医生到急诊室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常规的心肺复苏治疗.结果 紧急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与麻醉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麻醉组患者(P<0.05).紧急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 急诊紧急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功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永超  马丽  马跃 《中外医疗》2014,(12):81+83-81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和气管插管(T)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组置入时间(20.1±8.2) s,一次置入成功率95.0%;T 组插入时间(89.5±37.4) s,一次置入成功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发症发生率L组5%明显低于T组35%(P〈0.05)。结论双管喉罩通气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方便、快捷,一次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不同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20例,依据通气方式分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组(面罩组)、喉罩气管插管(喉罩组)、常规气管插管组(常规组)3组,各4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满意度、心肺复苏效...  相似文献   

8.
9.
钱祥锋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77-778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中定位抢救与非定位抢救的效果比较.方法 对2006-06-01~2010-06-01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6-06-01~2008-05-31间采用非定位心肺复苏抢救的155例患者中,复苏有效率15.5%;2008-06-01~2010-06...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救中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探讨针对性策略.努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509例CPR中行气管插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插管完成时间、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成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越短,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熟练掌握并及时施行经口紧急气管插管术,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季存栋  米青 《当代医学》2016,(31):46-47
目的:研究不同的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及时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气管插管,观察分析两种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插管完成时间为(110±60)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0)s(P<0.05);2组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84.5%)、1周存活率(60.56%)以及成功复苏率(7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1%、29.58%、42.3%),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SpO 2与MAP,观察组分别是(0.85±0.10)%、(75±10)mmHg,对照组是(0.70±0.15)%、(60±10)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过程中采取早期气管插管有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底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采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复苏的患者29例作为观察组,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有效率以及存活率,记录在实施心肺复苏10 min、30 min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并对结果应用SPSS17.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气结果在抢救10 min后比较,PaO2(kPa)(t=3.275,P=0.028)、PaCO2(kPa)(t=-2.449,P=0.036)、SaO2(%)(t=4.66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30 min后,PaO2(kPa)(t=4.389,P=0.007)、PaCO2(kPa)(t=-3.468,P=0.030)、SaO2(%)(t=5.943,P=0.00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无效率方面比较,(χ2=10.52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肺复苏器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肺脑供血,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罗晓  张爱玲  刘康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33-134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中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即刻插管(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给予延时插管(由麻醉科医师进行插管),比较不同时间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德俊  陈尊发  陈木有  李燕芬 《广东医学》2003,24(10):1117-1118
目的 探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心肺复苏 (CP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98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3 5例 ,在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术 ;B组 3 2例 ,先行胸外按压 (CAB方法 ) 5min无效时即刻气管内插管 ;C组 3 1例 ,行常规CPR或CAB方法 5min以后无效时 ,再行气管内插管。结果 A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 65 7% ;B组复苏成功 12例 ,成功率 3 7 5 % ;C组复苏成功 4例 ,成功率 12 9%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院前心肺复苏时 ,早期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抢救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施心肺复苏患者98例,将经科室统计医护人员按照我科制定的抢救路径实施抢救者52例设为试验组,未按照该路径抢救者46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护配合模式,试验组按照设计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际抢救路径。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机械通气,心脏复苏药物应用,心脏起搏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我科于2001.01-2004.12共抢救18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常见病因,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的CPR因医护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接压的效果,而萨勃复苏器的使用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及通气量,提高脑灌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机械CPR装置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喉罩[1](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问世以来,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导致延误插管时间,喉罩的诞生弥补了这项空白.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对69例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困难者应用喉罩通气37例,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陈锡得  蔺佩鸿  郭平清 《吉林医学》2011,32(27):5658-5658
目的:探讨插管喉罩(ILMA)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组和B组插管喉罩组。A组采用常规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即行人工机械通气。B组迅速插入插管喉罩,首先建立有效通气,然后再根据病情需要,部分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插管所需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B组亦明显高于A组。复苏成功率B组也高于A组(P<0.05)。结论:插管喉罩(ILMA)的使用可以快速可靠的建立人工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能示情况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4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插管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采取及时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复苏前后体内血气指标水平[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早于对照组[(36.5±2.6)s比(61.3±3.7)s],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92±11)min比(126±12)min,(5.2±1.1)min比(8.9±1.6)min,(36±8)min比(5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观察组p H值和Pa O2高于对照组[7.9±1.2比7.0±1.1,(88±8)mm Hg(1 mm Hg=0.133 k Pa)比(68±8)mm Hg],Pa CO2低于对照组[(39±5)mm Hg比(46±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窦性心律、复苏成功和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7.4%(54/72)比53.6%(38/72),78.2%(56/72)比52.0%(37/72),67.3%(48/72)比43.1%(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早期气管插管能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