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方法:于1999年10月,对广东医学院271名年龄在19-24岁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7.08%的人认为无偿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88.93%的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绝大多数知道一般的献血知识,70.11%的人献血动机为献血救人,42.44%,的人对献血无顾虑,24.35%的人担心影响健康,20.30%的人担心家人不支持。希望获取献血知识的途径选择率高低依次为献血宣传(55.35%),医务人员(43.17),健康教育课(37.64%),报刊杂志(35.79%)。结论:医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无偿献血有较为积极的态度,男女生比较和已参与与未参与献血者比较在部分认知上存在差别,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无偿献血员的招募及无偿献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个人无偿献血人员共698人进行调查.结果 698人中,54.2%的人为首次献血,学生群体多次献血比例明显低于非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4.6%;献血意向方面,92.1%的人愿意献血,61.6%愿意成为应急献血员,愿意捐献骨髓的人占30.3%.结论 提高人群的无偿献血率,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我国献血方式从有偿向无偿的转变.初期的无偿献血是依赖于政府指令性计划的一种献血模式,它不是完全自愿的无偿献血,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献血知识更深入的了解,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将逐步过渡为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它是我国现阶段开展无偿献血的最佳模式,但不是最终模式,只有最终实现计划预约的自愿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采血的无序性和临床用血的有序性之间的矛盾,实现计划采血,合理用血,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无偿献血的招募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个人无偿献血人员共962人进行调查。结果:962人中,54.12%的人为多次献血,多次献血比例明显高于初次,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4.16%,92.11%的人愿意献血。结论:提高人群无偿献血率,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的认知水平,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宁波市献血事业的稳定发展和宣传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就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态度及行为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11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宁波市居民献血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仅为70.1%,尤其是18~30周岁年龄段人群献血知识知晓率较低(66.3%);居民获悉献血知识来源以宣传资料(72.5%)和从电视上获悉(69.3%)为主;有80.8%的居民表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但仅有25.3%的居民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结论:当前宁波市献血宣传工作除应重点做好18~30周岁年龄段居民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外,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居民无偿献血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献血方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偿献血是各国血液事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化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无偿献血、有偿献血、计划献血和亲友互献血等多种献血方式,献血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无偿献血膛步取代有偿献血,逐步清除亲友互助献血,计划献血也瘵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公民对无偿献血相关认知情况和献血意愿,为进一步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街头和相关单位随机向公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用SPSS15.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哈尔滨市街头和相关单位发放1 500份调查问卷,回收1 468份,有效问卷率为97. 87%。其中男性占56. 1%,女性占43. 9%。调查对象中,没献过血的占40. 24%,献血一次以上的占59. 76%。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学历者在无偿献血知晓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公民了解献血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媒体和流动采血车。调查对象对无偿献血制度知晓率为89. 02%,对捐献成分血知晓率为45. 12%。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等方面影响公民无偿献血情况。公民对献血相关政策知识还不够了解,建议增加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在制定献血招募计划时,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8.
279位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抽取衢州学院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4%的学生知道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96.8%学生对献血持肯定态度,88.8%学生愿意献血。但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献血年龄、体重、献血量和献血间隔时间约半数人知晓,曾献过血与未献过血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学生知道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但对血液生理知识认知肤浅,有73.5%的学生对献血无损健康不知晓,85.7%以上的学生对献血有益健康不知晓,50%学生怕献血传染疾病,39.8%学生担心献血影响健康,34.1%学生担心家人不支持,31.1%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献血。结论:针对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要从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入手,宣传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理念,促使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无偿献血条件和献血程序,目的在于向广大卫生工作者宣传发达国家或地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和实践,以期对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瑞琴 《健康世界》2011,(12):61-61
随着无偿献血的深入人心,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无偿献血心存顾虑,特别是对献血安全有所担忧,想献又不敢献。今天,我们来听输血科的医生说说关于献血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曲舒江 《中国健康教育》2012,(12):1072-1073
在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时代,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的程度、献血时的心理活动和健康状态、外界正负面影响的力度等因素对献血者的心理活动和献血过程有密切的影响。无偿献血是一项持续永久的工程,在献血服务工作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自愿无偿献血工作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个乡镇36个自然村内18~55周岁的健康农民2400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无偿献血政策和知识的知晓率为18.0%,知道定期献血对健康有利的占39.8%,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占50.1%,其中需要以经济补偿方式回报的占65.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的人,对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知识知晓程度不同,接受意愿不同。[结论]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知识知晓率低,无偿献血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做好农村居民无偿献血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嵊州市2005年以来用新农合政策联动来推进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做法:首先通过对个体献血效果与所得实惠进行有效宣传,然后以点带面,在媒体宣传适合农民献血的优惠政策,把当地政府制定的新农合政策中给无偿献血的农民的实惠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农民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来推动农村无偿献血事业.该项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立固定的农村无偿献血队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浩 《职业与健康》2013,29(4):388-390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街头无偿献血的因素,为提高无偿献血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雅安市市中心地区256例献血人群和200例未献血人群,对这两组人群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献血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84)、文化程度(OR =0.533)、职业(学生)(OR=0.578)、健康状况(OR=0.535)、献血知识知晓情况(OR=2.527)、献血者家人可免费用血(OR=2.811)、担心影响身体健康(OR =4.792)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应根据献血人群的特点和相关因素,积极开展献血知识宣传教育及相关政策宣传,排除献血者的不必要顾虑,改善献血环境及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从而发展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人员构成和血液安全性差异. 方法 统计2012年长沙地区互助献血群体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学历构成及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进行对比. 结果 互助献血人群年龄和学历构成比较均匀,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以18~35岁的年轻人为主,学历越高,献血意愿越强;互助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 结论 互助献血存在的血液安全隐患更大,应当适度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强化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在无偿献血招募与保留中的心理护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对前来献血的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从中总结出经验.结果?2011年我市无偿献血者中62%都进行了至少第二次献血.结论?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的招募与保留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发展固定献血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目前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关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优化献血服务,是促进无偿献血发展,提高献血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无偿献血积极性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根据知信行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重庆市主城9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年龄、学历、职业、献血史是居民无偿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19岁(OR = 3.804,95% CI:1.739~8.325)、20~29岁(OR = 2.725,95% CI:1.532~4.846)、本科/大专(OR = 2.356,95% CI:1.469~3.779)、硕士及以上学历(OR = 3.597,95% CI:1.771~7.305)、有献血史(OR = 4.272,95% CI:2.898~6.298)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程度更高,个体工商户(OR = 0.500,95% CI:0.305~0.820)、农民/农民工(OR = 0.300,95% CI:0.143~0.628)、离/退休(OR = 0.286,95% CI:0.087~0.934)居民认知程度较低;学历、献血史是居民无偿献血态度的影响因素,居民献血意愿随学历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有献血史居民(OR = 1.443,95% CI:1.028~2.025)献血意愿更强;职业是居民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民/农民工(OR = 0.352,95% CI:0.147~0.847)献血率较低。结论 重庆市居民无偿献血知识认知较高,献血意愿较强,但献血行为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李燕琴  白斌  田晶 《现代预防医学》2013,(2):303-305,311
目的调查西安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3~4月,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西安市5所重点高校的650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西安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率为22.7%。男生高于女生,老生高于新生,医学专业的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得分,女生高于男生,老生高于新生,有献血史的学生高于无献血史的学生。在未来的献血态度上,女生的未来献血意愿高于男生、有献血史的学生高于无献血史的学生,父母支持献血的学生高于父母不支持的学生。结论西安市大学生有很高的献血意愿,推行健康教育和有力的宣传可以激励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20.
<正>台州市临床用血在2003年就实现了血源100%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目前台州市的无偿献血模式为:以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团体应急无偿献血为辅。由于台州市四季分明,街头自愿献血受天气影响大,1~3月和7~9月为献血淡季,故街头无偿献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有关法律[1],动员台州市各单位团体无偿献血以补充街头无偿献血的不足。笔者对近2年台州市无偿献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