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4种。这4种药物使用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非常重要,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10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张丽书 《中外医疗》2014,(22):140-141
目的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方案治疗,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观察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研究并分析两种抗病毒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慢性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现象,但均能耐受,在持续用药和适当干预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或是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对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均属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3.
蔡皓东 《肝博士》2010,(1):20-20
一些乙肝病友询问他们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是否能接种流感疫苗?如果接种疫苗。是否应暂停乙肝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王建华 《肝博士》2011,(4):11-11
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问世,乙肝防治指南的推广,乙肝抗病毒治疗逐渐被临床肝病医生接受,在实际应用中,抗病毒治疗确实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能够使许多肝病患者受益。这是勿容置疑的。但在大范围的应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场艰巨的马拉松战役,由于敌方乙肝病毒狡猾多变并且相当顽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可能要持续终生,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转为小三阳,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非常艰难。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选择品质坚固耐用的药物,同时用药抗毒的整个过程要求讲求战略战术,所谓坚固耐药的药物就是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似物,例如恩替卡韦、替诺夫韦等;所谓战略战术就是选择好治疗时机,坚持抗毒不松懈,定期复查总结战斗结果,应对不良反应,拒绝不良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在乙肝相关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HBV-DNA、肝功能、平均生存时间和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HBV-DNA、ALT、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肝动脉栓塞化疗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指征.方法 检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体内的HBV DNA和ccc DNA的水平,并监测其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后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 共20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纳入本研究.所有受体血浆均未检测到HBV DNA,1例受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 (0.023 6 copies/cell),另1例受体的肝组织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但均未检测到ccc DNA.随访期间,所有受体均停用HBIG,13例停用抗病毒药物.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HBV DNA的受体有乙肝复发,并检测出HBV变异(变异位点G145R).结论 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在停药前检测体内的HBV和病毒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8.
乙肝抗病毒药治疗都能很快抑制病毒复制,但停药后病毒复制可再次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个别病人可发生严重的肝病。于是一些人误认为这种停药后的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因此不敢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HD)的患者对药物选择治疗方法疗效对比,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2家综合性医院患者90例.根据血糖高低及转氨酶高低的不同分3组,A组不用降糖药物,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B组抗病毒药物联合口服降药物.C组抗病毒药物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结论:轻型HD单用抗病毒药物,中型抗病毒药联合口服降糖治疗,C型抗病毒药物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抑制血糖.HBV-DNA转阳率均达50%以上,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均恢复正常,强调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上述3种治疗方案方便适用,适用于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口服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药物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5~55岁的慢性乙肝住院患者200例,根据服药依从性评分,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的12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除进行医院常规管理外,实施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定期随访。结果:干预组患者对口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可提高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依从性水平,从而提高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虞廷 《肝博士》2007,(6):37-38
慢性乙肝的治疗随着各种新的抗病毒药物不断涌现,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患者的预后大大改善。通俗地讲,乙肝治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解决"温饱"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使血液中乙肝病毒DNA很低甚至检测不到,也就是俗称的  相似文献   

12.
朱建成 《求医问药》2010,(10):18-18
最近,一种治疗乙肝的新药——替诺福韦开始在美国和欧洲投入临床使用。最新的美国肝病年会和欧洲肝病年会都认为,替诺福韦的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已经成为全球口服抗病毒药物中的佼佼者。该药的化学名称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英文名称为“Viread”,  相似文献   

13.
门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在门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对临床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64.84%,抗生素合用率为84.03%,二种和二种以上抗病毒药物合用达9.34%。讨论: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其中仍提示有不合理现象。所以如何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微生物,它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紊乱、肿瘤等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病毒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诊断技术的发展,针对病毒靶点定向设计的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文就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分别介绍抗流感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并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何伟  唐哲 《海南医学》2012,23(10):105-106
目的 探讨我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趋势.方法 以我院2009-2011年住院药房管理系统的抗病毒用药相关数据为统计资料,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并进行应用分析.结果 数据表明抗病毒药物的总销售金额呈逐年缓慢增长的趋势.3年里,阿德福韦酯片和注射用炎琥宁的总销售金额以及用药频度均位于前列.结论 我院2009-2011年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构成比变化不是很突出,所选用的大部分抗病毒药物疗效肯定,应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朱媚 《肝博士》2010,(5):19-20
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确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遵循这一原则病人就可获益,否则,病人就要加速向肝硬化迈进,肝癌的发病率也会增加。然而,现实非常严峻,目前中国的慢性乙肝病人能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仅仅占18%,还有4/5以上的病人没有得到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据了解,现在有一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悲观论调正在蔓延,我们必须给予澄清。  相似文献   

17.
岳凤娥 《肝博士》2011,(2):29-29
近十年,乙肝治疗最大的进步就是抗病毒药物。毋庸置疑,正是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才极大地降低了乙肝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患者比例。除了干扰素外,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治疗乙肝的征途中“各显身手”。选择理想的、适合的药物,就如同在对抗乙肝病毒的大战中挑选利器一般,选的好,选的对,再加上战略战术(科学服药,定期复查)的合理运用,才能战胜病毒。  相似文献   

18.
张月宁  张世斌  丁惠国  金瑞  邱新野 《北京医学》2015,37(12):1158-1160
目的 了解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情况现状.方法 对2015年5~8月北京佑安医院门诊接诊的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病毒药物、伴随疾病、目前合并用药等.查阅检索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结果 对1 78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抗病毒单一药物治疗1 338例.合并服用其他药物1 052例(59.0%),其中1种药物562例(53.4%),2种290例(27.6%),3种117例(11.1%),4种53例(5.0%),5种17例(1.6%),6种及以上13例(1.2%).有1种伴随疾病需合并用药者212例,2种149例,3种以上24例.合并用药种类达91种(肝病辅助用药27种,29.7%),其中39种(42.9%)不在相关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所推荐的治疗药物中.合并使用的药物中有潜在肝脏不良反应的34种(37.4%),存在药物相互反应的亦有34种(37.4%).结论 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用药十分普遍,对肝脏的潜在毒性反应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宏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34-2335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Ch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含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乙肝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而患者的随意停药却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近3年300例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停药原因进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指导科学合理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