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腹腔镜用于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2例婴幼儿梗阻性黄疸采用腹腔镜协助诊断和治疗。结果 2例因大量腹水而中转开腹,余50例腹腔镜下行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闭锁33例,胆道发育不良10例,胆汁淤积7例。中转开腹行肝门—肠吻合术43例,肝活检38例,胆道置管行胆道冲洗9例。结论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婴幼儿梗阻性黄疸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对胆汁淤积的患儿,可免除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胆道内置猪尾巴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皮肝穿胆道内置猪尾巴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徐正铿宋其同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并非少见,确诊时较多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我院对四例晚期癌肿所致的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置猪尾巴导管引流术(以下简称置管引流术),取得成功,效果满意,现将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门区胆管癌生长缓慢,是梗阻性黄疸的罕见原因,患者常在癌肿远处转移之前死于胆管炎和肝衰竭。过去由于切除困难,多仅作探查或胆道内、外引流减压术,近代诊断和手术进步,许多外科医师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经皮经肝胆道镜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1 ̄1997年对8例因胆石和良性狭窄造成的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PTCS治疗。8例均为胆道手术后病人,绝大部分为经过多次胆道手术,伴有严重并存病、和手术风险大的病人。并成功地治疗了两例POC和EST取石失败者。全部病例取净结石处理了胆道狭窄、解除梗阻性黄疸。本文结合文献也讨论了PTCS适应证及取石和治疗胆道狭窄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良性梗阻性黄疸是指除恶性肿瘤外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结石、胆管扭曲、胆道狭窄、胆道先天性闭锁、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1]。近年来我院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系因肝内毛细胆管瘀滞或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前者可因药物中毒、过敏、毛细胆管性肝炎所致,为内科黄疸,主要是内科治疗。后者可因胆管结石、胰胆系统肿瘤、胆道寄生虫、胆管狭窄、胆道寄生虫以及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等所致梗阻引起的簧疸,为外科梗阻性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本文着重讨论外科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胆围手术期处理对手术期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2-1997年间7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采取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①认为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及肝功能受损有密发关系。②术前行减黄手术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P〉0.05),③外引流术作为姑息手术并不理想,内引流术才是减黄的理想方法。④完全性胆道引流手术和部分分胆道  相似文献   

8.
1985年至1997年本院收治888例肝包虫病。其中肝包虫病破入胆道致梗阻性黄疸和胆道感染18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治疗的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治疗的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癌8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2例,胃癌根治术后肝门转移癌2例,均置入合金胆道支架。结果 放置支架后ll~38d黄疸消退;l例放射介入方法置入支架第3天出现胆道出血,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例定期随访。术后生存30~384(平均180.5)d。结论 对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操作较简单,痛苦较少,并发症较少,减黄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0.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术后死亡率可达20%~28.6%。术前各种常规准备,包括口服乳果糖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并未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状况,而术前经内窥镜行胆道内引流的作用在临床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内窥镜引流作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又称外科黄疸,而各种非梗阻性黄疸则一般仅用内科治疗即可,不恰当的手术非但无补于实际,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外科医师首先必须正确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另外还应充分了解由于胆道梗阻所引起的生理、病理、生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胆道手术术后胆管狭窄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结果;通过内镜治疗可以明确胆管肿瘤和壶腹周围病变的性质。结论内镜是治疗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1例"梗阻性黄疸伴肝门胆管占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对四川省肿瘤医院于2017年5月收治的1例"梗阻性黄疸伴肝门胆管占位"患者进行诊断、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结果患者因"梗阻性黄疸伴肝门胆管占位"就诊,门诊误诊为"肝门胆管癌"并收治入院,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修正诊断为"肝细胞癌伴胆总管癌栓"。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认为,肝癌伴胆管癌栓虽是肝癌的晚期表现,但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建议积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治疗计划及方案包括:首先对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右侧胆道引流;待胆道引流1个月、肝功能恢复后进行肝癌切除联合胆总管及癌栓切除。该患者成功实施胆道引流以及手术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随访半年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多学科诊疗模式不但可减少"梗阻性黄疸伴肝门胆管占位"的误诊,同时可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见胆道梗阻性或黄疸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作为一个最具警觉的体征,容易诊断。然而发生黄疸的病因繁多,可由肝前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道狭窄梗阻)三类疾病引起。对于临床上的黄疸,首先是同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确诊为梗阻性黄疸,因常需采用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及介入方法)而得到根治或缓解,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外科性黄疸。但并非所有的梗阻性黄疸均需用外科手术解决,有些肝内胆小管弥漫性疾病也可出现梗阻性黄疸,称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如毛细胆管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和妊娠期特发性黄疸等。此时仅需内科治疗,手术非但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手术死亡率为8~20%,其中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的病人手术死亡率最高。近年来一些回顾性研究强调,某些危险因素在确定梗阻性黄疸外科治疗预后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些研究对准确地识别高危险性黄疸病人的标准尚不一致。本研究测定手术前已行PTCD的梗阻性黄疸病人对氨基比林的廓清,氨基比林是镇痛剂,可动态检测病人肝功能的状况。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氨基比林廓清是否能预测治疗后果,同时观察病人行PTCD后肝功能有何改变。本组共46例,经PTC确诊为肝外胆道梗阻,26例恶性肿瘤所致高位胆道梗阻(原发性25例、继发性1例),6例胆道高位良性狭窄,14例恶性肿瘤所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PTBIED治疗,其中肝门部转移癌14例,胆囊癌8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13例。结果 PTBIED成功率为90%,40例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3例下降不满意,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6个月内死亡20例,生存超过12个月13例。并发症为胆道活动性出血8例(18.6%),败血症10例(23.3%),胆道逆行感染6例(14.0%)。胆汁性腹膜炎1例(2.3%)。结论 PTBIE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菌群分布情况,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的6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检出的相关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胆道手术史、皮肤巩膜黄染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CA19-9水平、肿瘤大小、梗阻部位、有无胆道感染临床表现及APACHEⅡ评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送检65例胆汁标本,培养结果阳性25例(38.5%),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72.4%),革兰阳性菌6株(占20.7%),真菌2株(6.9%).单因素分析显示可能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是:年龄、胆道手术史、胆道梗阻部位、胆道感染症状和APACHEⅡ评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道手术史、胆道梗阻部位和APACHEⅡ评分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胆道手术史、胆道梗阻部位和APACHEⅡ评分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肤穿刺放置内支架或外引流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中下段胆管梗阻疗效好,治疗一周后多数患者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15天后有16例患者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结论 胆道介入治疗确实有良好的缓解或消除黄疸的效果,特别是中下段胆道梗阻,黄疸可完全消退,但对上段胆道梗阻的患者,仅能部分缓解黄疸,疗效不如中下段胆道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一个特殊问题,即在行根治性手术前是否须行减黄处理。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普通外科医师们,亦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外科专家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早在1966年Maki等根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经验,提出梗阻性黄疸病人应行二期手术,即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前先行胆道外引流术以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黄疸是指胆道系统因各种原因引起机械性梗阻、胆汁排空不畅、出现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的一种常见病。中医药对黄疸的治疗源远流长,在退黄保肝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梗阻性黄疸在手术解除梗阻病因或微创介入通畅胆汁引流的基础上,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中药治疗,能够起到保肝退黄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文章对中药治疗梗阻性黄疸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