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霉素杀菌力强、疗效好、毒性小,广泛用于临床,但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凡需用青霉素治疗的病人都必须先作皮内试验,否则不予用药。怎样准确判断试验结果,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护士的观察起决定作用。下面介绍青霉素皮试反应结果的观察与判定:  相似文献   

2.
康秀芬 《中原医刊》2003,30(17):28-28
目的:告诫人们青霉素类口服制剂与青霉素针剂有同样的过敏反应,服药前免做皮试是不安全的。方法:临床收集16例氨苄青霉素口服致过敏反应的病历。结果:皮红皮痒9例,皮疹4例,胸闷、气喘2例,过敏性休克1例。结论:在服药前详细询问青霉素及其他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患史的前提下,首剂在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下服药、免做青霉素皮试用于临床基本是安全的。对既往未用过青霉素或过敏体质的病人口服青霉素一定要小心,必要时做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注意观察皮试阳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反应,而忽略了还有一些其他过敏反应类型,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探讨用药原则,强调对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选择65例12~78岁使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一般病例,分析用药现状。结果: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毒副作用小,抗菌效果好,使用方便,但如不按原则使用则可使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药物耐药性迅速增强。结论:对处方者和病人进行教育,在用药前行皮肤过敏试验,同时规范使用抗生素,以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青霉素多种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治疗对策作一综述。方法: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防治方法加以分析。结果:展现青霉素若干种过敏反应 发生机理及治疗预防对策的最近成果。结论:根据青霉素若干种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避免过敏反应的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的交叉过敏反应。方法:选择注射使用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住院病人4672例,记录其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总用药人群中过敏反应84例(1.80%),各药物及性别和各年龄组过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青霉素过敏史阳性、其它物质过敏史阳性和无过敏史者分别为316例、161例和4195例,头孢菌素类用药后过敏反应例数分别为44例(13.92%)、8例(4.97%)和32例(0.76%),三组人群头孢菌素类过敏发生率差异极其显著,P<0.0l。结论: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之间存在共同过敏和交叉过敏现象,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8%。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了合理用药,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药物前,除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庭史外,还须作药物过敏试验。尤其是青霉素类药物,临床上用量大,传统的皮内试验方法,程序复杂,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急诊科工作人员少,就诊的病员使用青霉素钠的量比较大,为了减轻工作负担,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对青毒素钠进行皮肤划痕法试验。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自1994年至今对我科2000例患者进行青霉素钠治疗的病人按先后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中原医刊》1998,25(3):F003-F003
青霉素皮试假性结果浅析张红梅安阳市人民医院(455000)青霉素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生素之一,由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故用药时必须慎重。首次用药或停药三天以上及更换批号者,必须做过敏试验。由于人为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考近年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发表的论文及临床实践,探讨青霉素抗原决定簇、超敏反应作用机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超敏试验影响超敏试验因素、青霉素皮试期间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临床目前仍应以青霉素本品制备皮试液.既保证临床用药的绝对安全,又为反对某种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保留应用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机会.该文对了解作用机理、严格判定标准、统一操作方法、减少药源事故、抢救危重病人、提高医疗水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诉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再次应用青霉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8例自诉青霉素过敏患者再次应用青霉素治疗。结果:38例自诉青霉素过敏患者再用药,35例未出现青霉素过敏反应。结论: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可以酌情皮试,阴性后可以应用青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门诊患者应用青霉素后的严密观察,一旦发生青霉素在皮试、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快速、得当、有效的处理,以避免严重后果发生。方法:切实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详细询问病史,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行动快速,技术过硬,药品及机械完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抢救和康复。结果:2003年1月-2004年1月,本院门诊使用青霉素27000人次,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17例,无1例死亡。结论:门诊应用青霉素,须严密观察、具备熟练的抢救技术,预防和杜绝注射青霉素过敏而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醒护理人员做青霉素皮试3分钟-5分钟内要严密观察,连续用药的过程中也不能掉以轻心,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方法对10例过敏性休克的病人资料及抢救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患者由于发现及时。抢救措施得力,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结论护士应熟知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和抢救技术,就能使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并减少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及因我们工作的疏忽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门诊注射室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对24例药物过敏反应病人,从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及发生反应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青霉素类过敏人数最多,占66.7%,药物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起病的缓急成正比,发生反应时间多在用药5min内。结论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预防药物过敏反应,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应用甚为广泛,但青霉素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故临床用药前要常规做皮试敏感试验(简称皮试)。皮试对判断能否用药及防止休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婴幼儿因其特有的生理特点,给皮试结果的判断带来一定困难,致使假阳性率明显增多。本文对可能造成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苄青霉素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80例氨苄青霉素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氨苄青霉素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以皮疹为主,常在首次用药后7~9d发生,年龄多在25~50岁之间,过敏体质高发,常规皮试无法预知.结论:氨苄青霉素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为Ⅳ型变态反应,与药理作用无关;与用药患者本身及其它因素有关,临床上宜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准确处理麻醉期间过敏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麻醉期间发生各种过敏反应共计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身麻醉下5例,非全身麻醉8例,出现过敏反应后应立即给氧、抗过敏药物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早期诊断,恰当处理,全部恢复,10例病人当日完成手术,3例病人推迟,经更换麻醉方法和用药后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麻醉期间应时刻保持警惕性,备齐抢救药品、插管用具等,过敏反应症状多样,在手术麻醉中搀杂及干扰因素较多,要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对过敏体质的病人要高度重视,避免使用易过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进入人体而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后果严重,应紧急抢救。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及用药中的注射事项皆为所知。我院在抢救1例青霉素注射后停药29d,再次做青霉素皮试(同一批号)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TCMI)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理措施。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TCMI过敏反应的研究文献,对其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其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范处理措施。结果 TCMI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与病人自身因素、药物本身因素及医务人员因素均具有关联,临床用药时需注重个体化治疗、提高TCMI的质量控制及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结论 TCMI过敏反应的原因较多较杂,需针对性采取防范处理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用药安全,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少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3例静脉滴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的化疗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预防和减少了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结论 在静脉滴注紫杉醇化疗前应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进行过敏反应预防处理,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询问病人的临床反应,能预防和减少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0.
使用头孢菌素类是否做皮试 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时有发生。《临床用药须知》中明确规定:青霉素钠注射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内注射0.1ml,阳性反应者禁用;而并无头孢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并同时指出: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约为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