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上胸椎部位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脊柱肿瘤、退行性病变如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等造成椎管相对狭窄,以及结核、骨折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已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手术途径,参阅相关文献,将该部位常用手术入路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单侧入路胸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安全实施胸椎椎体成形术的方法。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283例。将全部胸椎骨折分为三段:上段(T1~T4)、中段(T5~T8)、下段(T9~T12),其中中段胸椎骨折77例,下段胸椎骨折206例,无上段胸椎骨折术病例。患者全部行伤椎CT扫描,根据伤椎CT扫描图像选择和测量标定穿刺路径,穿刺路径采用经左侧椎弓根或经左肋颈与椎弓根之间间隙进针,应用椎体成形穿刺导向器导引穿刺实施PVP,并观察各段胸椎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 2个月,中段胸椎骨折7 7例中:疼痛完全缓解(CR)7 4例,CR率为96.10%;部分缓解(PR)3例,PR率3.40%,有效率100.00%(有效率=CR率+PR率)。下段胸椎骨折206例中:CR185例,CR率89.81%;PR 21例,PR率10.19%,有效率100.00%。4例术后出现胸背疼痛,2周后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胸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椎肿瘤大多数为转移瘤,由于肿瘤压迫神经引起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经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的压迫症状可立即得到缓解,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胸椎肿瘤因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显露困难,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既往大多采用后路手术.采用后路手术不仅达不到椎体肿瘤切除的目的,加之后路固定装置的缺乏,反而可能增加上胸椎椎体的不稳定[1].  相似文献   

5.
经改良的胸骨柄入路治疗26例上胸椎肿瘤病人,依据其特点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不张、气管-食管瘘、血气胸、乳糜漏、脑脊液漏、失用性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采取相应预见性护理措施.病人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减少或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经劈胸骨同时锁骨部分离断显露脊柱上胸段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左侧径路)进行解剖,观察术中遇到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属支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椎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左第1肋间静脉、左肋间最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左胸膜顶内侧部借疏松结缔组织、胸内筋膜与胸骨柄相连,易分离。左喉返神经较右喉返神经行程长,与气管食管交角小。胸导管大部分在 T4至T 6椎体平面越过中线(20例,66.6%),从右侧向左侧斜行跨过椎体。胸交感干和星状神经节位置固定。结论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及术中正确辨认前述解剖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治疗上中胸椎结核的临床研究。方法于2010年8月~2014年9月采用经腋中线胸腔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中胸椎结核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33~77岁,平均45.5岁。所有患者均有结核中毒症状,胸椎后凸畸形。17例有神经压迫症状。结果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愈合良好,术后1例出现术区疼痛、麻木,经治疗后缓解。21例患者获得随访15~30个月,平均20.8个月。胸椎后凸角平均矫正1.5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改善4.14分,血沉均恢复正常。17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腋中线胸腔入路可以达到治疗上中胸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经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胸入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根据骨折程度分别次全切除1~2个椎体,固定节段T1~T7,7例采用椎体间肋骨条或髂骨块植骨,4例采用钛网融合器。结果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术后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3例,D级2例,E级2例,9例经半年以上随访均获植骨融合。结论经胸手术治疗上胸椎损伤可以同时达到减压、矫形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加速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对14例因胸腰椎肿瘤行经后路360°全椎体切除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围手术期手术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经后路一期360°全椎体切除、脊髓环形减压、内固定重建术,对14例胸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2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 12例(100%)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胸椎结核经胸入路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拟行经胸入路胸椎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于入院第1天,术后1d,术后7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1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干预组VC(t分别为6.326,5.276)、MVV(t分别为5.958,4.742)、FEV1(t分别为5.656,4.356)、FEV1/FVC(t分别为5.066,4.866)、PaO2(t分别为8.937,6.837)、SaO2(t分别为5.213,4.113)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48.7±3.1)%比(40.7±2.5)%,(44.3±3.2)%比(38.2±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57,2.557;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经胸入路胸椎结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位于鞍上,肿瘤上下径为3.0-6.5cm的颅咽管瘤患者(部分囊性变者13例,完全实性者8例),作眉弓内弧形小切口,在眶上铣开一为2.5cm×3cm的半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从Ⅰ、Ⅱ、Ⅲ间隙和终板入路切除肿瘤。术中除注意保护视神经、垂体柄、下丘脑之外,还应防止损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发出的到下丘脑和前穿质部位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3例患者视力改善。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切口小,能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足以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区病灶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胸椎、腰椎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约99%。由于胸椎结核病变所产生的脓液、干酪样物质、肉芽组织、坏死间盘或死骨都可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胸腔手术可在直视下同时清除脊柱两侧的病灶,同时进行植骨或内固定,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消除疼痛、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3例均进行经胸腔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我院1998-2000年内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13例的操作技术和体会,方法:所有病例采用经额底入路,先囊内切除部分鞍内及鞍上肿瘤,使肿瘤减压,保护视神经及鞍区动脉,再分离,分块切除瘤壁或囊壁,电灼或刮除肿瘤基底,生发部位硬脑膜,结果: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2例,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明显提高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减少了术中对鞍区重要结构的损伤,肿瘤能够达到全除或次全切除,保证了鞍区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额底纵裂入路”是指经由前颅凹底分开纵裂到达鞍区,可直视由鞍结节至胼胝体膝部以下鞍区的所有重要结构,可用来切除位于鞍区中线的各类肿瘤,包括视神经胶质瘤、鞍结节脑膜瘤、巨大垂体瘤、颅咽管瘤、鞍上生殖细胞肿瘤等。术中依据切除肿瘤需要,可联合终板入路切除侵入三脑室内或三脑室底的肿瘤,或磨除鞍结节切除鞍内生长的肿瘤。现就其相关手术解剖和显微手术技巧等作一总结,旨在提高该区肿瘤的切除程度,有效保护该区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我科1999—01~2005—01前入路手术行上胸椎病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29例总结如下。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9例,年龄9~63岁。病变部位:T1 7例,T2 3例,T3 2例,C7~T1 3例,T1-2 3例,T4-6 5例,T5 6例。其中脊柱结核17例,骨巨细胞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血管瘤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3例,不明原发病灶转移腺癌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垂体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综合疗效,术后空腹血糖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数字分级法(NRS)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为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出血、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综合疗效好、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