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浓缩物(PC)制备时,血小板被激活,使血浆中血栓素 B_2(TXB_2(和β血栓球蛋白(β-TG)的含量升高。贮存的 PC 经历生物化学、机能和形态学的变化。这种变化抑制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对聚集剂的应答低下,纠正血小板减少病人的出血时间的能力受损。作者用前列腺素1(PGE_1~-)(5.9×10~(-3)M)在制备 PC 前直接加入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以减轻 PC 制备和贮存期间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浓缩血小板制备血小板裂解液的方法并初步确定所制备血小板裂解液的质量特性。方法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以-80℃冰冻8 h/12 h/24 h,37℃空气浴融化反复冻融制备血小板裂解液,检测裂解效率。p H计检测p H值,生化分析仪检测TP、ALB浓度,ELISA方法检测PDGF、VEGF、EGF、TGF-β、IGF-1等细胞因子浓度,并以95%参考区间确定其质量特性。结果 -80℃12 h,37℃反复冻融6次血小板裂解达到95%,p H、TP、ALB、PDGF-AA/AB/BB、VEGF、EGF、TGF-β、IGF-1 95%参考区间分别为6.72-7.38、(45-57)g/L、(22-38)g/L、(0.98-2.01)ng/m L、(122-293)ng/m L、(5.35-15.6)ng/m L、(0.49-1.82)ng/m L、(2.97-8.03)ng/m L、(177-290)ng/m L、(95-154)ng/m L。结论建立了以浓缩血小板反复冻融制备血小板裂解液的有效方法并初步确立了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 (L Arg)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HIRI)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HIRI实验兔及肝癌手术患者 ,观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tmax)、最大聚集时间 (Pt T)及聚集坡斜率(Pt S)的变化及 L Arg的调控作用。结果 实验动物和肝癌手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期间 ,Ptmax和 Pt S均明显增加 (P<0 .0 5和 P<0 .0 1) ,Pt T均显著缩短 (P均 <0 .0 5 ) ;使用 L Arg后 ,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显著减轻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和 P<0 .0 1)。结论  L Arg对 HIRI时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二甲亚砜深低温保存实验犬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方法 应用2%和5%二甲亚砜浓度对实验犬血小板进行-80℃深低温保存1~180 d不等,解冻后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糖蛋白-Ib(GP-Ib)、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因子-4(PF4)及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2%二甲亚砜浓度和5%二甲亚砜浓度分别深低温保存血小板,保存前后PLT、PCT、GP-Ⅰb、P-Selectin、PF4、β-TG变化均不明显(P0.05);而MPV、PDW则有不同程度变化(P0.05)。随着深低温保存血小板时间的延长,在1~180 d内除PLT外MPV、PCT、PDW、GP-Ib、P-Selectin、PF4、β-TG分别具有不同程度变化(P0.05)。另外,2%二甲亚砜浓度进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PLT、MPV、PCT、PDW、GP-Ib、P-Selectin、PF4、β-TG分别与5%二甲亚砜浓度进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在180 d内对实验犬血小板进行2%和5%二甲亚砜浓度深低温保存,对PLT、MPV、PCT、PDW、GP-Ib、P-Selectin、PF4、β-TG相关指标二者间无明显区别。为了减少残留DMSO量导致临床动物试验各种结果影响,推荐可应用2%二甲亚砜浓度进行实验犬血小板深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5.
恶性病患者常伴有止血障碍、高凝或低凝。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高凝之后可以继发低凝。例如肿瘤细胞周围可见到纤维蛋白沉积,O’Meara认为这是由于肿瘤本身的促凝活力所致,并从而为肿瘤生长提供了条件。此外,在体外实验中可看到许多人类肿瘤细胞克隆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伴有血小板特异性蛋白——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的释放,因此β-TG的血浆水平可反映体内血小板的聚集。作者对恶性疾病患者作了血浆β-TG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单采血小板制剂中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10名单采(双份)血小板献血者,分别留取血浆(3ml/人,作为对照组)、新鲜单采血小板(采集当日的血小板,5ml/人,作为实验1组)和常规保存单采血小板(22℃振荡箱中保存5d的血小板,5ml/人,作为实验2组);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血小板计数(Pl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这3组样本中VEGF、TGF-β1、PDGF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个实验组的CD62p表达,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新鲜单采血小板中的VEGF、TGF-β1、PDGF含量[分别为(410.95±95.07)pg/ml、(91.15±19.50)ng/ml和(12.60±2.06)ng/ml]明显高于新鲜血浆中相对应的各生长因子水平[分别为(149.09±28.11)pg/ml、(37.38±10.73)和(3.28±0.79)ng/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保存血小板中VEGF、TGF-β1和PDGF含量[分别为(495.16±63.49)pg/ml、(110.33±19.06)和(16.96±2.71)ng/ml]又高于新鲜单采血小板中相应的各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VEGF、TGF-β1、PDGF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lt及其活化均影响生长因子含量。结论单采血小板中VEGF、TGF-β1和PDGF水平呈高表达,血小板活化可促进这些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凝胶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分别计数全血和PRP血小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血和PRP凝胶中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的浓度;同时,对PRP凝胶行大体观察、HE染色、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PRP中的血小板浓度达到全血的4.58倍;PRP凝胶中含有高浓度的TGF-β1、PDGF-AB;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PRP凝胶主要由大量纤维蛋白网和血小板构成。结论 PRP可能是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方法、血小板的完整性、抗凝剂及激活剂的选择等.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与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抽取新西兰兔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再用牛凝血酶和Ⅰ型胶原激活,实验共分4组:依地酸钠钙-凝血酶组,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肝素-凝血酶组,肝素-Ⅰ型胶原组.分别计数各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数目.在激活富小板血浆后2 h,1 d,3 d,5 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白对照组(全血)和各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的浓度,比较各组间2种生长因子释放方式和浓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合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累积释放量最大(P < 0.05);使用Ⅰ型胶原作为激活剂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上述2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方式均为持续缓慢,并且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与激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3);而凝血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的速度则较为快速(P > 0.05).结果证实,依地酸钠钙与Ⅰ型胶原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所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张惠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06-707
目的探讨手工法和机采法制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次研究的92例献血者随机分为手工法制备血小板组和机采法制备血小板组,每组46例。2组献血者分别采用手工法和机采法进行血小板制备,并对2组献血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结果以及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手工法制备血小板组相比,机采法制备血小板组的血小板计数(2.53×1011/袋)稍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白细胞(2.75×108/袋)和红细胞(1.22×109/袋)含量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小板输注有效的比率显著提高,而无效的比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法制备血小板取代手工法制备血小板是临床血小板制备的必然趋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工分离及机器分离两种方法制备血小板的相关质量指标。方法对来源于街头采集的400 ml全血60袋,分别采用机器及手工分离白膜层,比较两种制备方法的白膜层血小板回收率、终产品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产品容量。结果机器分离血小板白膜层的血小板回收率及产品血小板回收率均高于手工分离制备(P0.05)。两种制备方法的红细胞混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分离血小板终产品容量变异系数高于机器制备血小板(P0.05)。结论机器制备浓缩血小板所收集的血小板回收率及容量均优于手工制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标浓缩血小板(PCs)中白细胞碎片可能导致受体发生同种免疫。材料和方法白细胞碎片含量水平因制备方法不同而异,作者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PCs,分别是白膜法(BC-PCs)制备的血浆或血小板保存液(Composol)保存的PCs和富血小板血浆(PRP-PCs)。结果过滤后的结果表明,两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原制备方法的适当改进,减少由于操作的不当和非规范化而引起的冰冻血小板回收率降低,以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微量加样泵准确控制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的速度和总量,利用回旋振荡仪充分混匀,减少由于制备带来的对血小板的破坏,并比较两方法制备的冰冻血小板的合格率.结果两方法制备的冰冻血小板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改进的方法可以提高冰冻血小板回收率及合格率,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期单采血小板(SDP)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方法及在体外对内皮细胞迁移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过期SDP使用离心浓缩法制备PRP,并采用凝血酶法激活PRP,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通过划痕试验和成血管试验评估其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过期SDP来源的PRP和SDP中血小板浓度分别为(1 723±352)×10~9/L和(398±52)×10~9/L,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PDGF-AB、VEGF和TGF-β_1水平,在过期SDP来源的PRP中分别为(43.23±15.13)ng/mL、(327.61±72.55)pg/mL、(77.13±17.27)ng/mL;在SDP中分别为(7.16±2.49)ng/mL、(136.91±25.97)pg/mL、(18.90±4.5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试验中,与SDP比较,过期SDP来源的PRP对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明显影响(P0.05);成血管试验中,过期SDP来源的PRP促成血管能力优于SDP。结论过期SDP能制备具有高浓度生长因子的PRP,并在体外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成血管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抗血小板(Pt)抗体的病理作用已基本得到确认。血小板相关IgG(PAIgG)的测定业已成为诊断ITP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拟就目前常用检测PAIgG的方法、PAIgG对ITP诊断的价值、对病情、疗效的估价及它在其它疾病中的意义作一综述。一、PAIgG的主要检测方法对ITP患者抗体的检测,最初主要测定血清中抗Pt抗体,但因其阳性率不高(60%左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是目前已知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并能将其释放的自体提取物,并已应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再生的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兔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并测定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et八Jngar0法、Landesberg法、Aghaloo法制备新西兰大耳白兔富血小板血浆。检测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以及3组富血小板血浆活化前后及正常血浆、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富集系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Landesberg法和AghaIoo法均可制备有效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且AghaIoo法制备血小板浓度及活性高于Landesbe叼法(P〈0.05)。活化前3组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与正常血浆组、贫血小板血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活化后,Landesberg法和AghaIoo法制备的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活化前(P〈0.001),且AghaIoo法最高(P〈0.05)。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水平(P<0.872,P〈0.001),转化生因子β1水平(P<0.917,P〈0.001)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为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血浆标志物,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则为血小板活化的血浆标志物。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既可是内皮细胞的产物,也可是血小板的产物。为判明sP-Selectin是否能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作者测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  相似文献   

17.
富血小板血浆是新鲜全血经离心制备而成的血小板浓缩物。眼表疾病泛指损害角结膜眼表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PRP研究的深入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国外将PRP用于治疗眼表疾病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为很多难治性顽固性眼疾提供了治愈及改善的希望,但国内研究较少。现从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方法、组成成分及作用机制和其在眼科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给有关学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血管壁损伤不但激活凝血系统 ,还使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 (如胶原、vWF) ,形成血小板单层 ,激活血小板 ,暴露和激活其表面的糖蛋白IIb/IIIa受体 ,不同的血小板之间通过纤维蛋白原等配体与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结合相互连接起来 ,发生聚集反应 ,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内的α颗粒和致密体释放出来 ,血浆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β血小板球蛋白( β -TG) 及 5-羟色胺 ( 5-HT)增加 ,同时血栓素的(TXA2 )合成和释放增加。体内常见的血小板聚集剂 (激活并诱发血小板聚集 )包括 :凝血酶、ADP(二磷酸腺苷 )、…  相似文献   

19.
αⅡbβ3(或GPⅡ b/Ⅲa)是血小板膜上表达量最多的整合素分子,它在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止血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整合素αⅡbβ3的信号传导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整合素αⅡbβ3的信号可分为由膜内向膜外的信号和由膜外向膜内的信号,前者由激动剂诱导引起血小板活化,改变整合素αⅡbβ3的构像,使整合素αⅡ b()β3与其配体粘附;后者由配体与整合素αⅡbβ3受体连结后而引发产生一系列血小板功能.在整合素信号途径中的任何一种信号分子的异常和缺失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的丧失而致出血.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从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必须在采血后6小时内完成.为了研究采血后8小时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性能有无改变,作者等在两个实验室(甲及乙)对放置不同时间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进行体外及放射性同位素自身体内性能测定.实验室甲的研究结果发现放置8小时(n=10)制备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容量及血小板得率较放置1-2小时(n=10)为高(分别为276±25对249±19ml及76±18×10~9血小板),显然只有富含血小板血浆容量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血小板自身体内回收率或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4±11对47±9%及167±37对170±25小时).实验室乙也发现放置8小时(n=12)制备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容量及血小板得率较放置6小时(n=10)为高(分别为304±31对279±37ml及88±26对77±27×10~9血小板).两组的ADP诱导的血小板形态改变,β-血栓蛋白释放量、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