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在颌面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颌面部肿瘤DSA表现、术前暂时性栓塞和永久性栓塞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材料与方法 :采用Seldinger’s法 ,对 2 0例颌面部肿瘤进行DSA造影 ,其中 13例施行了术前暂时性栓塞 ,6例施行永久性栓塞。 1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 :DSA造影对颌面部深部及巨大肿瘤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必要 ,15例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肿瘤切除率提高。结论 :DSA造影及栓塞术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治效果可靠 ,使手术切除更为安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应用。方法  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 ,行DSA瘤体造影 ,术前再次利用DSA行颈动脉体瘤滋养血管栓塞 ,并行健侧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 ,观察大脑动脉环情况及血流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除颈动脉体瘤常见影像特征外 ,还发现另一种影像特征 :肿瘤将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推向前方 ,使颈动脉呈倒“Z”型 ,颈内、外动脉夹角变小。栓塞后可使术中出血量减少。颈内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 ,综合分析大脑动脉环情况及大脑侧支循环情况 ,可减少肿瘤手术切除的危险性。结论 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颌面部肿瘤的DSA表现,栓塞、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例口腔腔大出血患者急诊行DSA及栓塞治疗后,立即停止活动性出血;1例上颌骨中心性血瘤行永久性栓塞,栓塞后3周面部膨畸形逐渐缩小,随访5例未见复发,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病,主中出血明显减少,瘤体完善切除,随访3年无复,结论: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技术是诊断和治疗颌面部肿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行DSA检查,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然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DSA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以及回流静脉,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病变切除彻底,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DSA及栓塞技术可对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腮腺造影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栓塞术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是八十年代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新技术。它不但具有常规血管造影的优点,还可以进行药物直接灌注和栓塞术,而且能将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的能力和常规X线摄影装置相结合。我科近年来在肿瘤、创伤的诊治应用中,体会  相似文献   

7.
孙超  陈俊莲 《口腔医学》2005,25(5):295-297
目的探讨腮腺造影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139个腺体的腮腺造影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结果。结果舍格伦综合征38例、儿童复发性腮腺炎27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29例,其影像学表现符合其各自的特征性表现而得到确诊,良性肥大8例中的2例结合B超检查确诊,腮腺肿瘤10例中有2例结合B超检查定性。结论腮腺造影对腮腺非肿瘤性疾病有诊断价值,腮腺肿瘤应结合病史、化验并配合高频超声等其他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X线片技术在牙周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70年代以来,牙片数字减影技术在牙科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牙片数字减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条件以及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近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51例腮腺肿物患者应用腮腺造影螺旋CT检查并重建,结果与病理比对,总结影像特点。其中,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和位置特征,对15例多形性腺瘤和15例腺淋巴瘤术前正确诊断;4例恶性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1例,腮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提出恶性诊断,另外4例误诊为良性肿瘤;有2例腮腺区淋巴结误诊为腮腺肿瘤经手术治疗。该方法完成的腮腺肿瘤检查图像显示腮腺肿瘤及导管系统清楚,与周围组织关系判断直观,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和典型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是一项较为实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自70年代以来,牙片数字减影技术在牙科领域中的庄用得到了广泛的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牙片数字减影技未的基本原理、技术条件以及在基础研究和CS库应用的近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根尖片数字减影对牙槽骨微小病损检测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根尖片数字减影处理系统对微小病损检出的准确率。方法于干燥下颌骨牙槽嵴区制作0.2mm3~1.9mm3微小病损共72个,在制作病损前后摄定位根尖片,分别用数字减影方法与直接读片法对这些随机分布的微小病损进行检测。结果对于0.2mm3~0.5mm3的微小病损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低于50.0%。对于0.7mm3病损直接读片法检出率为38.7%,而DSR法为57.5%(P<0.01),对于0.9mm3病损,DSR法和直接读片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9.3%和57.3%(P<0.01)。结论DSR系统对微小骨病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直接读片法。  相似文献   

12.
34例(41侧)临床诊断为颞下颌紊乱综合征的患者,接受了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磁共振成像对人体无侵害性损伤,无放射性损害,能地各个位置如冠状,矢状、轴位的任意方向的扫描,显示和区别骨组织、肌肉、关节盘及关节韧带等结构极为理想,但对关节盘穿孔不易诊断且费用较高。数字减影可消除周围组织的干扰,显示关节盘的形态,特别是对关节盘穿孔者诊断尤为理想,但需要注射造影剂,对盘突关系观察不理想。两种种上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无水乙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 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完全消退,2例消退率≥50%,2例消退率25%~50%。均未发生脑栓塞、肺栓塞、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面型及功能保存良好。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磁共振造影在舍格伦综合征(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涎腺成像及磁共振造影(MRS)诊断腮腺表现为主的舍格伦综合征,在选择合理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学指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并与腮腺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最终诊断为SS的25例患者中,23例MRS诊断出现典型的表现,即导管和腺泡不规则的扩张,并能排除腮腺占位性病变。敏感度:92%:特异度:71.4%;准确度:87.5%。伴有自身抗体出现的占68.%:唇腺活检符合SS表现的占72%。18例SS患者MRS与腮腺造影均有阳性表现,15例结果基本相同,占83.3%。结论:MRS能客观地反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受累腺体的病变情况和程度,是SS诊断和与腮腺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多种方法联合在腮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我们应用包括腮腺区B超、细针吸细胞学检查、腮腺造影和腮腺区CT在内的多种方法联合对腮腺区肿块进行诊断 ,明显的提高了诊断符合率 ,且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66例腮腺区肿块患者 ,男 3 7例 ,女 2 9例 ,年龄 2~80岁。良性肿瘤 3 9例 ,恶性肿瘤 2 1例 ,其它 6例。所有病例均行腮腺区B超、细针吸细胞学检查、腮腺造影和腮腺区CT检查 4种方法中的 2种或 3种联合检查 ,其中 17例行B超与细针吸细胞学联合检查 ,13例行B超与CT联合检查 ,15例行B超与造影联合检查 ,10例行CT与细针吸细胞学…  相似文献   

16.
牙根尖X线片数字减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介绍了普通X线片数字减影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通过对该系统的实验检测,证明该系统对微小的牙槽嵴顶病变、根分歧、根侧及根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本文尚根尖片投照的重复性问题、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许勒位片及数字减影技术对髁突移位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价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颞下颌关节弹响者8例,均行复位He垫治疗并拍摄治疗前后的许勒位片,选择8例志愿者(16侧关节)间隔3天-7天重复拍摄许勒位片,使用数字减影法测量治疗前后髁突水平向及垂向的移位值,并测量髁突与关节窝距离的差值,8例志愿者进行许勒位重复性检验。结果:戴He垫前后关节间隙线性测量:治疗前关节上,后,前间隙的均值分别为2.5mm,1.9mm,2.3mm;戴He垫后髁突明显前下移位,关节上,后,前间隙的均值分别为4.0mm,5.0mm,2.3mm;数字减影法髁突水平向移位均值为0.46mm,垂直向移位均值为0.59mm。结论:许勒位片数字减影可用于髁突移位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控下,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然后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所有化疗泵插管都获成功.术中显影剂准确灌注入靶动脉;化疗前行亚甲蓝灌注,病变区域显色良好.化疗后8例患者的目标肿瘤病灶长径总和缩小率≥...  相似文献   

19.
34例(41侧对)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者,接受了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人体无侵害性损伤,无放射性损害,能根据需要行各个位置如冠状、矢状、轴位的任意方向的扫描,显示和区别骨组织、肌肉、关节盘及关节韧带等结构极为理想,但对关节盘穿孔不易诊断且费用较高。数字减影可消除周围组织的干扰,显示关节盘的形态,特别是对关节盘穿孔者诊断尤为理想,但需要注射造影剂,对盘突关系观察不理想。两种方法有互补性,可提高对颞下颌关中紊乱综合征的诊断水平,便于制定治疗方案,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1~1994年4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腮腺颌下腺病变病人32例,均经B超检查,手术及病检确诊。为探讨B超对腮腺颌下腺病的诊断价值,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 材料和方法 本组共收集病例32例,其中腮腺病变21例,男性病人13例,女性8例;颌下腺病变11例,男性病人6例,女性5例,年龄从13岁到59岁,病史3周到2年。 使用仪器为:美国Biosound公司生产的Phas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