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M1胆碱受体(MI-AchR)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探讨滋阴补肾法改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青年对照组(3月龄)、老年对照组(24月龄)和六味地黄丸组(24月龄).六味地黄丸组大鼠按3 g·kg-1 ig六味地黄丸液,老年对照组ig同体积生理盐水,各30 d;青年对照组ig同体积生理盐水7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其学习记忆能力,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海马和皮质相关区域M1-AchR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老年对照组各指标与青年对照组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六味地黄丸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自第3天起较老年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目标象限游程占全部游程百分比方面,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丸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六味地黄丸组与老年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丸组M1-AchR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在海马CA3区及第一躯体感觉区(S1Tr)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保护海马CA3区及S1Tr内胆碱能毒蕈碱M1-AchR阳性神经元,增强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余婷  韩亚非 《天津中医药》2018,35(11):863-867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参素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各20只,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凋亡状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海马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生化分析海马区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海马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中、高剂量组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和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1),海马区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且Bcl-2/Bax比值显著提高(P0.05或P0.01),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具有抑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药理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苦参素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及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相关c AMP-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百事乐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1 d。开野实验、糖水消耗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的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DG、CA3区蛋白激酶A(PK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高、中剂量组大鼠水平或垂直活动次数及蔗糖偏食度升高(P0.05,P0.01),百事乐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潜伏时间缩短(P0.05),百事乐高、中、低剂量组血浆皮质酮浓度降低(P0.05),百事乐高剂量组海马DG、CA3区PKA、CREB、BDNF表达升高(P0.05)。结论百事乐胶囊可能通过c AMP-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而实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大鼠脑海马 CA1区神经元形态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情况,探讨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 NO)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50只,实验开始前所有动物进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9周后建立 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2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 NADPH - d 染色。结果尼氏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浆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NADPH - d 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 NOS 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强阳性及阳性),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多;而对照组染色浅淡,呈浅蓝或与背景同色,为弱阳性。结论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并且 NO 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情况,探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50只,实验开始前所有动物进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2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及NADPH-d染色。结果尼氏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浆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NADPH-d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强阳性及阳性),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多;而对照组染色浅淡,呈浅蓝或与背景同色,为弱阳性。结论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并且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正常及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体记录正常大鼠海马CA3区诱发的群峰电(population spike,PS);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观察PS幅度变化;采用局部微量给药,观察药物对PS幅度的影响。结果①GABA 100,200 mmol·L-1局部注入后,PS的幅度显著降低.bicuculline 1 mmol·L-1能明显拮抗GABA200 mmol·L-1对PS幅度降低的作用。②Glu 10 mmol·L-1注入后,PS的幅度较注药前显著增加。而Glu 50 mmol·L-1注入后,PS的幅度则较注药前显著降低。③GABA 200 mmol·L-1能显著降低Glu10 mmol·L-1所导致的PS幅度增加,并能减弱Glu 50 mmol·L-1对PS幅度的降低作用。④急性不完全性全脑缺血(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PS的幅度显著降低。GABA 200 mmol·L-1能减轻脑缺血所致的PS幅度的降低。结论 GABA对正常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兴奋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改善较大剂量谷氨酸和急性脑缺血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逆散、六味地黄丸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第3代NSCs作为分组造模对象。空白对照组:DMEM/F12(1∶1)培养基加入10%胎牛血清。四逆散低剂量组:DMEM/F12(1∶1)培养基加入10%胎牛血清和四逆散低浓度煎剂(终浓度含生药量0.133 g·L-1)。四逆散高剂量组:DMEM/F12(1∶1)培养基加入10%胎牛血清和四逆散高浓度煎剂(终浓度含生药量0.267 g·L-1)。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DMEM/F12(1∶1)培养基加入10%胎牛血清和六味地黄丸低浓度煎剂(终浓度含生药量0.208 g·L-1)。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DMEM/F12(1∶1)培养基加入10%胎牛血清和六味地黄丸高煎剂(终浓度含生药量0.416g·L-1)。隔天换液1次,培养7 d。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单克隆抗体(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细胞数。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Wnt1、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相对量。结果神经元分化率: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12.15±2.32)%;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12.58±1.70)%;四逆散低剂量组(12.28±1.01)%;四逆散高剂量组(11.84±1.01)%;空白对照组(6.16±1.42)%;空白对照组神经元分化率最低,与六味地黄丸低、高剂量组、四逆散低剂量组及四逆散高剂量组比较(P0.01)。Real time-PCR检测:Wnt1、Wnt3a、β-catenin在空白对照组表达最低,与六味地黄丸低、高剂量组及四逆散低、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四逆散、六味地黄丸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Wnt1、Wnt3a及β-catenin表达,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川续断总皂苷对血管性痴呆(VD) 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海马CA1 区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VD 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第30 天,川续断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25 mg/kg、50 mg/kg 的川续断总皂苷,尼麦角林组给予7 mg/kg 的尼麦角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予4 周后进行Morris 水迷宫实验,对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海马CA1 区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B 淋巴细胞瘤-2 (Bcl-2)、Bcl-2 相关X 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 区细胞多且排列紧密,层次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1 区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少数神经细胞明显肿胀;川续断总皂苷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 区细胞数量较多,排列较密,少数神经细胞变性、萎缩;川续断总皂苷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组大鼠海马CA1 区组织形态学变化介于川续断总皂苷低剂量组和假手术组之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海马CA1 区组织中MDA、PARP、Bax、Caspase-3 水平显著升高(P<0.05),穿越平台次数、海马CA1 区组织中GSH、SOD、Bcl-2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续断总皂苷低、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海马CA1 区组织中MDA、PARP、Bax、Caspase-3 水平显著降低(P<0.05),穿越平台次数、海马CA1 区组织中GSH、SOD、Bcl-2 水平显著升高(P<0.05)。川续断总皂苷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续断总皂苷能改善VD 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CA1 区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对D-半乳糖(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和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亚急性衰老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海马区脂褐素沉积增加和超微结构出现损伤性改变,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干预后,大鼠SOD和GSH-PX活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MDA含量降低、海马区脂褐素沉积减少和超微结构出现损伤减轻。结论: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及两方共有"三补"药物组的抗衰老作用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褐素沉积和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关,其中"三补"的抗衰作用具有不稳定性,间接提示了配伍对于中药复方疗效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前4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合并尾端放血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手术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低剂量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中药灌服。在治疗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学习成绩,改善小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形态学表现。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龙首参葛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2-VO法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NS,10 mL/kg),脑复康组(0.8 g/kg),龙首参葛丸低剂量(1.5g/kg)组、中剂量(3g/kg)组、高剂量(6g/kg)组,每组10只。经口灌胃等体积给药,10mL/kg动物体质量,1次/日。在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8天、39天、40天进行跳台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估。大鼠于第41天给予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断头取脑,取视交叉后4 mm与小脑前之间的部分,经4%多聚甲醛浸置后,制作成厚约5μm的冠状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跳台试验显示:龙首参葛丸低、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龙首参葛丸和脑复康都有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但龙首参葛丸高剂量组相较脑复康组作用更加明显(P0.05);镜下染色观察:龙首葛根组与脑复康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区CA1区尼氏体(虎斑样结构)体积大、数量多,且分布较均匀,发生尼氏体溶解的细胞数量也较少。结论:龙首参葛丸可促进神经元内蛋白质合成,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修复,对血管性痴呆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阻断法(2-VO)制备VD大鼠模型,设VD模型组、加减薯蓣丸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20只。加减薯蓣丸组予10 g/(kg·d)剂量加减薯蓣丸灌胃,其余3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Morris水迷宫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EB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下降(P<0.05),变性神经元增加(P=0.001),神经元总数减少(P=0.73),CREB和Bcl-2表达减少(P<0.01),PTEN表达升高(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加减薯蓣丸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改善(P<0.05),变性神经元减少(P=0.004)、神经元总数增加(P=0.78),CREB和Bcl-2表达增加(P<0.01),PTEN表达下降(P<0.01)。结论:VD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与CREB、Bcl-2表达下降及PTEN表达升高有关,加减薯蓣丸方可能通过调节VD大鼠海马区PTEN/CREB/Bcl-2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VD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大鼠脑电、行为的改变及其对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槐定碱对清醒大鼠自由活动时行为的影响,并记录脑电图;采用电镜观察给予槐定碱0.5、1.5、8 h后,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和细胞核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痫样脑电波型及痫性行为,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槐定碱组大鼠腹腔注射槐定碱(55 mg/kg)后,海马区出现痫样放电并伴有惊厥行为发作,在电镜下可见各时间点海马CA3区神经元不同程度线粒体嵴肿胀及轴突末梢变性等改变,以1.5 h组表现最为明显.结论槐定碱可诱发大鼠出现急性癫痫发作,并出现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其损伤早于细胞核的改变,提示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槐定碱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细胞水平探讨该方抗抑郁症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3 mg·kg^-1),槟榔十三味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25 g·kg^-1,0.5 g·kg^-1,1.0 g·kg^-1),共6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以敞箱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AnnexinVFITC/PI),以流式细胞仪(FC)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行为学异常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槟榔十三味丸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及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缺血激活氯苯氨丁酸(baclofen)对氧调节蛋白150(Oxygen-regulated proteins,ORP150)表达量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溶剂对照组、氯苯氨丁酸(baclofen)处理组;缺血5min后腹腔注射baclofen 20mg/kg,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OPR150和Bcl-2的表达情况;NeuN染色和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和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30min,baclofen处理组的OPR150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6h,baclofen处理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0.05)。baclofen处理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细胞较I/R组明显增加(P<0.05),其凋亡样损伤神经元较I/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氯苯氨丁酸通过增强OPR150蛋白表达水平来减少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64只,体重300±20g,随机分成30天组和90天组,各组再分成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慢性脑缺血组(简称缺血组)和慢性脑缺血+葛根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三个亚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BCAL)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各亚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在海马CA1区,相同时间点不同类亚组进行比较,治疗组bc l-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Bax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相同时间点不同亚组间bcl-2/bax比值进行比较,治疗组均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的比值。这可能是葛根素发挥对慢性脑缺血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通过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STZ)的方法制备动物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肾俞"、"太溪"、"足三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学习记忆能力减退(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电针组与西药组细胞排列较规则,学习记忆能力增强(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增强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Wang LF  Xu CL  Xiong KR 《针刺研究》2011,36(1):23-27
目的:探讨电针对氯胺酮滥用成瘾戒毒治疗的物质基础。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对照组、氯胺酮(100 mg/kg)组、氯胺酮(100 mg/kg)加电针组。按上述设定剂量,经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氯胺酮加电针组于给药1周开始低频(2 Hz)电针交替刺激双侧"足三里"与"三阴交"穴位,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1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大鼠海马CA1区酪氨酸羟化酶(TH)、c-f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氯胺酮组大鼠海马CA1区TH、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阳性产物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5,P<0.01)。与氯胺酮组比,氯胺酮加电针组TH、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阳性产物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可明显抑制氯胺酮成瘾引起的海马CA1区TH、c-fos表达的增强,提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改善氯胺酮成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SPN)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后30 min再灌注;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SPN组。TSPN组ip不同剂量(25、50、75、100 mg/kg)TSPN。再灌注第14天,通过海马CA1区尼氏染色和大鼠的生存率确定TSPN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对模型组和最佳剂量TSPN组大鼠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1、3、7、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A1区Caspase-3、Bcl-2、Bax的阳性细胞密度,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在海马的表达水平。结果 75 mg/kg TSPN组大鼠生存率为100%,CA1区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其他剂量TSPN组(P0.05);TSPN(75 mg/kg)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少于模型组(P0.01);TSPN(75 mg/kg)组CA1区Caspase-3阳性细胞密度在全脑缺血第7、14天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20 000的Caspase-3第3、7、14天的蛋白水平及17 000的Caspase-3在第7、14天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TSPN(75 mg/kg)组CA1区Bcl-2阳性细胞密度及蛋白水平在第7、14天高于模型组(P0.001),而Bax阳性细胞密度第7、14天低于模型组(P0.001),TSPN组第3、7、14天海马Bax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TSPN组Bcl-2和Bax阳性细胞及蛋白水平的比值在第7、14天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结论 TSPN可通过上调Bcl-2和Bax阳性细胞和蛋白水平的比值,减少Caspase-3的活化而抑制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