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范巧玲 《河南中医》2007,27(10):88-88
中风是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为主的一种病证。起病急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应尽早进行训练,促进康复,减轻残疾[1]。笔者运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早期患者206例,取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针刺背腧穴治疗中风后呃逆,观察其对呃逆的改善作用。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10年1月河南省鹤煤集团公司职工二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中风后呃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针刺治疗组,共50例,采用针剌背腧穴治疗;对照组为西药组,共50例,采用西药氢溴酸山茛菪碱(654.2)、阿托品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结论:针刺背腧穴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4.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行躯干训练,对照组患者联合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D、Fib、NSE及Hs-CRP等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 00%(21/30),观察组93. 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应用经络腧穴反馈仪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王旭黑龙江中医学院吴永刚指导孙申田中风偏瘫后遗症现仍属临床难治之症,尤其是肢体挛缩,肢端小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病人,可使病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对此治疗目前国内虽然有较多方法,但其疗效尚...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针刺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阐述针刺不同取穴方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应用,以及所取得的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的痉挛状态。结论: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背腧穴配合泻肝补肾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配伍背腧穴和泻肝补肾类药物,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配伍背腧穴和泻肝补肾类中药比单纯采用常规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中风偏瘫的针刺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羽  邢素洁 《河北中医》1989,11(1):37-37
我所开设治疗偏瘫门诊,4年来收治300多例偏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资料完整者200例,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导如下。一临床资科本组病例大部分经过CT检查而确诊的。200例中男116例,女84例。属脑出血者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例,脑血栓形成者79例,脑梗塞者95例,脑萎缩者5例,脑血管痉挛者2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脑血管意外——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除一部分病人急性死亡之外 ,绝大部分患者能安全度过危险期而存活下来 ,而这些病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 ,生活不能自理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精神、经济压力。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 ,使他们和健康人一样享受家庭和社会生活 ,残而不废 ,这就有待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介入。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护士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目前正规的康复中心和康复医院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这使得绝大多数偏瘫患者得不到正规的康复治疗 ,加上病人和家属不了解与疾病…  相似文献   

11.
电针背俞穴治疗中风偏瘫1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风时肢体偏瘫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致残率极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开展了电针背俞穴治疗中风偏瘫专项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地:研究PNF技术中躯干训练模式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组同时应用PNF躯干训练模式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用PH—A型平衡功能测试仪测定平衡能力,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诧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PNF躯干训练模式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选择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3组:阳明经穴组25例,少阳经穴组25例,太阳经穴组25例.针刺治疗3周,通过临床痉挛指数CSI和Fugl - Meyer评分,观察病人针刺前后的下肢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3组病人疗前与疗后比较,CSI评分均降低,但阳明经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太阳经穴组下降的幅度最大,与足少阳经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人疗后Fugl - Meyer分值均增高,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增高的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阳明经穴组、少阳经穴组、太阳经穴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中,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针灸与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的盘床疗效肯定,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意外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脑血管意外致残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增添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因此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偏瘫通常又叫作半身不遂,最常见的原因是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等。笔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针灸、推拿综合施用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男48例,女4例,年龄29~70岁,病程15天~2年,左侧瘫28例,右侧瘫24例。2康复治疗方法2.1针刺:手足阳明·经配手足少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减重对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名中风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还配合减重训练治疗.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法、FAC评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针灸配合减重训练能有效帮助治疗中风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研究组采用强化躯干训练,使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BBS、FAC、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躯干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后遗症之一,笔者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相关的针刺治疗文献进行总结,从单纯针刺手法和针刺及其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刺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对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中西医结合中风单元中叶偏瘫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3组分别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在第1和第2疗程后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第l疗程后,各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较明显的增加(P〈0.05),A、C组明显优于B组(P〈0.05),C组又稍优于A组;第2疗程后,各组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更明显的增加(P〈0.05)。C组又优于A、B两组(P〈0.05),而A、B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持续的促进作用,针刺起效更快,两者结合运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