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血液的输注虽抢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仍可能引起血源性传染疾病和医疗纠纷。因此,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尽量避免因血液传播性疾病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五项检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2004年至2008年本院各科住院的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共计3 180例,均由临床科室抽取静脉血送至我  相似文献   

2.
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45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TP-ELISA)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9.2%,HCV阳性率0.62%,TP-ELISA阳性率0.55%,HIV为0%.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19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12.01%、HCV阳性率0.36%、HIV阳性率0.06%、TRUST阳性率1.09%.结论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受血者在输血前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传染病指标的感染状况和受血者的相关疾病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近4年的受血者4373例进行输血前4项检查。相关疾病的统计按照受血者的临床出院诊断进行统计。结果 4373例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查的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HBsAg19.41%、抗-HCV3.18%、抗-HIV1/20.11%、抗-TP1.17%。结论本组样本受血者资料分析表明,输血前4项检查中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同时还可以减少输血的医疗纠纷及隐患,有利于受血者的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颖  李彬  朱艳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4):275-276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019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12.01%、HCV阳性率0.36%、HIV阳性率0.06%、TRUST阳性率1.09%。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血者输血前5项血液指标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保证临床安全用血的前提下,对受血者作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有利于分清责任,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并可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笔者对本院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做了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9月的1721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8%,抗HCV阳性率1.20%,抗HIV阳性率0.02%,梅毒抗体阳性率1.38%。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机调查输血前患者4种血液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输血前患者HBsAg、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分析各项指标检出阳性的比率。结果1058例受血者经4项血清学检测,共检出阳性160例,其中114例患者为输血前未知已感染者,占血清标志物阳性的71.3%。结论为避免经输血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将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检测作为临床输血者输血前必查项目,有利于增加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输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但随之而来的经血传播疾病也应引起广大医患双方的重视。为了判断或分析血源性疾病的病因,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本院输血科自1998年开始对住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进行五项指标的常规检测,现将11374例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受血输血前HIV抗体结果,提高受血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抽取1807例受血输血前静脉血3mL检查HIV抗体。结果:在1807例受血的血样中发现4例HIV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输血前进行HIV抗体检测,可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受血用血的安全性,为因输血后感染爱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捡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生物防护与自我保护。方法对2487例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种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10.17%、抗-HCV0.48%、抗-HIV(1+2)0.00%、TRUST0.6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分析相关性传染病感染情况,以减少和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32 418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中共查出阳性标本4 863例(15.0%),其中HBsAg阳性4 460例(13.9%),抗-HCV阳性265例(0.82%),抗-TP阳性401例(1.24%),抗-HIV阳性67例(0.21%)。在HIV阳性标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感染情况,并以HCV的重叠感染率最高。另外抗-TP阳性率呈现逐年大幅上升趁势,而且感染人群中大部分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及加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危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输血前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 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拟接受输血治疗的6 890例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明确、病历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应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法、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于输血前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检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本研究检出ABO正反定型不符患者为370例(5.4%,370/6 890),其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发生原因按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免疫球蛋白(Ig)M类不规则抗体(32.4%,120/370),冷自身抗体(26.8%,99/370),冷抗体(16.2%,60/370),缗钱状凝集(11.1%,41/37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9.5%,35/370),抗原、抗体减弱(4.0%,15/370).②本研究检出不规则抗体患者为570例(8.3%,570/6 890),其不规则抗体按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复合抗体(44.0%,251/570),同种抗体(35.8%,204/570),冷自身抗体+温自身抗体(13.8%,79/570),类同种抗体(4.4%,25/570),药物性抗体(1.9%,11/570).③本研究出现交叉配血困难患者为610例(8.8%,610/6 890),其罹患的免疫性疾病按照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4.9%,213/610),结缔组织病(19.0%,116/610),系统性红斑狼疮(14.8%,90/610),类风湿性关节炎(9.0%,55/610),狼疮性肾炎(5.7%,35/610),强直性脊柱炎(5.2%,32/610)等.结论 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发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通过对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可尽早发现其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并且选择患者相合血液,进而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血液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1862例输血前和手术前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62例受检血清中,HBsAg阳性率占16.48%,抗-HCV阳性率占1.50%,抗TP阳性率占1.88%.抗-HIV不确定病例有1例.结论 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输血者与妊娠者阳性率差异性,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取静脉血3 ml离心,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和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输血患者与妊娠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8 432例患者病例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者30例,阳性率0.36%。其中5 288例输血者阳性16例,阳性率0.30%,3 144例妊娠者阳性14例,阳性率0.45%,两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2例,占6.67%,特异性抗体28例,占93.33%。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为:抗-M比率最高,占28.57%,其次是抗-D、抗-E、抗-C不规则抗体。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研究可为临床输血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从而为临床寻找新的相合血液争取时间,能够有力地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的分析处理方法和临床意义,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该院拟输血或手术备血的10 479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送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 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70例,阳性率为0.67%,其中有临床意义的抗体49例,包括血液病22例、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5例、肾病4例、其他疾病6例,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占79.6%,抗体鉴定确定自身抗体10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35例.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十分必要,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一定要做进一步的抗体鉴定,并选择无相应抗原的配血相合的血液输注.  相似文献   

18.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B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usion practic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due to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HIV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Our study was done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nd utilization of an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me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Delhi. We assessed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preoperative ABT amongst treating physicians from different specialties in a teaching hospital through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The utilization of this methodology in transfusion practice was estimated from records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Of the 150 doctors contacted 96 (64%) responded. Although 67.7% of them were aware of the technique and its advantages, only 21.8% used it for the patients under their care. In the preceding 24 months 133 (1.1%) of 12 090 blood collections in the transfusion service were from autologous donor-patients. Only one unit of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each patient, although 41.8% of them received  2 units of blood. Of the 11 123 patients transfused, 55 (0.49%) received the ABT. Thus only 55 (41.3%) of 133 total ABT collections were utilized. The study highlights that there is a general lack of awareness about ABT amongst physicians. This transfusion practice is rarely and inadequately used. The study was repeated the following year after an intensive intervention strategy was adopted. The results show a trend towards improvement in the practice of ABT.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proper organization, plann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nicians and blood transfusion personnel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n ABT programme,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and acute shortages of blood for transfusion.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腹膜透析技术及透析液的研究进展,着重强调了腹膜透析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