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疾病和住院无论对幼儿的心理还是生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幼儿住院期间因害怕吃药、打针和静脉穿刺往往会哭闹不配合。为了减轻患儿静脉输液时的疼痛,我们从消毒液、止血带、拔针方法等方面进行丁探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输液流程进行输液,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小儿静脉输液中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董晓娟  汪琪 《现代护理》2006,12(11):1040-1041
目的介绍移动式静脉输液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儿科近5年开展移动输液的情况,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移动输液方法有:怀抱法;担架法;推车法;木马法等.应注意对患儿和药瓶的保护,并备好急救药品.结论移动输液除可抢救治疗和转运患者外,还能使患儿得到心理安慰、感觉享受和身心娱乐.可在儿科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4.
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家长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输液提供参考,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 选择儿科门诊与住院静脉输液3 d以上患儿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患儿安全输液需求进行调查,共14项.以1~4分评分.得分越高即患儿家长对该项因素顾虑越大,其安全需求越高.结果 量表得分排在前5位的项目是:担心护士不能一次穿刺成功,(3.37±0.39)分;担心因患儿不配合导致输液外渗或断针等危险,(3.29±0.40)分;担心护士加错药,(3.21±0.39)分;担心护士配制药液剂量不准确,(3.17±0.38)分;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09±0.35)分.结论 儿科患儿家长对静脉安全输液的需求高.应加强儿科护士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实行输液告知服务,维护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静脉输液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根据循证护理改进的护理流程进行操作。采用Wo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2组患儿疼痛程度得分及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Wong-Baker及FLACC得分观察组分别为(2.16±0.38)分及(1.05±0.06)分,对照组分别为(4.34±0.59)分及(4.83±0.2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观察组为97.33%,对照组为80.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地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并提高了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减轻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方法 将200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进行输液,实验组(100例)在静脉穿刺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直刺法、手握手法、增大进针角度、从尺侧静脉进行穿刺;输液过程中调整头皮针角度;拔针时采用上下法和两点一线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时的疼痛感明显减轻(P<0.01).结论 实验组的方法能够减轻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98例静脉输液患儿,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49例,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循证组患儿FLACC1.04±0.05分,Wong-Baker2.15±0.37分,对照组患儿FLACC4.82±0.24分,Wong-Baker4.33±0.58分。对照组FLACC和Wong-Baker均明显高于循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是一种在不影响治疗效果条件下,能够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新型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但作为一种损伤性操作,常常引起疼痛,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信心。减轻输液时的疼痛利于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保证用药的顺利,促进患者健康。现对引起输液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移动式静脉输液法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儿科近5年开展移动输液的情况,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移动输液方法有:怀抱法;担架法;推车法;木马法等.应注意对患儿和药瓶的保护,并备好急救药品.结论移动输液除可抢救治疗和转运患者外,还能使患儿得到心理安慰、感觉享受和身心娱乐.可在儿科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医院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影响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原因以及改进工作的最佳方法,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方法收集静脉输液的相关因素。结果是否强制固定患儿、患儿血管显现程度、充盈度、家长陪伴人数对穿刺一次成功率有影响(P<0.01或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安抚和诱导,使患儿配合护士操作,对血管显现不清楚及充盈度差的患儿,要从技术角度重视和处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头斜面向下输液减轻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所致疼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住院患者136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第1天在患者的左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注设为对照组,第2天在患者的右手对称部位采用针头斜面向下进行静脉输注设为实验组。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评定患者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时的疼痛程度。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83.09%,实验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57.3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P<0.05)。 结论 针头斜面向下输液可减轻阿奇霉素静脉输注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静脉输液穿刺中缓解疼痛的效果,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舒适度。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在本院住院输液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按实验设计方法选择好静脉,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ml浸湿纱布,湿敷拟穿刺输液点3rnin后穿刺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的生理盐水4ml浸湿纱布湿敷穿刺点3rain行输液作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湿敷穿刺点3min后,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操作方式对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所致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d在患者左右手对称部位各静脉穿刺1次,两次分别采用常规固定加局部热敷和翻转针柄固定加中药包外敷。结果:采用翻转针柄固定加中药包外敷法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固定加局部热敷法(P<0.01)。结论:翻转针柄固定加中药包外敷能显著减少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所致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手势在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的差异,寻找输液过程中的最佳手势.方法 随机选择80例在手背输液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输液过程中选择3个时间段采用3种输液手势,第一时间段平放手指完全伸直、第二时间段平放松拳手指弯曲、第三时间段平放握拳,每个时间段为20 min.用马克盖尔法评定3组手势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情况.结果 与平放手指完全伸直组比,平放松拳手指弯曲组和平放握拳组的疼痛感增强;与平放松拳手指弯曲组比,平放握拳组的疼痛感明显增强.结论 在输液过程中平放手指完全伸直手势患者疼痛感最小,是输液过程中手放置的最佳手势;平放握拳手势疼痛感最强.  相似文献   

15.
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方法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程序,通过对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状况、护士操作技术、穿刺侧肢体状况、输入药物理化性质、室内环境、穿刺针和连接管、输液疗程和药物种类、患者一般状况的护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输液工具,改进操作技巧,给予适当的给药浓度、速度和输液顺序、严格护理留置导管、合理管理营养,每班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评价。如出现静脉炎的早期表现,立即进入静脉炎治疗护理程序。根据护理评估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给予体位、理疗、药物治疗等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比较2005年5月8日-6月30日(254例)与2006年同期(275例)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8%(2005年组)和11%(2006年组),P<0.05。2组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5年4月30日(26例)和2006年同期(22例)科室注册护士对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态度比较,χ2=14.11,P<0.01。结论对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可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程序,通过对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状况、护士操作技术、穿刺侧肢体状况、输入药物理化性质、室内环境、穿刺针和连接管、输液疗程和药物种类、患者一般状况的护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输液工具,改进操作技巧,给予适当的给药浓度、速度和输液顺序、严格护理留置导管、合理管理营养,每班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评价。如出现静脉炎的早期表现,立即进入静脉炎治疗护理程序。根据护理评估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给予体位、理疗、药物治疗等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2005年5月8日-6月30日(254例)与2006年同期(275例)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8%(2005年组)和11%(2006年组),P〈0.05。2组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5年4月30日(26例)和2006年同期(22例)科室注册护士对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态度比较,χ^2=14.11,P〈0.01。结论 对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可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静脉输液的风险环节及内容,为静脉输液管理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6-9月选择上海市1所大学护理学院及8所3级甲等医院专家共11名,采用函询法对专家进行2轮咨询,内容包括静脉输液的风险环节及内容。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应答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程度Cr=0.9318,变异系数〈0.5的指标占88%,最终确定的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由9项1级指标和26项2级指标、66项3级指标构成。结论通过研究形成完善的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可引导临床静脉输液护理实践者及护理管理者及时发现静脉输液风险所在,有助于静脉输液的管理和静脉输液护士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输液时针头直刺静脉减轻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慕珍 《现代护理》2006,12(8):694-695
目的探讨手背1/2附近静脉在输液时针头直刺入静脉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410例患者手背1/2附近静脉采用针头先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后刺入静脉(对照组),和采用针头斜面刺入皮下后直入静脉(实验组)的方法,分别观察2种穿刺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穿刺疼痛率、固定后返修率比较,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头斜面刺入皮下后直入静脉的穿刺方法穿刺疼痛程度轻,返修率低,是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方法,此方法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护协同模式对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静脉输液的工作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急诊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528例,根据其是否应用医护协同模式分为试验组(n=264)和对照组(n=264)。对照组应用标准化输液流程及护理等工作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医护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方式、输液并发症、对静脉输液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普通输液针占14.39%,对照组占24.24%;试验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18.93%,对照组占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68,4.161;P<0.05)。试验组输注液体外渗发生率为4.55%,药物不良反应为2.65%,均低于对照组的16.67%,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9,2.971;P <0.05)。患者满意度从(89.35±5.49)分提高至(97.47±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1,P<0.05)。结论应用医护协同模式可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并可加强医护交流,促进临床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锐  杜静  张霞 《天津护理》2007,15(1):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低钾病人对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轻度低钾病人、中度低钾病人、重度低钾病人补充相同浓度、相同滴速的钾溶液,15~30 min询问病人疼痛反应及其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采取适当护理。结果:轻度低钾病人出现疼痛的比率及疼痛程度明显高于中、重度低钾病人(P<0.01),重度低钾病人在补钾过程中对疼痛的耐受力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低钾病人对补钾耐受程度不同,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对改善低钾病人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