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作者就衢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与2015年2月~2016年10月实施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管道护理发生缺陷进行比较。结果: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心胸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危险因素及时排除,护理缺陷率显著减少。结论:PDCA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应用,可有效提高管道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8月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管道护理流程图,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住院天数。结果:患者住院天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警示性标识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未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的临床资料280例,同时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后的临床资料280例,两者进行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护理潜在隐患及患者满意度等比较。结果: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后,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护理潜在隐患较前均有所下降,患者满意度较前有所提高。结论:在心胸外科实施管道安全管理,能减少护理工作的潜在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原因以及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并探索相关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108例患者及其相关护理资料。结果:在及时地护理(治疗)以及心理疏导知道,全部患者精神障碍症状都消失。结论:在了解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和分析出现精神障碍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有效地预防精神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应用警示标识的价值。方法:收集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1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措施;另收集2012年6月之前收治1168例患者,未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措施。结果:实施警示标识后,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及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警示标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2%(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中实施警示标识管理,能提高患者管道治疗的安全性,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工星级管理模式应用在心胸外科中的价值。方法:医院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从2017年1月开始开展护工星级管理模式,将2017年作为实施后,而2016年护理管理中按照过去管理模式处理作为实施前,实施前后期间均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实施前护工生活照料、照看输液/管道、报告病情变化、协助病区外勤、协助护士工作等方面的评分,同时调查患者对护工工作满意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工在生活照料、照看输液/管道、报告病情变化、协助病区外勤、协助护士工作几个方面的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工工作满意率明显比实施前更高(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护工星级管理模式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护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工工作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警示标识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未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的住院患者68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实施管道警示标识管理的住院患者72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警示标识管理的实施,可使心胸外科住院患者的管道治疗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时可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神经外科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12月没有进行管道安全护理干预的管道安全问题,并与2010年1-1271实施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后的安全问题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71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干预前后对管道的名称、护理措施、潜在的并发症了解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后对管道的名称、护理措施、潜在的并发症认知情况好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用管道标识对神经外科患者管道进行安全护理干预,在提高护士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管道护理的风险识别和降低管道护理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护士长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术后疼痛反应的评估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研究,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由于刀口多在胸部,术后疼痛剧烈,常常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导致患者对止痛的依赖,延长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护士和医务人员应对患者术后疼痛负主要责任,因此迅速有效地减轻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显得极为重要。现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各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报的12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自拔管道10起(83.3%),管道滑脱2起(16.7%)。各种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患者评估不足、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有关。结论:为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并探索相关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心胸外科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治疗及护理、心理疏导,精神障碍均消失。结论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分析导致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精神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道标识在护理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642例使用管道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进行管道标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进行以下5个管道安全问题评价:管道滑脱、连接错误、管道堵塞、管道受压及扭曲、感染。结果:前者出现的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通过管道标识在临床的使用,使各种管道得到明显的标识,对护士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形成安全有效的预警机制,所以,管道标识使护理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事前控制,使管道护理更规范、更到位,实现了患者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心胸外科实施层级管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不同时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层级管理用于心胸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陈萍  吴肖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705-706
护理部主任:今天是由大外科系统护士长、 ICU护士长、心胸外科病房参加的联合专题查房,其目的:一是通过联合专题查房,了解各病区整体护理与专科护理的实施情况,以及患者是否真正满意在我院;二是增进科与科之间相互衔接,取长补短,以达到对患者真正实行整体化护理的要求.下面请大外科护士长兼心胸外科护士长主持查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实验组针对管道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管道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分析管道风险的发生因素。结果:实验组管道部分脱出、全部脱出、管道阻塞、夹闭管道风险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管道护理风险包括脑室引流管脱出、导尿管脱出、气管套管脱出、腰大池引流管脱出、导尿管夹闭,引起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引流管未及时固定、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结论:针对神经外科管道护理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降低管道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护士工作投入程度与目标达成度的相关性,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34名心胸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共包括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促进患者理解参与、开放性交流、患者尊重、团队角色、个人发展7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行为目标达成度越好,同时采用《工作投入量表》对护士的工作投入程度进行调查,共包括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投入度越高,采用perrson相关性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对数据处理,分析心胸外科护士工作投入程度与目标达成度的相关性。结果:心胸外科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总分平均为(161.4±17.9)分,工作投入总分平均为(50.4±11.2)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胸外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与工作投入程度呈正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主决策、开放性交流、促进患者理解参与是影响心胸外科护士工作投入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胸外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与工作投入程度呈正性相关,管理者应当根据心胸外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制度调整,提高护士投入程度,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岗位查检表在心胸外科护理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心胸外科自2018年1~6月,在常规岗位管理的基础上设计应用岗位查检表,依据护理岗位的要求和岗位工作内容的不同,制定对应的岗位查检表格,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为实施后;以2017年7~12月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医院心胸外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急救药品器械管理等方面的考核评分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查检表在心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强化护理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以点带面的综合方法在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应用,以促进以点带面的综合方法的持续改进,促进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方法:选取医院心胸外科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通过邮件形式来发放24份电子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心胸外科护士对中医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对中医护理的培训及建议等情况。结果:24名心胸外科护士中,年龄在31~40岁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本科学历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具有1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职称为护士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在24名心胸外科护士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适宜技术知识占比最多,大部分的护士都学习过一些中医适宜技术知识。在关于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心胸外科护士掌握最多的是属于穴位贴敷后出现的正常皮肤反应。70.83%的护士寻求中医适宜技术来治疗疾病,83.33%的护士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来调节过体质,58.33%的护士愿意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00%的护士乐观地认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未来发展有希望。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的目标上,100%的护士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80名患有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人,观察组有40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满意度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疼痛指数评分情况和SRSS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较差(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改善疼痛情况、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塑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有利于科室、医院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流程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胸外科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3月开始对心胸外科患者实施流程化健康教育模式,从实施该模式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90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流程化健康教育前后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之前也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优质护理中实施流程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护士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