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病多由于严重的精神创伤或长期的情绪过度紧张、劳逸失度为其主要原因,加之生活不规律等诱因,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则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自觉症状。但在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时均无阳性体征和结果。此病主要与七情和心、肝二脏为主的功能失调有关。现将笔者于1993~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官能症2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6例,女19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27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3个月,平均1.2年;中医分型:抑郁型20例…  相似文献   

2.
胃肠神经官能症属于中医“呕吐”、“痞满”、“嗳气”、“胃痛”、“腹泻”、“腹胀”等范畴,它属于功能性疾病,我们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在134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83例;年龄20~30岁者21例,31~40岁者61例,41~50岁者32例,51~60岁者14例,61~70岁者6例,平均42岁。1.2 诊断标准及分组情况 根据199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胃肠神经官能症”为依据,在134例患者中随就诊先后分组,针刺组43例,中药组42例,针药组49例。  相似文献   

3.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宏丽 《中医研究》1998,11(6):37-38
神经官能症是一组无大脑器质性病变基础的大脑功能失调性精神障碍。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古为今用、成方组合神经官能症属于中医郁证、不寐、脏躁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古人已有所论述。如《医经溯涸集·五郁论》中说...  相似文献   

5.
6.
我院1995年3月~1999年5月,应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珊  尹世起 《河北中医》1992,14(1):27-27
1989~1990年,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咽神经官能症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 20例中,男8例,女12例:20岁以下2例,21~40岁11例,41~60岁5例,61岁以上2例;病程在1年内4例,2~4年7例,5~7年5例,8年以上4例;口燥咽干8例,咽部异物感16例,情绪变化病情加重15例,舌质淡白8例,舌质红12例、舌苔白16例,舌苔黄4例,脉缓滑8例,脉弦12例,咽部充血10例;有滤泡增生4例,白细胞升高4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儿例;20岁以下2例,21~40岁10例,41~60岁6例6,1岁以上2例;病程在1年内4例,~4年9例,5~7年6例,8年以上4例;口燥咽干9例,咽部异物感15例,  相似文献   

8.
9.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患者多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神经症状的症候群。发病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从 1995年 1月至1998年 12月共治疗该病 4 0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1病人以心悸 ,呼吸困难 ,胸痛 ,胸闷和疲乏无力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常与体力劳动没有关系 ,而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 2慢性发病的患者常有失眠、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表现 ,急性患者常有精神刺激、高度紧…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萍  丁敏  王艳君 《四川中医》2006,24(3):101-102
目的:比较针刺与口服药物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主穴为中脘、足三里、太冲、神门,并辨证配穴;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病例有显著差异(χ2=4.423,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有较好疗效,且完全可靠,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5月共收治95例心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地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显著,中药组次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治疗难治性胃肠神经官能症验案山西省盂县中医院(045100)张东明临证见到一些胃肠神经官能症,病程长,症状明显,久治不愈。笔者称为难治性胃肠神经官能症。这些病例对一般西药支持、稳定神经功能药物和中医疏肝理气和胃治疗无济于事。几年来笔者采用大方复治法治...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河南中医》2003,23(8):63-64
胃肠神经官能症 ,又称“胃肠功能紊乱” ,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 ,目前临床尚缺乏特效药物。我们采用针灸方法治疗本病 70例 ,并与口服药物治疗的 5 6例进行对比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观察 12 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全部符合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诊断标准[1] ,并经胃镜、B超等检查 ,排除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肝炎等器质性疾病。将 12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5 6例。治疗组中 ,男 2 1例 ,女 4 9例 ;年龄 2 3~ 71岁 ;病程 0 .5~ 4月 ,平均1.85月 ;其中肝气乘脾型 30例 ,气郁化火型 2 5例 ,脾胃阳虚型 …  相似文献   

14.
贾文杰 《河南中医》2002,22(5):69-69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病人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神经症的症候群。发病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 :在 12 14名 30~6 0岁的人群中 ,本病的患病率高达 2 2 8% ;国内临床资料显示 :心血管疾病就诊病人中 ,大约 10 %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从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 ,共治疗此症 4 0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者 2 8岁 ,最大者 6 0岁 ;干部 12…  相似文献   

15.
胃神经官能症中医临床称为肝胃不和或肝气犯胃,常以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为发病基础,由于胃神经紊乱而导致。笔者从2002年5月-2005年4月,采用中成药舒肝丸与西药维生素B1、谷维素、胃复安等相结合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HAMA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7.6±2.5)、(17.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4,P=0.291);治疗后分别为(12.4±1.9)、(8.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P=0.000)。总有效率观察组90.3%、对照组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对照组2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3,P=0.375)。结论:西药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神经官能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赵东明  朱春燕 《陕西中医》1991,12(9):421-421
运用滞针术取神门透灵道、内关、足三里穴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8例,总有效率97.37%,体现了针术中“行针最为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0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8%,观察组总有效率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祖国医学针灸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有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病例许x.女,49岁,1994年3月7日就诊。主诉:自觉腹中有异物已一年。常感院腹胀满,得失气则舒,腹中之块如鸡蛋大,按之可移动,时隐时现。透视及胃镜检查均未见任何块状物,无器质性病变。曾跟中西药物60余天,症状未见改善。拟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试用针刺配耳压治疗,体外取内关、神门、肾俞、肝俞、足三里、太溪(均双侧)、中院直刺2寸,不提插,格转得气,耐受为度;耳穴取交感、心、脾、肾、内分泌,用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以病人感到疼痛能忍受为限,每日按压3~5次,每sd换贴1次。经一周治疗后诸症见减,共治疗40d痊愈,…  相似文献   

20.
甘草泻心汤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临床表现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常伴失眠、焦虑、健忘、注意力涣散等,临床缠绵难愈。我们自2000年3月~2005年5月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39例,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