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患者PICC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90例PICC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在患者入院时、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出院前5个阶段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90例置管患者对PICC概念的了解由入院时的3.3%上升至置管后的100%,置管成功率98.9%,最长置管231d,并发症发生率11.1%。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75例行PICC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对患者进行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对PICC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38例因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钱玉兰  陆勤美  张兰凤  孟云  黄胜 《护理研究》2014,(11):4032-403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38例因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98例使用PICC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为(150.85±17.35)分。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情况、有无长期照顾者、疾病认知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共同解释自我管理能力总变异量的28.60%。结论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处于较好水平,但仍有患者未能掌握PICC自我管理技能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重视文化程度低、经济情况差、无长期照顾者的患者,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教育,以提高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each-back方法对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握球依从性和正确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行PICC置管的初发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Teach-back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追踪导管使用情况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ICC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135例肿瘤患者日常携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自我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相关信息获取、携带锻炼运动及携管日常生活等PICC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结果肿瘤患者PICC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总分为(152.45±18.12)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异常情况处理、相关信息获取等项目得分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其他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长期由专人照顾、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均为影响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P0.05)。结论针对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长期由专人照顾、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这些影响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38例因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 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需应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置管后至拔管(含化疗间歇期)均在医院住院,接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置管后于化疗间歇期带PICC进入家庭休养,由社区护士或肿瘤科护士到家庭进行导管护理,每周1.2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的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7/36),其中发生感染2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2),其中发生导管阻塞2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0.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到社区接受导管护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黄玲 《当代护士》2017,(11):156-158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对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自护能力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置管期间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接受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及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导管滑脱、导管破损、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肿瘤化疗PICC患者自护能力,降低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的最佳护理对策。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4例并发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分类,2例上肢肿胀、疼痛患者经彩超诊断为静脉血栓,2例患者导管外露部分肉眼可见明显回血,导管腔完全阻塞,无上肢疼痛、肿胀,判断为导管内血栓。结果 2例静脉血栓患者予拔管,经溶栓、抗凝治疗,患肢肿胀、疼痛消失;另2例患者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处理后管腔再通,继续使用,随访观察,无其他部位栓塞症状。结论 PICC并发血栓形成要预防在前,早发现,早治疗,科学护理,以确保PICC留置的安全性,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患者化疗结束后PICC闲置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PICC化疗的621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化疗结束后PICC闲置36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肿瘤患者化疗结束后PICC闲置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PICC闲置时间7~30 d者发生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入部位、医疗付费方式、化疗次数及人际交往为导致PICC闲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结束后PICC闲置发生率较高,且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需注意对影响PICC闲置发生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总结5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并发症,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总结5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并发症,提高 PICC 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留置 PICC导管期间的并发症。[方法]对入住我科的100例接受PICC置管并行静脉化疗的肿瘤病人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PICC置管肿瘤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高,尤其是首次接受置管、老年病人、高学历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其他人群。[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肿瘤病人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江月来  吴福才  黄春兰 《全科护理》2013,(33):3132-3133
探讨安全使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通过制定PICC维护操作流程、建立完整的维护档案、在不同阶段对病人及家属实施规范、安全的管理,有效降低了肿瘤综合治疗病人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提高病人置管期间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寻找预防PICC导管堵塞的有效护理措施,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对521例PICC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输入液体成分、封管间隔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堵塞有无相关性。结果521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堵塞39例(7.49%),其中完全性堵塞21例(4.03%),部分性堵塞18例(3.45%);男性28例(7.78%),女性11例(6.9%);〈45岁9例(6.21%),≥45岁30例(7.98%);输液期间导管堵塞25例(4.8%),其中输入大分子药物堵塞20例(11.83%)、小分子药物堵塞5例(3.45%),输液间隙期导管堵塞14例(2.69%),其中间隔1d封管堵塞4例、间隔2d堵塞4例、间隔3d堵塞6例;导管留置时间〈60d者发生堵塞11例(5.79%),留置时间≥60d者堵塞28例(8.46%)。PICC导管堵塞与患者年龄、性别、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入的液体成分、输液间隙期封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0,9.847;P〈0.01)。结论患者输入的液体成分、输液间隙期封管时间与导管堵塞有相关性,针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PICC通畅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被普遍使用、推广,尤其适用于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由于化疗存在长期性,肿瘤化疗患者常带PICC导管出院,出院后由于各种原因未按时维护导管而致堵管、脱管、感染等发生[1]。良好的遵医行为是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2],患者遵医行为差与健康教育有直接关系。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3]。目前,病区开展健康教育多以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CSQ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98,P〈0.01);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t=5.38,P〈0.01),“自责、回避”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t=3.58,P〈0.05),而“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39,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应对技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