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市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预警干预信号,进一步给予心理护理,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产后抑郁症筛查量表(PDSS),对2012年3-4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产后第3天,符合入选条件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300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发生产后抑郁的初产妇43例,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14.3%。年龄20-25,26-30,31-40岁及40岁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0.00%,14.97%,12.00%,0.00%,不同年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5);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00%,9.09%,10.53%,17.68%,不同文化程度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4,P〈0.01);是否为北京常住、是否母乳喂养初产妇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母乳喂养是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在初产妇中易发,且产后抑郁症好发因素为:低年龄、高学历、母乳喂养不好、非本市常住人口。提示妇产科护理人员重视此类初产妇,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保障初产妇的心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日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日本东京地区以及中国河南地区医院及社区抽取产后半年内的产妇587例,其中中国产妇352例,日本产妇235例。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 12)对中日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及精神痛苦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52例中国产妇31例检出有抑郁,检出率为8.81%。235例日本产妇有7例检出有抑郁,检出率为2.98%;中国产妇GHQ- 12病例检出率亦显著高于日本产妇。分娩方式、有无工作、有无人照看孩子以及精神痛苦水平是影响中日两国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结论 中国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高于日本产妇,其中无工作是影响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顺产、有人照看孩子、精神痛苦水平低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0例产后6周的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为(108.08±21.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孕妇学校学习、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后抑郁和年龄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产后6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变异的60.9%;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及产后恢复训练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l~10月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258例初产孕妇门诊随机、病房按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30例,有效回收问卷分别为124例和125例,其中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及产后恢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观察两组孕妇入院前及产后6周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产后抑郁3例,发生率为2.42%;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11例,发生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孕产期进行合理的放松训练及产后恢复训练可有效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和产科因素,探讨导乐护理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2011年5~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3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护理分娩组(130例)和常规护理分娩组(260例),导乐护理分娩组由固定助产士为初产妇提供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护理。采用产妇围产期一般情况调查表和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筛查产后抑郁患者,分析产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和产科因素。结果:常规护理分娩组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9.62%,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包括无职业、教育程度低、新生儿性别为女、妊娠合并疾病及计划外妊娠。导乐护理分娩组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62%,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包括无职业、新生儿性别为女及妊娠合并疾病。结论:采用导乐护理分娩可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对教育程度低和计划外妊娠的初产妇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36 h、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分别为(4.25±4.26)分、(5.45±2.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7±4.42)分、(7.87±3.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36 h、6周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18.2%、6.1%,明显低于对照组31.4%、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状的检出情况,探讨影响产后抑郁的因素并做好相应护理。方法选择2008年6-12月在彭泽县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39例,分别在孕晚期、产后6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因素、孕产史、孕产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包括自产、剖宫产)及孕妇心理准备等。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孕妇分为产后正常组(对照组)和产后抑郁组(观察组),对2组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状检出率30.5%(73/239)。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与公婆同住、不良孕产史、孕妇个性、孕期焦虑、孕前及产后家庭支持度和孕期心理准备得分,经分析,诸因素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心理状况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一个预测因子;家人对孕妇的关心和孕期心理准备充分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不良孕产史、个性不稳定、个性内向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在孕期进行产后抑郁易患人群的筛查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产后抑郁的概述,分析了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生物性因素、家庭因素、患者本身的因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并归纳总结了产后抑郁的护理对策,主要心理护理、家庭支持、有效的沟通、落实优质护理、开展人性化导乐陪伴分娩于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时实践和科研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以及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等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观察两组孕妇产后2 w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产后2w抑郁症3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症8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孕产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并分析产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40例初产妇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480例,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围产期指导、心理护理及产后护理。术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初产妇进行抑郁调查。结果:初产妇普遍存在抑郁情绪,干预组发生抑郁25例,对照组发生抑郁5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生产的初产妇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接受母婴保健的产后延续护理模式,分别于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及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产褥感染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EPD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EPD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行产后延续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产后抑郁心境,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同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产褥感染率,增强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杜培侠 《系统医学》2021,(4):149-151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导乐陪伴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及预防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0月在该院入院分娩的1000例初产妇纳入该组研究中,将1000例产妇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500例,对于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护理陪伴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后7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二次生育经产妇及初产妇产后抑郁现状,比较抑郁风险的差异,并探讨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7-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市某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的613例产妇(二次生育经产妇175例、初产妇4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产妇抑郁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2,95%CI(0.520,1.600)]。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良好是二次生育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市、产后情绪困扰、配方奶喂养、喂养困难、自己父母为主要照顾者是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配偶同住、配偶为主要照顾者、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关系良好是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保护因素。结论二次生育经产妇及初产妇均存在较高的产后抑郁风险,为促进产妇心理健康,医护人员应为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陆虹  郑修霞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31-733
目的探究目前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0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呈中度负相关的关系(r=-0.44,P<0.01).在社会支持的4种类型中,情感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轻度负相关(r=-0.16,P<0.01),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分别与产后抑郁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31,-0.35,-0.45,P<0.05).结论增强初产妇的社会支持,尤其是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可以防止或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因胎儿异常引产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10月湖南省某医院产科收治的因胎儿异常选择引产手术的11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易感性人格类型量表等,调查胎儿异常引产孕妇产后抑郁、社会支持以及易感性人格类型得分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胎儿异常引产孕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总分(10.61±3.771)分,产后抑郁检出率为42.98%;居住地、文化水平、孕周、体质指数、社会支持利用度、组织性、表达性等7个因子进入产后抑郁的多元回归方程,共同解释总变异的54.4%(F=20.235,P0.001)。结论胎儿异常引产孕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个体的居住地、文化水平、孕周、体质指数、社会支持利用度、组织性及表达性是其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给予此类孕妇以针对性的护理指导,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产期全程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孕产期保健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产期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常德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研究影响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从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特征、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32名产妇进行调查。 结果 ①本研究产后抑郁量表得分(13.56±3.98)分。②学历、家庭条件、居住条件、是否计划外妊娠、新生儿评分、喂养情况、产前焦虑和社会支持均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论 应针对易导致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给予产妇针对性护理,重视孕期心理卫生保健,给予产妇重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诱发初产妇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24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尿失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4例初产妇产后6个月内出现尿失禁,发病率为6.28%。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现居住地为农村、文化水平低、经常便秘、会阴裂伤、产后未进行缩肛锻炼、产后母乳喂养、自然分娩初产妇尿失禁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有压力性尿失禁是初产妇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产后进行缩肛锻炼是初产妇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剖宫产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能够降低初产妇尿失禁发病风险。针对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初产妇,应加强产前指导及产后缩肛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初产妇443例中以参加导乐陪伴分娩者225例为研究组,未参加导乐陪伴分娩者218例为对照组,产后第3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4.2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所提供的服务和环境使初产妇心身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明显降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张、恐惧、疼痛引起的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