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当日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4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3.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3例2~10d症状逐渐缓解,1例溶栓治疗中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和输注刺激性药物带来的痛苦,而由于留置PICC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却不能忽视^[1,2]。我科自开展PICC技术至今已有11年历程,曾有患者置管后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局部感染或过敏等情况,但发生静脉血栓较少见,现将发生1例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前日或当日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392例患者中7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1.79%,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10d症状均逐渐缓解。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前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544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7d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记录78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与116例传统的浅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作比较。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较浅静脉化疗患者显著降低(P=0.023)。78例PICC置管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出现导管堵塞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送人困难2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感染2例,接触性皮炎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4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安全,成功率高。相比传统浅静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患者于化疗当日行H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4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3.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3例2~10d症状逐渐缓解,1例溶栓治疗中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结论肿瘤患者H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科住院的254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9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254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3.5%(9/254)例;9例并发静脉血栓中,肺癌5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胃癌各1例;9例中7例拔除PICC管,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患者于化疗前行PICC置管,并给予观察与护理。结果 544例患者中3例发生静脉血栓,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7d症状逐渐缓解。结论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在抗凝和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及栓子脱落导致其他部位栓塞的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PICC术后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38例行PICC术后出现静脉炎(2级静脉炎13例,3级静脉炎15例,4级静脉炎10例)的血液肿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早期湿热敷、紫草油外涂、TDP治疗仪照射及抬高患肢等。结果13例2级静脉炎患者经湿热敷3 d后得到恢复;15例3级静脉炎患者外涂紫草油、TDP治疗仪照射3~5 d后疼痛消失,红肿、硬结消退;10例4级静脉炎患者经以上处理7 d后疼痛消失,红肿消退,触摸静脉无条索状。无一例因出现静脉炎而发生计划外拔管。结论对PICC术后出现静脉炎的患者,早期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计划外拔管,延长PICC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观察接受榄香烯乳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结果后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减低、程度显著减轻。说明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对防止榄香烯乳静滴致静脉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 sertedce ntralca theter,PICC)实施化疗,在穿刺、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预防及护理措施,以便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回顾6例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6例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抗凝、溶栓治疗,有效的护理,血管均再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导管、置管静脉的选择及专业护理是预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但PICC置管有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常见部位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等。2008年7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肿瘤科2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级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术后PICC患者静脉血栓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术后PICC置管患者使用相同的血栓风险评估表筛查风险等级,将血栓风险等级中的中风险、高风险分别排序号,设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92例,其中中风险、高风险分别46例.对照组两个风险等级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风险者,给予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肿瘤患者通过PICC应用化疗药物,采用合理选择静脉、正确掌握送管技巧、沿穿刺静脉涂喜辽妥或赛肤润保护静脉、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做好维护等措施预防静脉炎。结果:本组7例患者发生Ⅰ级静脉炎,2例患者发生Ⅱ级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为7.5%,经积极治疗,9例静脉炎全部治愈。结论:采取合理的方法可以减少经PICC应用化疗药物时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血液病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采取局部护理、管路护理等,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安全。结果:本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9 d~10个月,插管成功率100.00%。其中颅内出血致死亡1例(1.67%),输注两性霉素B造成堵管2例(3.33%),3M贴膜过敏致穿刺点周围红、肿、痒4例(6.67%),体外留置管连接处破损3例(5.00%);其余50例(83.33%)均顺利完成化疗,拔管后穿刺口愈合。结论:经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可长期多次使用,减轻患者痛苦,且护士可独自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1].为降低其导管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2007年7月~2009年10月,我科对36例PICC置管患者在更换贴膜时采取贴膜塑形法更换贴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就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其目的是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保护外周血管,减少输液治疗的不良反应,减轻痛苦,为治疗和护理创造方便。20世纪90年代后期,PICC被美国BD公司引入中国,广泛用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在置管及维护期间会出现一些与之有关的并发症,常见的有静脉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导管漂移或脱出等。其中最严重的是静脉血栓。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1]。我院行PICC置管2500例,出现右心房血栓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为降低其导管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2007年7月~2009年10月,我科对36例PICC置管患者在更换贴膜时采取贴膜塑形法更换贴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有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目前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最常见的是机械性静脉炎。我科于2010年6月30日出现了1例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现将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式置管方法对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新式置管法和传统置管法分为新式置管和传统置管两组,每组各100例.新式置管组: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做好置管前评估,置管成功后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导管,术后静脉置管处皮肤给予预防性热敷3 d,做好置管后的各种护理.传统置管组:按照PICC使用指南留置,用普通透明贴膜固定导管,给予置管后的各种护理.两组均于PICC置管后48 h开始收集各组静脉炎发生例数作对比.结果 新式置管组发生9例静脉炎,发生率9%;传统置管组发生37例静脉炎,发生率37%.两组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置管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置管组.结论 采用新式置管法可降低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对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