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cervical lymph node,cN0)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7年5月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χ2检验,分析隐匿性转移与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111例cN0口腔鳞癌患者中,总隐匿性转移率为27.03%(30/111)。cN0口腔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越高。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舌鳞癌颈转移的发生规律以及对cN0 (临床不怀疑转移 )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 通过对4 39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舌鳞癌的总体转移率为 4 2 14 % ,cN0 患者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 2 6 6 6 % ,舌鳞癌的隐匿性转移与肿瘤T分期等密切相关。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原发灶的大小等综合考虑分析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病例口腔鳞癌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Cn0病例颈部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患侧全颈淋巴清扫的194例Cn0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Cn0口腔鳞癌总体隐匿性转移率为38.1%(74/194),转移灶最常累及Ⅰ~Ⅲ区,Ⅳ区转移率仅为1.5%(3/194),未见Ⅴ区转移. 110例Cn0舌癌中, 6例表现为转移灶直接累及Ⅲ区的跳跃性转移,未见Ⅳ区跳跃性转移;T3、T4期舌癌多表现为累及多个颈部分区的"弥散性"转移.结论 Cn0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适合行选择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6):417-420
目的 :探讨c N0口腔鳞癌患者颈部Ⅱb区淋巴结的微小转移情况。方法 :对94例c N0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标本中的419枚Ⅱb区淋巴结半连续切片,进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分析。结果:419枚Ⅱb区淋巴结中,常规病理检查为阳性的2枚转移淋巴结,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均呈阳性;其余417枚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淋巴结中,仅有1枚淋巴结发现了两处约为1.0 mm×0.5 mm及0.7 mm×0.8 mm大小的微小转移灶。结论:c N0口腔鳞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的转移率很低,建议早期c N0口腔鳞癌患者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颈部Ⅱb区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的舌体鳞状细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和与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探讨cN0患者的颈部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N0舌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隐匿性转移的发生率和转移规律。结果 94例cN0舌癌中,病理检查证实颈淋巴结转移者39例,其中T1~T4期肿瘤的转移率依次为28.6%,35、0%,56.5%和60.0%。高分化和中低分化舌癌的转移率分别为23.1%和54、6%。原发灶生长方式为外突型、溃疡型和浸润型病变的转移率依次为13.3%,27、3%和60、8%。单个淋巴结转移者19例,多个淋巴结转移(累及一个或多个颈部分区)者20例。共有55个颈部分区检出阳性淋巴结,各区转移频率依次为:Ⅰ区,32.7%(18/55);Ⅱ区,41.8%(23/55);Ⅲ区,23.6%(13/55);Ⅳ区,1、8%(1/55),未见累及Ⅴ区者。结论 ①原发灶的病理分级和生长方式可以作为术前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参考因素。②高分化的T1期病变可行颈部观察,但对于分化程度较低、生长方式呈浸润型或溃疡型者宜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T2~T4期病变须行同期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③建议对cN0舌癌行扩大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清扫Ⅰ~Ⅳ区),避免全颈淋巴清扫术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N0口腔鳞癌患者颈部Ⅱb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 :对2008-01—2011-03期间就诊的,94例c N0口腔鳞癌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原发灶切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单独分离Ⅱb区淋巴结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在94例患者的102侧颈清标本中,22例患者的22侧颈部发生了转移。仅有1例舌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累及Ⅱb区,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5%,该患者还伴有颈部Ⅰ、Ⅱa区转移。结论:cN0口腔鳞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建议cN0患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时,可酌情保留颈部Ⅱb区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7.
硬腭、上颌牙龈、上颌牙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于口腔其他部位,目前能够指导上颌鳞癌治疗的文献较少,迄今仅有1个研究小组撰文强调上颌鳞状细胞癌cN0患者的颈部处理。但对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行为的阐述仍显欠缺.该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临床早期舌体鳞癌患者的回顾研究,探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和严密观察2种治疗方式的合理应用.方法 收集132例cN0早期舌体鳞癌病例,根据颈部处理方案分为颈清组(71例)和观察组(61例),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 颈清组和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83.4%.颈清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N0口腔癌患者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单纯原发灶切除治疗的105例cN0口腔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以颈淋巴结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cN0口腔癌患者中有34例(32.38%)在随访期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最早在术后3个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体征,最晚为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为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发时段。年龄、性别、肿瘤病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等因素均不是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N0口腔癌患者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有较高的比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规律有较强的隐匿性和复杂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因素来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临床早期舌体鳞癌患者的回顾研究,探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和严密观察2种治疗方式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132例cN0早期舌体鳞癌病例,根据颈部处理方案分为颈清组(71例)和观察组(61例),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颈清组和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83.4%。颈清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83.3%,观察组T1、T2病例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58.3%。T2以3.0 cm为界,观察组T2b生存曲线较T2a下降趋势明显。低分化病例的生存曲线较高分化和中分化显著下降。结论T1期的cN0舌体鳞癌颈部可严密观察;小于3.0 cm的T2病例仍可采用严密观察,如果病理分化差可考虑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大于3.0 cm的T2病例应采用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4(3):197-197
该文旨在研究口腔鳞癌患者基因诊断为颈淋巴结阳性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21例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术中共取得495枚淋巴结。使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方法(mutant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MASA)检测其p53突变状况。结果:在476枚组织学阴性的淋巴结中.44枚通过MASA方法诊断为转移。在19枚组织学阳性的淋巴结中,基因诊断均为阳性。10例淋巴结病理阴性病例及11例淋巴结病理阳性病例中,分别有4例和9例基因诊断存在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12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正常组)的血清SCC-Ag水平,并对其中60例OSCC和60例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CC-A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SCC-Ag在OSCC诊断、治疗疗效中的意义.结果 OSCC组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P=0.002),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组(P=0.001).OSCC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为43.3%(39/9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0 1).OSCC患者TNM晚期的术前SCC-Ag水平的表达高于早期水平(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后SCC-Ag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化疗前后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然而,在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C-Ag对维吾尔族OSCC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在评价治疗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Minamitake Anri Murakami Ryuji Shiraishi Shinya Yoshida Ryoji Sakata Junki Hirosue Akiyuki Kawahara Kenta Yamana Keisuke Nakayama Hideki Kitajima Mika Sakamoto Fumi 《Oral Radiology》2022,38(3):438-442
Oral Radiology -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ole of preoperative 18F-fluorodeoxyglucose (FDG)-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predicting late neck metastasis in... 相似文献
14.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11例口腔颌面部其他恶性肿瘤、45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以及70例正常人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鳞癌组SCC-A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正常组(P<0.01)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组(P<0.05)。SCC-Ag可作为口腔鳞癌患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时辰化疗联合动脉化疗、动脉化疗与常规化疗三者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5例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联合动脉化疗组32例,动脉化疗组32例,常规化疗组31例.比较卡铂联合5-Fu化疗2个疗程后三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组和动脉化疗组的疗效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1);联合组和动脉化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利用卡铂联合5-Fu作为化疗方案的时辰化疗联合动脉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可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在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侵犯(ECS)在各淋巴结分区的浸润方向的差异性。方法:纳入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57例。对淋巴结ECS方向的差异性及ECS与病灶T分级、浸润厚度、分化程度,淋巴结大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30例发生ECS,发生ECS的淋巴结共78个(转移阳性淋巴结共174个),ECS在淋巴结浅面的发生频次为66,深面为51。其中Ⅰ区发生ECS者29个淋巴结,浅面ECS频次为26,深面为13(P<0.05)。其他各区ECS的浸润方向差异无显著性。ECS发生率与原发灶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原发灶浸润厚度(P<0.05)、肿瘤分化程度(P<0.05)及淋巴结直径(P<0.01)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部Ⅰ区淋巴结浅面发生ECS的概率较深面大。颈淋巴结ECS的发生率与口腔癌肿瘤浸润厚度、淋巴结直径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预测转移的有效指标.方法 选择100例口腔鳞癌患者,记录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T分期、N分期等临床指标;选择肿瘤细胞浸润深度、浸润方式、病理分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肿瘤的粘附力、基底膜的连续性、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增殖等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这些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浸润深度、平均血管密度、VEGF、PCNA和E-CD染色阳性细胞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E-CD、PCNA和VEGF的表达程度、肿瘤血管平均密度是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术前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包膜外扩散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74例,回顾淋巴结的病理切片,观察包膜外扩散的发生率,随访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患者中,有32例(43.2%)发现有包膜外扩散,无包膜外扩散和有包膜外扩散两组患者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47.6%和75.0%,颈部复发率分别为9.5%和46.9%,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和37.0%.结论 口腔癌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发生率较高,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尤其是颈部复发明显相关,并且显著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在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30例口腔鳞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鳞癌23例,低分化鳞癌7例;其中8例术前诊断已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将病理报告为阳性的32个淋巴结及152个阴性淋巴结重新切片,应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作为免疫标志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结果:经CK(AE1/AE3)单克隆抗体标记后,32个转移淋巴结均呈阳性反应;152个阴性淋巴结,有4例共7个淋巴结内可见CK(AE1/AE3)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细胞呈单个或呈簇状散在于淋巴结内,淋巴结结构完好。所检出的4例病例中,高分化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各2例,其中2例术前已经发现颈部有肿大淋巴结,7个微转移之淋巴结中,颌下区2个,颈深上4个,颈深中1个。正常淋巴结呈阴性反应。结论:采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AE1/AE3)作为免疫标志物检测隐匿性转移淋巴结,有利于早期发现微小转移灶,为口腔鳞癌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