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使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研究YMDD变异发生与肝功能损伤和HBV复制水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120例以常规剂量(100mg/d)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周抽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定量)水平,对24周HBV DNA阳性的17例患者血清样本,以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血清中YMDD变异是否存在,并分析该变异发生和ALT、HBV DNA的关系。结果 (1)120例入选患者治疗24周时有17例患者HBV DNA仍为阳性,除外治疗前已存在的1例感染变异病毒,基因芯片共检出7例变异,变异率为5.8%。其中纯变异2例,YIDD变异1例,YVDD变异1例,混合变异5例,其中YMDD/YVDD变异3例,YVDD/YMDD变异2例。(2)变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ALT定量水平与非变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变异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与非变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基因变异发生对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临床疗效及病毒的变异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病人按 3∶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每日服拉米夫定 10 0mg和安慰剂各一片 ,12周以后全部服拉米夫定每日 10 0mg ,持续到 10 4周。定期检测ALT、HBVDNA、HBeAg和抗 HBe。用PCR后直接测序方法检测YMDD变异。结果  75例病人完成 2年试验。 12周时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HBVDNA阴转分别为 47例 (80 % )和 4例 (2 1% )。 10 4周时 48例 (6 4% )HBVDNA保持阴转。血清转换 19例 (2 5 .33% ) ,8例 (10 .6 6 % )HBeAg已转阴 ,抗 HBe还未转阳。在治疗前ALT值为 <1ULN、>1~ 2ULN、>2~ 5ULN、>5ULN的病人中 ,血清转换率和e抗原转阴率分别为 5例 (13 .15 % )、6例 (33 .33% )、5例 (38.46 % )、3例(5 0 % )和 6例 (15 .78% )、6例 (33 .33% )、11例 (84.6 0 % )、4例 (6 6 .6 6 % )。治疗前和 10 4周时的ALT中位值分别为(71.82 7± 71.6 2 7)U/L和 (34.2 6 7± 31.415 )U/L(P <0 .0 1)。 36例发生YMDD变异 ,总变异率为 48%。变异和非变异者的ALT中位值分别为 (4 5 .0 5 6± 40 .90 3)U/L和 (2 3.6 2 7± 12 .6 9)U/L(P <0 .0 1)。HBVDNA中位值分别为 (2 86 .6 2 5± 482 .877)和 (10 2 .44 8± 380 .2 5 )mEq/ml。血清HBeAg转阴分别为 10和 17例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HBV变异多发生于活性最强、包含第546-575位氨基酸的C区段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位点,亦涉及第501-545位氨基酸的B区段。YMDD位点是HBV逆转录酶的活性部分,属高度保守序列。在HBV 的逆转录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朱玫  姚光弼  钱又宏 《肝脏》2002,7(2):82-83,86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治疗的结果。方法 定期观察44例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长期应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项目包括临床表现、ALT、SB、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 DNA及YMDD变异情况。结果 88例病人服拉米夫定3年,共有51例出现YMDD变异。48周、104周和168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21.7%、48%和68.4%。44例继续用药病人按变异后ALT的变化分为3组:ALT值<1ULN(16例)、>1-5ULN(21例)和>5ULN(7例);HBV DNA中位值分别为0.88、200.93和537.70mEq/ml;血清转换分别为7、1和1例。与无病毒变异组的血清转换率61.1%相比,变异后ALT正常组43.8%(P>0.05),变异后ALT异常组为7.1%(P<0.01)。结论 拉米夫定对大多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病人仍有效,但须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72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9、12、18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DNA定量水平、两对半等指标。结果72例CHB患者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未检查出YMDD变异,治疗9、12、18个月分别检出YMDD变异8例(11.1%),17例(23.6%),28例(38.9%),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另外用药前HBVDNA定量〉108copies/ml与HBVDNA定量〈108copies/ml相比YMDD变异率显著升高(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YMDD变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数组 ,特殊处理芯片载体。用点样法制备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在本院住院治疗病人中选择 3 0例服用拉米夫定后 ,可能出现YMDD变异的病人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检测分析 ;同时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上述 3 0例病人血清标本进行双盲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域测序对照。 3 0例服药后HBVDNA反跳病人中 ,基因芯片测得HBVYMDD变异 2 1例 ,其中YVDD变异 11例。YIDD变异 10例。HBVDNAPCR直接序列测定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YVDD、YIDD变异 ,同PCR直接测序法比较 ,准确率达 10 0 % ,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产生YMDD变异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近年来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 2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YMDD基因变异情况 ,并对其变异发生率及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一、患者资料2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我院门诊与住院就诊的病例。男性 192例 ,女性 78例 ,年龄 14~ 68岁 ,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d ,服药时间 5~ 2 4个月不等 ,用药前 ,其中HBeAg阳性者为 2 5 4例 ,16例HBeAg阴性 /抗 HBe阳性 ,所有患者治疗前HBVDNA均阳性。二、检查项目与方法(一 )YMDD检测 将含野生型YMDD及变异型YVDD、YIDD的乙型肝炎病毒基…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YMDD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可能诱导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变异多发生于活性最强、包含第5 46~ 5 75位氨基酸的C区段酪氨酸 蛋氨酸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YMDD)位点 ,亦涉及 5 0 1~5 45位氨基酸的B区段。YMDD位点是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逆转录酶的活性部分 ,属高度保守序列。在HBV的逆转录过程中 ,YMDD位点中的YM能与模板的核苷末端的糖基相作用 ,影响寡核苷酸与模板链的结合。YMDD变异是第 5 5 2位蛋氨酸 (M)被缬氨酸 (V)或异亮氨酸(I)所取代 ,变成M5 5 2V与M5 5 2I[1] 。两者可单独存在 ,M5 …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株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有效药品用于临床已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因YMDD变异株的出现,又使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复杂化。目前尚无理想的抗YMDD变异病毒治疗方案,我们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株CHB近两年,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YMDD变异类型及时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P基因发生YMDD变异的类型和出现时间。方法 取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由阴性再次转为阳性33例患者及HBV DNA始终保持阳性达一年或一年以上2例患者的血清,经PCR扩增HBV的P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分析HBVP基因的YMDD变异。 结果 14例出现YMDD变异,其中6例YVDD变异,4例YIDD变异,3例YI/VDD混合变异,1例YI/MDD变异。变异出现时间平均为(11.07±3.65)个月,最短5个月,最长7个月。其中YIDD为(10.00±1.41)个月,YVDD为(11.67±4.41)个月,YI/VDD为(13.33±3.31)个月,三种变异类型的出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F=0.543,P>0.05)。3例YMDD变异后拉米夫定加量至200mg/d,未能消除变异病毒。 结论 拉米夫定抗HBV感染后变异有多种形式,包括YIDD、YVDD、YI/VDD、YI/MDD。变异发生时间一般在治疗后(11.07±3.65)个月。变异类型与用药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相关性HBV变异对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马秀云  蔡皓东 《肝脏》2000,5(2):78-79
目的 进一步探讨拉米夫定相关性HBV变异对患者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mg/d的82例患者在第104周按其发生变异程序分为完全变异、部分变异和无变异3组,分别进行肝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 在第104周,F和M组无1例HBcAg阴国专,而N组有18例HBeAg阴转 ,11例cAg/抗-HBe血清转换;拉米夫定相关性HBV变异发生后ALT可增高,完全变异组H BVDNA水平明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发生YMDD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徐蓓  程新建 《肝脏》1999,4(3):141-143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的检测方法,对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出现耐药的病人进行检测。方法从88例治疗病人中选择10例服用该药后HBVDNA转阴(<1.6pg/ml),52周时又反跳≥20pg/ml的病人,用 PCR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分别对 0周和 52周标本进行 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域的测序。结果 10例服药52周后HBV DNA反跳病人中7例测得HBV YMDD变异。其变异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YVDD有5例,有核苷酸A741→G,均伴有A669→C的变异。第二种类型为YIDD有2例,有核苷酸G743→T,其中1例还有T781→C。结论少数病人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可能和HBV YMDD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及e抗原相关多重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HBVYMDD基序、影响HBeAg分泌的多重变异情况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拉米夫定治疗9~30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YMDD基序、G1896A、A1814C、A1762T和G1764A(BCP双突变)单碱基变异检测。结果 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平均治疗18个月时,22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8例发生多重变异,包括G1896A3例、A1814C2例、G1896A A1814C、BCP双突变、BCP双突变 G1896A多重变异各1例,单纯YMDD变异和前5例联合变异均为HBeAg阳性,而后3例多重变异则为HBeAg阴性,其中1例多重变异继续治疗3个月后转变为单纯YMDD野生株阳性,同时伴有HBeAg的复阳。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存在YMDD及HBeAg相关多重变异的优势病毒株可能是HBVDNA复阳、同时伴有HBeAg阴转的原因之一,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eAg阴性时应监测其可能的相关变异。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耐药与HBV YMDD变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YMDD变异之间关系。对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YMDD耐药基因变异检测。 10 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HBVDNA阴性 6 3例 (6 1 8% ) ,39例阳性 ,其中HBVYMDD变异 2 2例 ,变异率为 5 6 4 % ,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9- 17个月和 18- 30个月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 1 7%和 70 % ,HBVYMDD变异组ALT为 (5 9 94± 8 6 0 )U/L ,显著高于无HBVYMDD变异组的 (5 0 6 0± 6 12 )U/L。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YMDD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YMDD变异是HB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30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re estimated to have chronic HBV infection. Ten percent of these patients will die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1]. Nucleoside analogue therapy allows safe, long-term suppression of HBV and is a major mile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Lamivudine, the f irst of these agents approved worldwide, effectively su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