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项酶活性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ILDs: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8例和结节病(Sarc)12例与9例正常对照者的BALF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分类计数BALF细胞成份。结果(1)IPF组BALF中各项酶活性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SOD和GSH-PX降低,ACE和LDH升高)(P<0.05);而Sarc组仅见ACE明显增高(P<0.05)。(2)BALF-ACE与Sarc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BALF中SOD、GSH-PX、ACE和LDH活性测定,有助于进一步探讨ILD发病机理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BALF-ACE对判断Sarc活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脂多糖亲和力及其临床意义姚德厚,王宇明,汪耕祥,顾长海,李梦东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内毒素/脂多糖(LPS)通过LPS结合蛋白(LBP)与单核/吞噬细胞结合致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合成、释放是其致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关于重...  相似文献   

3.
CD14在LPS介导KuPffer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感染,特别是脓毒血症(sepsis)至今仍是造成临床患者发生多脏器损伤(multipleorgansdamages,MOD)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造成MOD的重要机制是内毒素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phagocytesystem,MPS)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NO等产生的介质病.Kupffer细胞(KC)占整个MPS的80%~90%,是体内最大的固定巨噬细胞群;KC位于肝血窦内,与从肠…  相似文献   

4.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DNA断端标记法(TDT法)测定PBL在体外培养24小时的凋亡发生率,并观察用脂多糖(LPS)和金葡菌肠毒素B(SEB)刺激PBL后24小时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患者急性加重期的PBL体外培养24小时后凋亡率(29.94%±11.24%)高于缓解期(11.04%±3.86%)及健康组(9.28%±2.55%),加入LPS及超抗原SEB刺激后,缓解期患者的PBL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CPHD患者PBL凋亡率与病情有关,应用外源性刺激原可引起PBL的激活诱导凋亡(AICD)。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所致肝细胞损害机制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所致肝细胞损害的机制,以乳酸脱氢酶(LDH)及噻唑蓝染色(MTT)为细胞毒性指标,利用Wistar大鼠肝细胞进行了LPS及其介质TNF等的肝细胞损害机制研究。结果发现:LPS、TNF-α、IL-1、IL-6等对肝细胞LDH漏出及MTT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LPS、LPS/TNF-α加入肝细胞-Kupffer细胞混合培养组后有所变化;经GalN/LPS体内作用后分离的Kupffer细胞与正常肝细胞混合培养,加入LPS、TNF及LPS/TNF-α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P<0.0l),多粘菌素B及抗-TNF能分别完全和部分阻断此效应;经LPS或TNF-α体内作用后抽取的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肝细胞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P<0.01)与MTT显著降低(P<0.05),经56℃灭活后此细胞毒性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LPS及其介质TNF无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而经其活化的Kupffer细胞可能引起一系列瀑布效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卡氏肺孢子虫虫体负荷与肺损伤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PC)虫体负荷与肺损伤的关系。采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每周两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连续8~13wk,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模型。共计14只大鼠PCP诱导成功,测定支气管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IV型胶原(M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来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和脂多糖 (LPS)对体外培养的吸烟大鼠小气道平滑肌细胞Bcl 2、Bax和凋亡的影响 ,以探讨其对小气道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 :小鼠抗大鼠Bcl 2单克隆抗体 ,小鼠抗大鼠Bax单克隆抗体 (美国SantaCruz公司 ) ,TUNEL试剂盒 (德国宝灵曼公司 ) ,PDGF(Dr MarshaA惠赠 ) ,LPS(美国Sigma公司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  相似文献   

9.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15名正常人及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情况,以及铜仿膜和血仿膜、醋酸盐和碳酸盐透析液对PBMC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MHD患者PBMC在LPS刺激下,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铜仿膜透析组,血透5min时IL-1β、TNFαmRNA的表达达高峰,与透前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生物活性或蛋白质水平也相应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及透前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仿膜组IL-1β、TNFα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碳酸盐与醋酸盐组无明显差异。提示LPS是引起PBMC产生和释放IL-1β、TNFα的重要因素;铜仿膜透析器亦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明大黄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机制,观察大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L929细胞生物活性测定法,观察了大黄素和地塞米松对27例CR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结果:CRF患者PBMC在有、无脂多糖(LPS)刺激下均较正常对照组产生TNF明显升高,大黄素、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CRF患者的PBMC产生TNF升高的原因之一。提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和高糖饮食对脑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皮质脑电图(EEG)的影响及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关系。方法对49只兔分别给予1%胆固醇、10%糖水和标准食3种饮食共5周,行颈总动脉结扎或颈内动脉栓塞,同时同点连续记录皮质EEG和每30分钟测1次rCBF,并提取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薄层层析(TLC)和测定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血脂。结果(1)标准食兔较栓塞组rCBF及皮质EEG总能量和平均频率显著降低(P值<0.01),糖水组与标准食组相似;(2)各组皮质rCBF与EEG总能量呈显著正相关;(3)胆固醇食兔栓塞组和结扎组缺血侧rCBF及EEG均显著降低,血浆和LDL中LPO含量显著增高,LDL的TLC分析示有较多X带形成。结论长期高胆固醇食导致血浆和LDL中LPO及X带增多,oxLDL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缺血时rCBF和EEG能量和频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饮用0.03%硫代乙酰胺(TAA)四个月复制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肝硬化大鼠模型,观察TAA与TAA+内毒素(LPS)对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与肝组织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TAA组与TAA+LPS组大鼠血浆与肝组织的TNF α、 ET-1、 NO、 MDA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内毒素可加剧肝纤维增生并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4.
脂多糖和抗炎药物对肺血管内巨噬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抗炎药物地塞米松(DEX)和阿斯匹林(ASA)对NFκB的影响。方法用改良法分离、培养猪PIM,设正常对照、LPS刺激、DEX和ASA干预组,共4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检测PIM核提取物NF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NFκB活性于刺激后05~4小时、TNFα含量于刺激后1~2小时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在刺激后1小时呈显著正相关(r=0.991,P<0.01)。DEX组和ASA组NFκB活性、TNFα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LPS可诱导PIMNFκB激活,并进而导致TNFα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加;DEX和ASA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减少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调查了江苏海门农村25-74岁自然人群869例,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S)。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随WHR水平升高,TC、TG、LDL-C、FB  相似文献   

16.
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亲和免疫吸附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TNF)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以61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免疫吸附组(27只),颈静脉注射自制脂多糖(LPS)100×108cfu·kg-1后1小时开始血液灌流,通过含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uTNFα)单克隆抗体的吸附柱,灌流时间2小时;(2)致伤组(27只),颈静脉注射LPS,无吸附柱,仅有相同血量的体外循环;(3)对照组(7只),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无吸附柱,仅有体外循环。通过亲和免疫吸附清除循环TNF,观察了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白细胞数的变化以及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免疫吸附组能有效清除循环TNF、BALF中TNF及IL8水平较致伤组显著降低(P<0.0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指标明显改善(P<0.01),存活率提高(P<0.01)。结论免疫吸附清除循环TNF,能有效地保护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不同体质对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重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23例老年人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及消瘦4组,检测血压、空腹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肥胖及超重组较正常体重及消瘦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增高(均为P<0.05),主动脉径(AoD)、左房径(LA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径(EDD及ESD)及心肌质量(LVM)增加(均为P<0.05)。SBP、DBP均与体重、BMI、TC、LVM及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与EPFV)之比值(A/E)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或0.001),DBP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LVM、APFV及LAD均与BMI呈正相关(均为P<0.01),EPFV与BMI呈负相关(P<0.05);射血分数(EF)、年龄、BS与SBP呈正相关(P<0.05、0.001及0.01),与DBP呈负相关(P<0.05或0.001)。结论体重是影响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重要因素;EF、年龄、BS是分别影响SBP及DBP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肺泡巨噬细胞(AM)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气道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始动细胞[1]。脂多糖(LPS)通过与AM上CD11c/CD18和CD14两种受体结合[1,2],导致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升高,最终引起炎性介质的合成分泌,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而AM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升高又影响膜上CD11c/CD18和CD14两种受体的表达[3]。由于CD18表达于所有细胞上,我们仅观察了硝苯地平在体外对LPS诱导的AM胞浆游离钙水平变化及CD11c和CD14表达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10例慢支缓解期患者经结合临床病…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76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po)A1、B、E。结果TC、TG、HDL、LDL、LP(a)、ApoA、ApoB各项在急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BV、PV、PAgt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V及PAgt分别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脂异常、高凝与高粘度血症构成了老年脑梗塞发病的重要环节,血脂的变化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裸DNA重组质粒pCD-SjFABPc在体外转染HepG2细胞以及质粒DNA免疫鼠肌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应用该质粒进行DNA免疫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DNA转染法将pCD-SjFABPc转染贴壁细胞HepG2,G418加压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细胞并传代培养,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目的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将pCD-SjFABPc质粒肌注免疫BAL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