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24h动态检测脑卒中血压变化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尤其是夜间血压变化及其类型的不同,认为24h动态检测血压对卒中类型、机理及治疗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淑霞 《广东医学》2012,33(20):3110-3111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80例(对照组)和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非杓型比例和晨峰现象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测量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入选240例受试者分为6组,分别是血压正常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单纯高血压组60例(男51例,女9例),合并心脏损害35例(男30例,女5例),合并脑损害27例(男21例,女6例),合并肾脏损害31例(男28例,女3例),合并多脏器损害27例(男19例,女8例)。对所有入选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每个受检者至少提供36组数据,所获24h血压参数做下列统计:(1)24h平均血压;(2)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3)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靶器官损伤组与血压正常组昼夜节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4h动态血压有明显昼夜节律者较失去昼夜节律者更不易出现靶器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的影响.方法:选42例Ⅰ~Ⅱ级老年高血压患者,停服降压药1周后,服氯沙坦50~100 mg/d,共12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T/P比值,血压负荷(BPL),平滑指数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结果:①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各时点、24 h、日、夜间平均SBP、DBP及BPL,其总有效率达80.9%;②氯沙坦对SBP和DBP的T/P比分别为68.3%和79.7%,SBP、DBP的平滑指数分别为1.22±0.31,1.35±0.40;③对夜间血压>16/10.7 kPa的高血压患者;能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对于夜间血压正常者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④24 h的SBP、DBP下降幅度与治疗前明显相关,r分别为0.811和0.796(P<0.01);结论:氯沙坦能24 h平稳降压,无夜间过渡降压的危险,能有效控制晨间血压高峰,且基础血压越高,降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廖耀云  林柏 《华夏医学》2003,16(6):794-796
目的:观察比较短效钙离子拮抗剂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影响。方法:采取单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34例轻中度高血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试验前2周停用任何降压药,氨氯地平组给予服氨氯地平5mg,早上8点服,1次/d,药物治疗2周后未达标者增至10mg;硝苯地平组服硝苯地平10mg,3次/d(采用常规1次/4h的方法,即8点、12点、16点),治疗时间6周。治疗前后用24h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监测。结果:两药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效果,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24h平均血压,特别是能降低凌晨高血压,且夜间无过度降压作用。结论: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但氨氯地平24h降压更平稳,有较好的谷峰比。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 :选择我科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1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 2例 ,行首次 2 4 h动态血压监测后开始服用卡维地洛 ,初始剂量为 12 .5 mg,每日口服 1次。治疗开始后每日服药前测卧位血压 1次 ,若血压控制不满意 ,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 4周结束时重复行 2 4 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和治疗 4周结束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 :经 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 ,显效 37例 (88.10 % ) ,有效 4例 (9.5 2 % ) ,无效 1例 (2 .38% ) ,总有效率 (97.6 2 % )。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 (DBP)谷峰比值分别为 6 3%和 6 5 %。结论 :本观察发现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确切 ,有效率为 97.6 2% ,有满意的谷 /峰比值 ,副作用少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韩宏程  胡小蕊  刘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41-1142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选择我科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行首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后开始服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口服1次.治疗开始后每日服药前测卧位血压1次,若血压控制不满意,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4周结束时重复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经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显效37例(88.10 %),有效4例(9.52 %),无效1例(2.38 %),总有效率(97.62%).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谷峰比值分别为63 %和65 %.结论:本观察发现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确切,有效率为97.62 %,有满意的谷/峰比值,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h动态血压及节律的变化,对42例AMI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42例AMI患者中35例(83.33%)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呈非杓型),其心率变异性(HR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其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血压监测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自身血压情况和控制效果,同时也是早期识别高血压异常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社区血压监测方式包括诊室血压、随访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目的 比较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的差异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推广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5月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169例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电子病历获得其24 h动态血压(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比较其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随访血压与诊室血压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值<0.400)。结论 要精准监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需要诊室血压、随访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相结合,并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正确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评估糖耐量异常(IGT)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单纯EH患者74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IGT合并EH患者74例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BP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0.12±0.03)、白天收缩压标准差(15.28±2.63)m/nHg和变异系数(0.13±0.02)、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值(131.12±10.73)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0.09±0.01)、(13.19±2.25)mmHg、(0.10±0.02)和(128.15±10.52)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对于EH患者的BPV有明显影响,EH合并IGT患者在治疗时,除了要采取降压治疗外,同时还应该关注BPV的调节,积极改善体内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司乐平)对广西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选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开放法,停用原来降压药物2周后随诊血压(CBP)仍≥160/95mmHg(1mmHg=0.133kPa)者口服拉西地平4—8mg/d共4周,期间不服用其他降压药。结果治疗4周后随诊血压(CBP)降低总有效率为88%,动态血压曲线明显降低,谷峰比值收缩压为65.2%,舒张压为61.1%。结论国产拉西地平4—8mg/d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的降压作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法 ,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2 0例WHOI~II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经安慰剂洗脱 2周后 ,口服卡维地洛 4周 ,剂量为 2 0~ 40mg/d ,一次服。治疗前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 (Spacelab 90 2 0 7型 )各测 1次动态血压 ,并计算谷 /峰 (T/P)比值。结果卡维地洛主要降低白天血压 ,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分别下降8 2 %和 8 5 %。对夜间血压降压作用不明显 ,清晨血压基本回复治疗前水平。卡维地洛给药后心率减慢 ,降低幅度也是白天大于夜间。 2 0例病例中 ,有效病例 9例 ,SBP和DBP的T/P比值分别为 6 1 3%和 39 8% ,未达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对每日一次给药的降压药规定的T/P比值标准。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控制白天血压 ,但在清晨降压作用不明显。建议给药剂量最好每日两次 ,每次 10~ 2 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孕妇偶测血压中的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产妇组偶测血压的收缩压(SBP)及24 h动态血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P<0.01);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率为100.0%,明显高于24 h动态血压的诊断率25.0%(P<0.01);初产妇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为12.22%,明显低于经产妇组的63.33%(P<0.01).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方便更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动态血压24h监测观察厄贝沙坦降压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4 4例 ,厄贝沙坦 75~ 15 0mg ,最大量 30 0mg ,每日 1次口服 ,共用 4周 ,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结果 治疗前后 2 4h平均血压、夜晚和白昼的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值自身对照有显著差别 (P <0 .0 1)。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 /峰比值分别为 0 .6 5± 0 .2 3和 0 .70± 0 .2 4。结论 厄贝沙坦降压效果确切 ,服用方便 ,每日 1次可在 2 4h内稳定控制血压。有较好的谷 /峰比值 ,是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 4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周以上 ,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 2 .5mg/d ,连续用药 4周。每周观察其诊所血压 ,如降压疗较差 ,加量至 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 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所血压 (P <0 .0 5 )。动态血压结果显示左旋氨氯地平有降低 2 4h血压 (P <0 .0 5 )。治疗前后的血压曲线呈分离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作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可有效降低诊所血压和 2 4h血压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24hMPP)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56例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34例糖耐量异常、血压正常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24小时平均脉压(AMBP)、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E),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24hMPP、24hSBP和24hM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该组的LVM1、CCA-IMT和UA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的24hMPP与LVM1、CCA-IMT和UAE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0.41、0.38,P<0.01)。结论24h动态脉压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行24小时动态脉压测定,控制脉压,将有利于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高血压(HP)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筛查出586例IGT者,分析其血压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在该人群中,HP的患病率为36%,女性(36.83%)高于男性(34.92%)(P&gt;0.05).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P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结论 IGT阶段HP患病率为3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退(IGT)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的新标准筛选IGT患者496例(即IGT组),糖耐量正常人群1514例(即对照组),并对两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C/HDL-C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IGT患者组的FBG、TG、T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C、LDL-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GT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