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 (以下简称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因长期服用磺脲类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结果  1个月后空腹血糖由 (13.3± 2 .7)mmol/L降到 (7.2± 2 .0 )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由 (16 .6± 3.3)mmol/L降到 (10 .6± 2 .3)mmol/L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减少胰岛素抵抗 ,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肥胖患者 33例 ,均诊为初发型高血压病、冠心病或脑梗死。对其分别予以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服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 ,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影响血糖和血脂的药物。坚持治疗 30例 ,检测其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  8周后餐后 2h血糖由(11.82± 2 .72 )mmol/L降到 (7.74± 1.1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由 (8.2 7± 2 .5 8) %降到 (6 .36± 1.32 ) % ;空腹胰岛素由 (2 7.93± 9.32 )U/L降到 (15 .4 5± 3.5 6 )U/L ;餐后 2h胰岛素由 (172 .2 4± 5 2 .95 )U/L降到 (10 1.80± 38.83)U/L ,血清胆固醇由 (6 .5 2± 1.82 )mmol/L降到 (5 .0 2± 1.6 4 )mmol/L ,血清甘油三酯由 (3.12± 1.2 0 )mmol/L降到(2 .19± 0 .8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由 (4.2 8± 0 .4 0 )mmol/L降到 (2 .95± 0 .5 1)mmol/L ,脂蛋白 (a)由 (0 .39±0 .12 )g/L降到 (0 .2 8± 0 .2 0 )g/L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OGTT在FBG正常时诊断IGT和DM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正常时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的发生规律.方法:研究对象为排除了已确诊的糖尿病、急性疾病、外伤手术、急、慢性肝病、妊娠妇女及其它患有影响糖代谢疾病患者的健康体检者.根据其OGTT试验服糖后2h血糖(2hP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DM组、IGT组、正常组.结果:在FBG正常(4.0~6.0mmol/L)时,有91例DM,占DM组(292例)的31.2%,占FBG正常例数(3071例)的2.96%;有466例IGT,占IGT组(514例)的90.7%,,占FBG正常例数的15.2%.结论:高血压、超重、年龄大于40的患者即使FBG≤6.0mmol/L,也应以餐后2h血糖(2bPG)或OGTT试验来筛选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4.
75g葡萄糖口服1h后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红  王红漫  杜玲 《重庆医学》2004,33(2):269-270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中口服后1h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依据OGTT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耐量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糖尿病组(DM组).结果 54例IGT组中有17%的人2hPBG≥7.8mmol/L<11.1 mmol/L, 而口服后1h血糖(1hPBG)已经>11.1mmol/L.IGT组的FBG、1hPBG、2hPBG均较DM组明显低(P>0.05).1hPBG却较NGT组明显升高(P<0.05),2hPBG虽较NGT组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IGT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较NGT组稍有降低,1h胰岛素已明显低于NGT(P<0.05),但2h水平却较之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 IGT组患者,由于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使 OGTT中的1hPBG明显升高达到11.1mmol/L.因而应该重视餐后1h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与其他糖耐量水平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差别,比较IGT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Hcy、ET的变化.方法 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组70例,2型糖尿病(T2DM)组45例.将IGT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及干预治疗前后的Hcy、ET水平.结果 (1)NGT、IGT、T2DM患者中,Hcy及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年龄、三酰甘油(TG)、OGTT 120 min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ET水平与空腹血糖(FBG)、OGTT 2 hPBG、HbA1c、总胆固醇(TC)、TG呈正相关(P<0.05).(2)二甲双胍组血浆Hcy、ET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ET水平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逐渐升高;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随着糖脂代谢的改善,血浆Hcy、ET水平也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糖代谢特点。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  15 6例冠心病患者OGTT于 0 .5、1、2h血糖水平分别为 11.3± 0 .6mmol/L、 8.6± 0 .3mmol/L、6 .4± 0 .5mmol/L ,较对照组血糖 8.7± 0 .5mmol/L、8.0± 0 .4mmol/L、5 .3± 0 .3mmol/L明显升高 (P <0 .0 0 0 1)。44例 (2 6 .3% )存在糖耐量低减 (IGT) ,36例 (2 3.1% )合并糖尿病。结论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糖耐量低减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XL  Lu JM  Pan CY  Mu YM  Dou JT  Ba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74-677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糖耐量低减(IGT)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以便指导制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糖耐量正常(NGT)者、10例IGT者和20例新诊断T2DM者的CGM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CGMS平均血糖值、血糖值标准差、血糖≥7.8mmol/L时间百分比等逐渐升高(均P<0.05),CGMS血糖谱波动幅度逐渐增加。(2)IGT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餐后109min±32min,全天血糖≥7.8mmol/L时间为3.0h±0.8h;新诊断的T2DM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92min±22min,全天血糖≥11.1mmol/L时间为12.6h±1.3h。IGT组和新诊断T2DM组中,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快、幅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1)CGMS检查能比较准确地显示IGT者和新诊断T2DM者动态血糖波动规律,有利于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2)IGT者全天持续约3h血糖≥7.8mmol/L。(3)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峰值增高,血糖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瑞易宁或瑞易宁联合二甲双胍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 )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1 2 6例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平均体重指数BMI为 2 5 1kg/m2 ,平均年龄 5 3 6岁 ,6 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 4 0例 (32 % )。 77例 (6 1 % )为空腹血糖很高的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 ,4 9例 (39% )既往曾用非瑞易宁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 ,平均病程 7 2年。接受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间平均半年以上 (0 3~ 2 2年 ) ,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体重变化 ,了解低血糖事件及患者自觉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经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 ,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FPG由 (1 1 7± 3 0 )mmol/L降至 (6 8± 1 8)mmol/L(P <0 0 0 1 ) ,既往曾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FPG由 (8 8± 2 6 )mmol/L降至 (7 3± 2 1 )mmol/L(P <0 0 1 ) ,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达标率 (系指FPG≤ 7 0mmol/L)分别为 88% (P <0 0 0 1 )和 6 3%(P <0 0 0 1 ) ,体重平均下降 3 8kg和 0 9kg,轻度低血糖反应有 7例 (5 6 % ) ,96人 (76 % )自觉健康状况改善 ,1 0 2人 (81 % )对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结论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是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日)干预治疗,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①86例病人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两组差异显著(P<0.01)。③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分析本次所有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本次60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6.0±0.9)mmol/L,餐后2h血糖值(6.9±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9.2±2.9)mmol/L.相关血糖平稳,基本达标.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轻度腹泻,2例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效果、治疗安全都有保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