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不同临床和病理分型对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临床和病理分型与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993年至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98例病例资料。结果临床分型Ⅰ型34例,Ⅱ型60例,Ⅲa型27例,Ⅲb型33例,Ⅳ型19例,Ⅴa型6例。Ⅴb型19例。病理高分化腺癌35例,中分化腺癌52例,低分化腺癌54例,三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5、11、5.5个月;病理切缘阴性者与切缘阳性者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手术并发症出现率41.4%,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据临床分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病理切缘阴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鹰  钱崧青 《普外临床》1991,6(3):170-173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1988~1996年我院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癌26例中肝门部胆管癌16例占61.5%.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0~76岁,平均58.6岁.切除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岁.全组病例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平均134.7 μmol/L(27.9~238.9 μmol/L).  相似文献   

4.
根据Klastin的经典观点,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生长缓慢,淋巴转移率低,预后与组织学类型相关性差。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对HCC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宗病例分析发现,低分化和中分化腺癌占HCC半数以上,并且肿瘤分化程度、神经浸润、淋巴转移与HCC预后密切相关,这些特点更符合消化道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2-01—2016-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随访结果、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R0切除31例,R1切除22例。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术后1、2、3 a生存率分别为78%、47%、20%。术后发生并发症36例。死亡2例(3.8%),其中1例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MODS。单因素Log-Rank检测结果显示,RO切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A19-9、AST、血管侵犯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是否根治性切除有关。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有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32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13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腺癌121例,占91.7%;黏液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鳞癌2例,未分化癌4例,共占8.3%。121例腺癌高、中、低分化分别占24.0%(29/121)、35.5%(43/121),40.5%(49/121)。高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7.7%和20.8%,低分化腺癌为57.1%和53.1%。低分化腺癌转移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40.0%、15.0%和45.8%、16.7%、0%。高中分化腺癌生存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结论:低分化腺癌在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分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病理的分化程度与肿瘤的侵袭能力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的现代外科临床问题五三五医院外一科杨晓发综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李开宗审校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肝外管癌的58%(1)。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复杂的毗邻关系,曾被视为无法切除的肿瘤。以往的手术切除率仅10%,未经...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 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肝门部胆 管癌具早期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的特 性,故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 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 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 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进展,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的选择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病人就诊时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该病的治疗方式,但其手术切除难度大,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现代影像医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10年来“计划性肝切除”和“第四肝门”理念逐渐由临床实践中提炼出来,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分型和分期系统较为庞杂,包括改良Bismuth-Corlette分型,Gazzaniga T分期,Blumgart T分期,美国纪念Sloan-Kattering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a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T分期,Mayo分期系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欧洲肝胆胰协会分期(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European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EHPBA),以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Japanese Society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JSHBPS)分期,各分期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和优缺点,本文就HC常见的分型和分期系统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影响,并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2005年2月间收治的1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7%、53.3%、20.0%。35例行非根治性切除术,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7%、8.5%、2.9%。40例行姑息性手术引流,其6、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5%、20.0%、2.5%。22例行ERCP+支架治疗,其6个月的生存率为59.1%(无超过1年者)。术后生存期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残癌情况、肿瘤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有淋巴结转移时“就近转移”较常见。结论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准确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努力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31例(53.4%,31/58),平均减黄9d,减黄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25)μmol/L,与减黄前的(292±103)μmol/L及未减黄组术前的(382±174)μ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减黄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32/58);减黄组为58.1%(18/31),未减黄组为51.9%(14/2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影响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肝切除,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为TB>340μmol/L。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的风险性较高;术前胆红素过高易引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是否减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112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影响,并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2005年2月间收治的1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7%、53.3%、20.0%。35例行非根治性切除术,其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7%、8.5%、2.9%。40例行姑息性手术引流,其6、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5%、20.0%、2.5%。22例行ERCP+支架治疗,其6个月的生存率为59.1%(无超过1年者)。术后生存期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残癌情况、肿瘤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有淋巴结转移时“就近转移”较常见。结论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准确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努力提高手术切除率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rom both the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viewpoints,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is crucial for the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The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is the most advantageous form of PTBD. Despite some advantages, 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 is contraindicated for preoperative biliary decompression. Pertinent multiple catheterizations using PTBD result in an accurate diagnosis of cancer extent, and produce effective relief of jaundice, as well as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olangitis. This, in turn, permits a rational surgical strategy and improve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is achieved by tube cholangiography through the PTBD catheter and by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ography are also recommended to diagneous extramural invasion of cancer. Prevention of 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 multifactorial approach that combines several elements may provide sufficient data for determing the safe limits of surgery and for predicting 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PTP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is intractable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71例肝门胆管癌病例资料.结果 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提示,血清CEA水平(x2=14.56,P=0.004)、手术方式(x2=22.49,P<0.001)、TNM分期(x2=12.31,P=0.005)与肝门胆管癌预后显著相关.血清CEA升高者和正常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1±5.6)个月和(10.6±7.4)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单纯引流及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7.1±9.6)个月、(10.6±4.2)个月、(7.4±2.5)个月、(3.4±1.4)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期、II期、III期、IVa期、IVb期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8.5±5.9)个月、(16.7±10.0)个月、(13.2±8.7)个月、(10.9±7.4)个月、(8.3±6.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血清CEA正常、根治性手术切除、分期较早的患者肝门胆管癌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p27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4例肝门部胆管癌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7表达的阳性率为77.2%,以低表达为主。p2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淋巴转移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5)。p27蛋白高、低及阴性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4个月、72个月与65个月。p27蛋白低表达组与缺失组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高表达组生存曲线。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中p27的表达是反映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对术后生存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113例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理资料,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38例,低分化腺癌38例,黏液腺癌4例,其他类型15例。高、中、低分化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10.9%,18.8%,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能力高分化腺癌最弱、中低分化腺癌较强,黏液腺癌最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转移对术后生存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o CC)及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4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外科手术切除的94例Co CC、ICC病例资料。其中,Co CC 28例,ICC 66例,通过术后病理鉴别ICC及Co CC,从病史及病理资料方面分析两种类型胆管癌的临床特点。结果 (1)在病史和血清学检查方面,ICC大多合并胆管结石或胆管炎病史,术前血清CA19-9较高,而Co CC则肝硬化背景较常见、术前血清AFP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方面,ICC易发生神经侵犯、而Co CC肿瘤病灶数目较多等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淋巴结转移较易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两类肿瘤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Co CC的中位生存期较ICC长,Co CC的1、3年生存率较高。而ICC更容易在术后早期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 C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早期复发与ICC有所不同,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内在的病理机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