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不对称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导致其形态的变化。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髁突体积和表面积,观察单侧后牙正锁对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29例成年单侧后牙正锁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从门诊检查者中选取32例成年正常咬合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无经正畸治疗史。拍摄锥束CT,用Mimics10.0软件对髁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锁侧髁突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非锁侧(P<0.05),实验组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单侧后牙正锁患者双侧髁突对称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不对称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导致其形态的变化。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髁突体积和表面积,观察单侧后牙正锁对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29例成年单侧后牙正锁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从门诊检查者中选取32例成年正常咬合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无经正畸治疗史。拍摄锥束CT,用Mimics10.0软件对髁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锁侧髁突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非锁侧(P〈0.05),实验组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单侧后牙正锁患者双侧髁突对称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年单侧后牙反[牙合]髁突的体积与表面积差异。方法选择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后牙反[牙合]成年患者25例为实验组,健康成人正常咬合35例为对照组,拍摄颅颌面CBCT影像,应用Mimics10.0进行髁突的重建与体积和表面积的测量,分析。结果成年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反侧髁突的体积与表面积明显小于非反侧(P〈0.05)。成年单侧后牙反[牙合]组的不对称性指数也显著高于正常咬合对照组(P〈0.05)。结论成年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髁突发育不对称,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发育,提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应尽早矫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髁突形态的对称性。方法选择2008至2013年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收治的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骨性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矫治前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髁突高度(CH)、升支高度(RH)以及(CH+RH),计算CH、RH以及(CH+RH)的不对称指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CH及(CH+RH)的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锁牙合侧CH、RH及(CH+RH)均大于非锁牙合侧,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髁突形态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75例恒牙初期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X线头颅侧住片,测量其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之间均存在相关性;4项测量指标变异程度不同,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变异系数分别为0.66,0.44,0.09和0.05.结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在评价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时具有一定准确性,而APDI值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左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法评价(牙合)垫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常(牙合)40例(对照组)以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40例(试验组),其中应用(牙合)垫治疗1个月者10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左侧方运动中左右侧髁突最大空间位移[(12.19±2.12)mm和(13.36±1.3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8.89±1.51)mm和(9.87±0.57)mm],P<0.05,非工作侧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位移量[(3.07±0.64)mm和(8.18±0.5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1.57±1.02)mm和(6.21±0.42)mm],P<0.05和0.01;髁突位移5 mm时左右侧矢状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分别为(56.94±6.26)°和(60.64±8.04)°,左右侧水平髁道倾斜度(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TCI)分别为(14.39±6.19)°和(15.21±6.89)°;均大于正常组[(45.27±6.53)°、(43.17±4.53)°、(3.01±1.39)°和(2.82±1.32)°,P<0.05和0.01.而在治疗前后工作侧及非工作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验有明显差异.验垫治疗在1个月期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错(牙合).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上下颌牙量间的协调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Bolton指数分析是评估牙量是否协调的重要方法。目的:分析兰州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分布情况及差异。设计:调查分析。时间及地点:调查于2007—05在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口腔实验室及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医院口腔科完成。对象:选择2004—01/2006—12正畸科就诊患者共352人,男105人,女247人,年龄11~38岁。其中安氏Ⅰ类170人,安氏Ⅱ类109人,安氏Ⅲ类73人。方法:选择352例不同类型错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量和全牙量。主要观察指标: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结果:前牙及会牙BoRon指数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聒畸形患者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安氏分类错聒畸形患者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均值为Ⅲ类〉Ⅰ类〉Ⅱ类。结论: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正畸前应行Bolton指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所有错牙合畸形的1/3[1],包括牙、牙弓、颌骨及颜面的前后关系不调,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颌后缩[2],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靠后或下颌骨发育不足,因此,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继续发育并刺激颞下颌关节改建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较为理想的矫治方式[3]。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为12.81%。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早期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将影响患儿的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以及对患儿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上颌骨和(或)下颌骨生长发育出现异常是导致骨性安氏Ⅲ类反牙合的主要病因。有研究显示,42%-63%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存在上颌后缩,所以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应及早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但是矫治效果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发现年龄和牙龄在预测骨骼成熟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采用颈椎骨成熟度评价系统比较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Ⅰ,Ⅱ类错牙合男性女性患者的下颌骨长度。 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头颅侧位片的160例年龄在8-15岁的Ⅰ类错牙合(男,女各40例),Ⅱ类错牙合(男,女各40例)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颈椎骨成熟度评价法(Hasse和Farman法)对样本进行分期,然后分别测量其下颌骨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骨性Ⅰ,Ⅱ类错牙合男性女性患者的下颌骨长度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在骨成熟度的早期,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骨长度较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长(P 〈 0.05);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加速期、过渡期和减速期,男性患者下颌骨的长度比女性患者长(P 〈 0.05)。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加速期、过渡期和减速期,男性患者下颌骨的长度比女性患者长(P 〈 0.05)。表明性别不同导致的下颌骨长度的差异性几乎存在于骨成熟度各分期,但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女性患者而言,在生长发育后期会出现一段"显著增长期"。提示正畸医师正确利用这段时期进行矫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正畸患者上颌恒侧切牙发生锥形牙的患病状况。方法对1612例在正畸科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上颌侧切牙形态研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错(牙合)类型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上颌锥形侧切牙的总体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8.3%)与女性患病率(7.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锥形牙的患病率(10.1%)显著高于Ⅰ类(6.1%)和Ⅲ类(6.0%)(P<0.05)。锥形侧切牙双侧发生者占40.2%,单侧发生者占59.8%,其中右侧(35.2%)多于左侧(24.6%)。结论上颌锥形侧切牙在正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错颌畸形76例,分别给予曲面体层X线及锥形束CT检查,后依据结果给予正畸治疗,并再次行锥形束CT检查。将X线头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诊断牙根吸收情况的准确率和治疗前后牙根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锥形束CT诊断牙根吸收的总准确率为88.16%(67/76)高于曲面体层X线检查的57.89%(44/76)(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右上中、右下侧、右上侧、右下中切牙及左上中、左下侧、左上侧、左下中切牙体积缩小(P<0.05)。结论 安氏Ⅰ~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有较高概率发生牙根吸收情况。锥形束CT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的特点,可清晰有效显示牙根吸收程度及体积变化情况,是一种快捷、有效且安全的辅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促进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骨生长,并改善其下颌后缩的侧貌.那么Twinblock矫治器除了促进下颌生长外,还具有哪些生长改良的作用而改变了Ⅱ类错牙厶患者颅颌面的软硬组织结构呢?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Ⅱ类错(牙合)者颅颌面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9.58~12.37岁,平均11.6岁.接受Twinblock治疗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27例为治疗组,根据病例对照原则,选择放弃治疗的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的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发现Twinblock矫治器一方面能增强自然生长过程中下颌长度的增长,出现上唇突度的减小和颏唇沟角减小的趋势,另一方面,Twinblock矫治器能抑制自然生长过程中面部垂直距离减小和面突度增加的趋势,使治疗后上下颌骨间在矢状方向的位差缩小,面型趋于协调.提示Twinblock对颌面部软硬组织有生长改良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厶患者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协同作用,使Ⅱ类错牙台患者的骨面型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8.
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侯录等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利用颊侧多曲簧柔和的弹力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形成颌间Ⅲ类矫形力,引起颞下颌关节产生适应性改建,并使下颌功能性后退,解除反牙合.目的:观察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功能性或骨性下颌前突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初诊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5岁.拍摄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后的颞下颌关节闭口位X射线片,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结果与结论:矫治后患儿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正常.说明颊侧多曲簧矫治器适当的持续加力作用,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髁突前移,不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畸形。由于该类错牙合对嘴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嘴的形态对面部的特征和美观又产生影响。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对面部外观有很大益处。对于早期发现的患儿用功能矫治器是种理想的治疗手段,笔者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20.
安氏Ⅱ^1类错[牙合]是常见的错畸[牙合]形,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下颌后缩等。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性后缩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对此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