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磁刺激可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4)、模型组(n=24)和假手术组(n=12),用一新的长17cm的止血钳钳夹坐骨神经至第二扣,以21.95×103Pa维持10s制备损伤模型。造模后24h,实验组每天给予0.09T的磁刺激。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2,4,8,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脊髓L4~5运动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造模后12周,电生理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期缩短(P〈0.05)。说明磁刺激能提高损伤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增加其对应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中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微波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各32只,每组又分为3d、7d、14d、28d四个时间段各8只。治疗组于造模24h后取俯卧位,双腿伸直固定于实验台上,采用2450MHz微波辐射治疗,输出功率为6W,6min/次,5次/周,休息2d,直到取材的前一天。对照组于治疗组治疗同时予6min空白对照。于相应时间行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AP-43的表达。结果:微波治疗组术后大鼠一般状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SFI指数在术后第14天即出现明显升高,对照组则在术后第21天才开始明显升高,并且术后第14、21、28天治疗组SF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内GAP-43表达增强,在术后第3、7、14天治疗组GAP-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微波辐射治疗能增加GAP-43的表达,促进损伤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生长相关蛋白-43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经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GAP-43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第1天阳性细胞数增多(23.5&;#177;4.1)个/mm^2,3d达高峰(46.8&;#177;6.8)个/mm^2,14d后明显减少(9.7&;#177;3.6)个/mm^2,28d后基本未见阳性细胞存在(1.O&;#177;1.2)个/mm^2;模型组第1天(16.3&;#177;2.9)个/mm^2至第7天(20.1&;#177;2.5)个/mm^2持续阳性细胞数增多,14d略减少(19.1&;#177;3.2)个/mm^2,28d后仍可见阳性细胞存在(8.5&;#177;2.O)个/mm^2。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4.25,P&;lt;O.05)。结论:穴位电针能增强并缩短GAP-43mRNA表达时间,有利于突触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离断后,其远侧端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43mRNA(GAP-43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神经修复过程中更好地改善微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SD大鼠24只,行坐骨神经横断术,术后1,2,3,4周取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以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GAP-43mRNA表达量较低,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GAP-43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于损伤第2周时达高峰。采用抗GAP-43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正常坐骨神经43kDa处出现弱阳性反应的蛋白区带,损伤后坐骨神经远侧端43kDa处阳性反应条带着色明显加深,损伤后第3周时阳性反应着色最强。结论GAP-43及其mRNA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中表达增强,其mRNA表达上调高峰在神经损伤后的第2周;而其蛋白合成增加最为明显的时间是在神经损伤后的第3周。 相似文献
5.
生长相关蛋白-43及mRNA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离断后。其远侧靖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43mRNA(GAP-43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神经修复过程中更好地改善微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正常SD大鼠24只,行坐骨神经横断术,术后l,2,3,4周取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以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GAP-4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GAF-43mRNA表达量较低。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GAP-43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于损伤第2周时达高峰。采用抗GAP-43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正常坐骨神经43kDa处出现弱阳性反应的蛋白区带。损伤后坐骨神经远侧端43kDa处阳性反应条带着色明显加深。损伤后第3周时阳性反应着色最强。结论 GAP-43及其mRNA在大鼠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组织中表达增强,其mRNA表达上调高峰在神经损伤后的第2周;而其蛋白合成增加最为明显的时间是在神经损伤后的第3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利用海藻酸钠微囊可以抑制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特点,将家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微囊化后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处,观察其对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完成。①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的微囊化:实验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双侧坐骨神经制成组织细胞悬液,与1.5%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并喷入20mmol/L的氯化钡溶液中制成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同法制备不含神经组织细胞的海藻酸钡空囊。②实验动物:80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空囊组和微囊组,其中正常组5只,其他每组25只。③实验方法:SD大鼠对照组、空囊组和微囊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于损伤处分别植入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空囊以及明胶海绵吸附的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④实验评估:分别于术后1,3,7,14,28d(每个时相5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标本;正常组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和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情况。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脊髓损伤后第1天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组化染色即出现阳性,呈棕黄色细小斑点状,以后逐渐增多、增大,第14天时表达至高峰,微囊组与对照组、空囊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至第28天时则减少,但微囊组仍高于对照组、空囊组(P<0.05)。随时间的推移,神经丝蛋白200阳性神经元的体积密度、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均增加。表面积密度在第7天时、体积密度和数密度在第14天时,微囊组与对照组、空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第28天时微囊组的体积密度、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都高于另两组(P<0.01)。结论:微囊化异种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损后生长相关蛋白43和神经丝蛋白200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及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84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山茱萸总苷高剂量组(320 mg/kg/d),中剂量组(160 mg/kg/d),低剂量组(80 mg/kg/d)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各组分别于术后3天、5天、1周、2周、4周、8周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L4~ L6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术后第4、8、12周行电生理检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 Gap-43表达明显多于低剂量和对照组(P <0.05),术后第4、8、12周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时缩短(P <0.05)。结论山茱萸总苷能够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 MCV 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为增加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 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脑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轴突出芽标记物-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为电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脑梗死后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各梗死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阳性反应产物增加,3d时反应增高,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双侧刺激组A值分别为43.32&;#177;7.31,47.08&;#177;8.11,52.80&;#177;9.96,7d时达高峰分别为58.94&;#177;6.81.67.61&;#177;8.57,76.36&;#177;8.99,14d时降低为43.17&;#177;8.38,58.04&;#177;6.15,61.16&;#177;5.89,28d仍有阳性产物表达为40.35&;#177;8.52,44.23&;#177;7.72,59.79&;#177;9.58。患侧刺激组在14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双侧刺激组在7,14,28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而且在28d时,双侧刺激组明显高于患侧电刺激组(P&;lt;0.05)。结论:电刺激明显增强GAP-43的表达,双侧电刺激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多中心急性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Sprague-Dawley 大鼠T11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对照组(A 组,n=18)和督脉电针组(B 组,n=18)。造模后1 周,B 组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每天1 次。两组大鼠于造模后1、2、4、8 周行BBB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2、4、8 周,采用RT-PCR检测GAP-43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AP-43 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与A组比较,B组BBB评分明显升高(P<0.01),GAP-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GAP-43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督脉电针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GAP-43 表达。 相似文献
11.
针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神经生长因子信使RNA(NGF mRNA)表达的影响,并且从这一角度分析评价电针频率的不同,及电针与手针对神经生长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治疗1组(n=18),疏波,电压2V,频率:F1:5Hz。治疗2组(n=18):疏波,电压2V,频率:F1:100Hz。治疗3组(n=18):手针。模型组(n=18):行坐骨神经损伤手术造模,不行治疗。对照组(n=6),正常成年大鼠。治疗组与模型组均行坐骨神经损伤手术造模,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电针及针刺治疗,电针正极接在近心端,负极接在远心端。分别夹在"环跳"、"足三里"处的针柄上,每次30min,每日2次。手针针刺相同穴位,每次30min,每日2次。术后1、2、6周取治疗组大鼠神经损伤部位远侧坐骨神经干0.6cm,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定量测定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水平。结果:治疗组N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高于模型组(均P<0.01);治疗1组NGF mRNA表达始终处于高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激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其中5Hz低频电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4只为正常组,56只行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外膜缝合。电针组每天穴位电针20min,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7,14,21和28d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和测定脊髓前角NGF阳性神经元计数、阳性神经元平均积分光密度。结果:电针组损伤侧脊髓前角内NGF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8d时电针组伤侧脊髓前角内NGF阳性神经元数量为(48.12±1.11)个,模型组为(35.90±2.09)个。同时模型组神经元内NGF阳性神经元平均积分光密度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可提高损伤神经神经元内源性NGF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Chang CW Shieh SF Li CM Wu WT Chang KF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06,87(10):1371-137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of the sciatic nerve by a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DESIGN: Prospective study. SETTING: An electrodiagnostic laboratory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PARTICIPANT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and 15 healthy persons for control.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S: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 of the sciatic nerve was measured at the gluteal segment by magnetic stimulation proximally at L5 and S1 roots and distally at sciatic nerve at gluteal fold and recording at the corresponding muscles. Diagnostic sensitivities were measured in the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conventional nerve conduction, long latency reflex, and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studies. RESULTS: The mean MNCV of the sciatic nerve +/- standard deviation at the gluteal segment in L5 component was 55.4+/-7.8 m/s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which was slower than the mean value of 68.1+/-10.3 m/s obtained in healthy controls (P=.014). The MNCV of the sciatic nerve in S1 compon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s (P=.062). A negativ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disease duration and the MNCV values of sciatic nerves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r=-.68, P<.01).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by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467. CONCLUSIONS: Magnetic nerve stimulation provides a painless, noninvasive, and obj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iriformi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4.
背景:周围神经移植后,相应的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时程与规律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GAP-43在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假手术组:实验组行坐骨神经移植,分别于术后3 d,1,2,4,6,8周6个时间点处死后取其手术侧L4~L5背根神经节,应用Fn-PCR和Westem Blot技术检测GAP-43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GAP-43 mRNA表达量较低,且随时间无明显改变;实验组术后1周时GAP-43 mRNA在相应背根神经节中即有表达增强,2周时达到高峰,6~8周表达逐渐减弱.两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GAP-43蛋白与GAP-43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相同.结果表明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存在损伤反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行为的改变,以及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长相关蛋白与神经损伤所致的自发性疼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和病理实验室完成。2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神经切断组120只、神经压榨组1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按存活时间不同再各分为3,7,14,21,30,60d6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用自噬评分方法观察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行为改变;并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自噬评分:神经损伤后,神经切断各亚组自噬发生率均比神经压榨各亚组高,程度也较重。神经切断60d组自噬平均分为2.1,而神经压榨60d组仅为0.7分。②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神经切断组背根神经节生长相关蛋白免疫阳性标志平均吸光度表达伤后7d达高峰(0.614±0.004),持续到伤后60d仍有高表达(0.515±0.004);而神经压榨组伤后14d才达高峰(0.583±0.006),伤后21d即有所下降(0.563±0.008),伤后60d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0.231±0.003);正常对照组背根神经节仅有少量表达(0.225±0.005)。神经损伤后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726,t=4.074,P≤0.05);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伤后的表达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意义(t=3.357,P≤0.05)。结论:不同的坐骨神经损伤方法所致的大鼠自噬程度和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不同,提示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性疼痛的行为观察和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行为的改变,以及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相应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长相关蛋白与神经损伤所致的自发性疼痛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和病理实验室完成。2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神经切断组120只、神经压榨组1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按存活时间不同再各分为3,7,14,21,30,60d6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用自噬评分方法观察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行为改变;并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神经节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2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自噬评分:神经损伤后,神经切断各亚组自噬发生率均比神经压榨各亚组高,程度也较重。神经切断60d组自噬平均分为2.1,而神经压榨60d组仅为0.7分。②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神经切断组背根神经节生长相关蛋白免疫阳性标志平均吸光度表达伤后7d达高峰(0.614&;#177;0.004),持续到伤后60d仍有高表达(0.515&;#177;0.004);而神经压榨组伤后14d才达高峰(0.583&;#177;0.006),伤后21d即有所下降(0.563&;#177;0.008),伤后60d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0.231&;#177;0.003);正常对照组背根神经节仅有少量表达(0.225&;#177;0.005)。神经损伤后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726,t=4.074,P≤0.05);神经切断组、神经压榨组伤后的表达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意义(t=3.357,P≤0.05)。
结论:不同的坐骨神经损伤方法所致的大鼠自噬程度和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不同,提示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