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骨组织力学性能测试的试验标准。以往将传统传感器引入骨折位移的研究,存在精度低、高消耗成本等问题。目的:采用数字散斑法测量肱骨骨折内固定后钢板螺钉的位移特点。方法:取8根肱骨,于其中点横断,制造肱骨中段骨折模型。将标本用8孔钢板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4枚螺钉。将实验模型设计成5种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状态a是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未锯断,模拟骨折愈合),状态b是在状态a锯断后基础上近端去1枚螺钉,状态c是在状态b的基础上远端去1枚螺钉,状态d是在状态c的基础上近端去1枚螺钉,状态e是在状态d的基础上远端去1枚螺钉。螺钉编号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1-8号,即骨折线上位螺钉为1-4号,骨折线下位螺钉为5-8号。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100 N与500 N测量,通过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与结论:在不同载荷间的总位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155,P〈0.001),即随着加载力的增大,5种模拟状态下第4钉、第5钉的总位移值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提示骨折线两端的2枚螺钉是承受较多应力的部位(应力集中),易于发生断裂,应选用比现有螺钉直径增大1-2.5 mm的螺钉,增加骨折线旁固定螺钉的稳定性以避免断钉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背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长骨骨折常用的固定物之一,易发生螺钉断裂致骨畸形.将光学测量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能更精确的分析螺钉断裂的特点.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量股骨钢板螺钉的位移.方法;取6根股骨,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用10孔钢板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钉固定.将实验模型设计成骨折前后2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在100,400 N拉力下,通过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与结论:在100N及400N状态下,螺钉1~10所承受的应力均存在显著差异(F=108.326,P<0.01:F=151.258,P<0.01).进一步行两两比较,成对称分布的螺钉所承受的应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所承受的应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折线两端的2枚螺钉是承受较多应力的部位,易发生断裂,所有螺钉的固定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使负荷平衡.  相似文献   

3.
背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长骨骨折常用的固定物之一,易发生螺钉断裂致骨畸形。将光学测量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能更精确的分析螺钉断裂的特点。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量股骨钢板螺钉的位移。方法:取6根股骨,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用10孔钢板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钉固定。将实验模型设计成骨折前后2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在100,400N拉力下,通过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与结论:在100N及400N状态下,螺钉1~10所承受的应力均存在显著差异(F=108.326,P〈0.01;F=151.258,P〈0.01)。进一步行两两比较,成对称分布的螺钉所承受的应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所承受的应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折线两端的2枚螺钉是承受较多应力的部位,易发生断裂,所有螺钉的固定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使负荷平衡。  相似文献   

4.
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断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分析断钉的位点。方法:利用10根新鲜成人离体股骨标本制作骨折内固定模型,分别模拟9种受力状态:a.钢板坚强内固定组;b.在a组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钉;c.在b组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钉;d.在c组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钉;e.在d组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钉,依次类推,比较相关螺钉在加载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变。结果:在a状态下,第5、6枚螺钉的位移变化较其他螺钉显著(P<0.01),且二者在f至i状态下所发生的位移和应变较其他状态明显。螺钉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靠近骨折线的2枚螺钉承受较多应力并易于断裂,成对称分布的螺钉应保证力矩相等。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研究多采用传感器来研究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存在直接接触、精度低等缺点,将数字散斑技术应用到骨折生物力学领域中,能更精确地分析螺钉断裂的力学过程。目的:利用数字散斑法测量成人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后骨折端在不同拉力条件下地位移。方法:取6根成人股骨标本,制造肱骨中段骨折模型,骨折标本两端各使用5枚螺钉固定,进而使用电子万能机在200N和300N负荷下进行拉力实验,数字散斑法测量10种状态下骨折断端近侧螺钉的位移。结果与结论:300N拉力下的位移明显大于200N拉力(P<0.01),除螺钉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外,其余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螺钉位移随拉力增加而增大,且骨折线附近螺钉的位移随拉力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研究多以传感器研究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骨折生物力学特点,存在直接接触、精度低等缺点.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试成人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中骨折断端第4颗和第5颗螺钉在不同拉力条件下的平均位移.方法:测试之前在所有成人胫骨标本表面喷涂银漆粉,用于数字散斑测量.横行截断胫骨中点,制造胫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加压钢板置入胫骨后外侧骨膜下,骨折端两侧各4枚螺钉穿透4层骨皮质.标本分6个状态:A,8枚螺钉加压胫骨内固定(未锯断,模拟骨愈合状态);B,在A组的基础上胫骨中点锯断;C,在B组的基础上去掉上面第1颗螺钉;D,在C组的基础上去掉下面第1颗螺钉;E,在D组的基础上去掉上面第2颗螺钉;F,在E组的基础上去掉下面第2颗螺钉,按A~F组测量顺序进行测量.在100,500 N拉力下,用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拉力测量骨折断端近侧第4颗与第5螺钉的位移.结果与结论:方差分析显示在100 N拉力下(F=3.107),A组与F组比较方差的P < 0.05;在500 N拉力下(F=4.719),A组与F组比较方差的P值< 0.05.说明靠近骨折线的螺钉承受较大的应力,容易断裂,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时,经过推断假定其螺钉直径建议增加1.0~2.0 mm.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研究多以传感器研究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骨折生物力学特点,存在直接接触、精度低等缺点。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试成人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中骨折断端第4颗和第5颗螺钉在不同拉力条件下的平均位移。方法:测试之前在所有成人胫骨标本表面喷涂银漆粉,用于数字散斑测量。横行截断胫骨中点,制造胫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加压钢板置入胫骨后外侧骨膜下,骨折端两侧各4枚螺钉穿透4层骨皮质。标本分6个状态:A,8枚螺钉加压胫骨内固定(未锯断,模拟骨愈合状态);B,在A组的基础上胫骨中点锯断;C,在B组的基础上去掉上面第1颗螺钉;D,在C组的基础上去掉下面第1颗螺钉;E,在D组的基础上去掉上面第2颗螺钉;F,在E组的基础上去掉下面第2颗螺钉,按A~F组测量顺序进行测量。在100,500N拉力下,用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拉力测量骨折断端近侧第4颗与第5螺钉的位移。结果与结论:方差分析显示在100N拉力下(F=3.107),A组与F组比较方差的P〈0.05;在500N拉力下(F=4.719),A组与F组比较方差的P值〈0.05。说明靠近骨折线的螺钉承受较大的应力,容易断裂,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时,经过推断假定其螺钉直径建议增加1.0~2.0mm。  相似文献   

8.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的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评价。方法:在ANSYS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压、扭转实验,同时评估近端螺钉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在16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当近端螺钉组合为1,3单2,4双皮质固定时,近端4枚螺钉的应力均值最小为24.21975N,同时剪切应力均值亦为最小,位移变化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提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依次单双皮质交替固定时,LISS-DF系统应力分散,抗拔出和抗扭转效果好,从而减少钢板螺钉早期的松动脱落。  相似文献   

9.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的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评价。方法:在ANSYS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压、扭转实验,同时评估近端螺钉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在16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当近端螺钉组合为1,3单2,4双皮质固定时,近端4枚螺钉的应力均值最小为24.21975N,同时剪切应力均值亦为最小,位移变化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提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依次单双皮质交替固定时,LISS-DF系统应力分散,抗拔出和抗扭转效果好,从而减少钢板螺钉早期的松动脱落。  相似文献   

1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1],针对严重移位,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以及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密度低而不易着钉的特性,我科2006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AO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2~85岁,平均64.7岁.其中左侧肱骨近端骨折12例,右侧肱骨近端骨折11例.按Neer分型,Ⅱ型骨折5例,Ⅲ型骨折14例,Ⅳ型骨折4例. 2.方法.臂丛麻醉下或加以静脉麻醉达效后,取仰卧位,患肩垫高,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口进入,切口约6cm,可不经过三角肌中腋神经前支走行平面,避免损伤腋神经,保护头静脉,将三角肌及头静脉拉向外侧,暴露肩关节,检查肩袖是否损伤,清除断端积血块,牵引下间接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放置合适长度PHILOS,紧靠大结节外侧正中,钢板近端固定在离大结节最高点至少8mm远的位置,点状复位钳或克氏针固定,根据骨折具体情况于肱骨头内拧入3~4枚锁定螺钉,后跨过腋神经穿行区域,于远端作一3cm切口,逐层分离,探及接骨板,骨折远端可用3.5mm锁定螺钉或标准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易发生螺钉断裂致骨畸形。将光学测量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能更精确的分析螺钉断裂的特点。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量股骨髓内钉交锁螺钉的形变。方法:取4根成人无名尸体防腐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1/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4枚锁钉从上到下标记为1,2,3,4。每具标本按A~D组顺序进行测试,A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组: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1次,中点下5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组: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1枚锁钉;D组: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1枚锁钉。在200,300,400N拉力下,以数字散斑相关软件测量各组第4锁钉的形变。结果与结论:在300N拉力下,B组与C组锁钉形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载荷递增到300N的过程中,在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远端靠近骨折线之锁钉将产生较大的应变,此钉极易发生疲劳性断裂。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易发生螺钉断裂致骨畸形。将光学测量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能更精确的分析螺钉断裂的特点。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量股骨髓内钉交锁螺钉的形变。方法:取4根成人无名尸体防腐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1/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4枚锁钉从上到下标记为1,2,3,4。每具标本按A~D组顺序进行测试,A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组: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1次,中点下5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组: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1枚锁钉;D组: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1枚锁钉。在200,300,400N拉力下,以数字散斑相关软件测量各组第4锁钉的形变。结果与结论:在300N拉力下,B组与C组锁钉形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载荷递增到300N的过程中,在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远端靠近骨折线之锁钉将产生较大的应变,此钉极易发生疲劳性断裂。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目的:综述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8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有关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absorb ablescrew,fracture fixation,supracondy larfracture"。共检索到文献79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0篇。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手术开放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克氏针交叉置入内固定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置入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的优点。可吸收螺钉具有较好的韧性,固定加压效果确切。可以对断端施加压力,使骨折端端吻合紧密,置入后骨折块血供迅速恢复,能减少临床愈合时间。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断端紧密结合,临床愈合时间缩短,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置入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急性移位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急性移位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组(n=50,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n=5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患侧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活动度、Constant评分均升高,内旋活动度、VAS评分均降低,且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组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急性移位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对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常使用非锁定的解剖钢板,难以获得稳定的同定,固定后并发骨折再移位及肱骨头坏死的概率相对较高。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的患者72例,其中无肱骨头脱位40例,肱骨头脱位32例,均给予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锁定系统固定,固定后3周内给予肩关节制动,之后逐渐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通过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的功能。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3,6,9,12,18,≥24个月的患者数分别为6,13,31,9,8,5例。术次随访〉/9个月的53例,骨折愈合率达98%(52/53),Neer评分中级以上达85%(45/53),肱骨头坏死率6%(3/53)。X射线榆金显永3例均为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患者,肩峰撞击综合症发生率9%(5/53),无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固定前肱骨头脱位捌定后肱骨头坏死和Neer评分与同定前无肱骨头脱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利于骨折块复位,吲定牢靠,阎定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