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目前尚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中度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后原位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②对照组:损伤后原位注射等量DMEN/F12培养基。③单纯损伤组:仅施行损伤。④假损伤组:仅切开头皮及颅骨,不实施机械性损伤。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3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周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均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少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提示脐带充间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有助于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效果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成为可能。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以BrdU标记。将SD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造模后第7天,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到损伤侧纹状体,PBS组给予等量PBS,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mNSS评分恢复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NSS评分在损伤后35d内恢复速度慢于模型组(P<0.05),至第56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损伤中心及周围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与Nestin、微管缔合蛋白2、胶原纤维酸性蛋白、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移植后能在鼠宿主脑内存活、分化,促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移植后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目前尚不能清楚阐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4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Wistar大鼠75只,3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8)、DMEM组(n=2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27).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照Nystrom's压迫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制作后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别进行DME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区周围局部4点注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RT-PCR法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仅见微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细胞移植后l,3,5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趋势与DMEM组相同,但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DMEM组(P<0.05),移植后7,1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仍明显高于DMEM组(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4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5-303.975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RhoA基因沉默)。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系统(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创伤性脑损伤后21-28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并行全脑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损伤区脑组织Rho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3,4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联合组3-5d时平均潜伏时间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联合组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4周后,脑组织冰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和CM-Dil阳性细胞数联合组多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RhoA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RhoA基因沉默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90只大鼠成功建立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结果与结论: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2,3,4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后者更低(P〈0.01)。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3-5d时平均潜伏时间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对照组(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高(P〈0.05)。形态学可见3组损伤处脑组织瘢痕和软化灶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CM-Dil阳性细胞数则3组相反。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4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5-303.975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RhoA基因沉默)。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系统(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创伤性脑损伤后21-28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并行全脑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损伤区脑组织Rho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3,4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联合组3-5d时平均潜伏时间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联合组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4周后,脑组织冰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和CM-Dil阳性细胞数联合组多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RhoA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RhoA基因沉默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颅脑损伤改善的机制。方法从大鼠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Feeney's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MSC组)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FGF-modified BMSC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d 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组织内的分布,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Blot法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Brd U标记阳性细胞数显著性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而凋亡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P0.05)。移植14 d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鼠的Longa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很好地存在于受损的大鼠脑内,并能够减少受损组织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压迫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制作后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分别进行DME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损伤区周围局部4点注射。结果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仅见微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细胞移植后1,3,5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趋势与DMEM组相同,但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DMEM(P0.05),移植后7,1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仍明显高于DMEM组(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加了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9.
背景:单纯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七叶皂苷钠+ 细胞移植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1×1010 L-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尾静脉1×1010 L-1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5 mg/(kg·d),连续5 d.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 周,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AQP9 及AQP4 mRNA 的表达低于细胞移植组,却高于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CM-Dil 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成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于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移植免疫耐受及进行组织修复的研究很多,但尚无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目的:建立从大鼠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方法:大鼠脐带经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两种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于DMEM-LG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地从大鼠脐带中获得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显示,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培养法的效率更高,大约10 d就可以进行传代,而组织块培养法要14 d才能传代:传代扩增两者之间没有差别.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大鼠脐带源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和基质细胞标记CD90、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34、CD45.体外诱导实验证实,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颅脑创伤模型,探讨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颅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参考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实验分移植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采用盲法在移植后第1、4、12、21天分别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SS).荧光免疫组化观察移植MSCs 21 d后神经细胞的特异标志分子神经元核抗原(NeuN)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培养人脐血MSCs.假手术组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颅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大鼠NSS评分在第4、12、21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MSCs 21 d后,移植组的神经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在成功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显示通过移植人脐血MSCs,对大鼠的颅脑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近年来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发现的重要细胞之一,在细胞治疗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血小板裂解液对于干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分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有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替甚至优于血清在培养基中的作用。目的:对血小板裂解液结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作一综述。方法:于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等英文数据库中,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裂解液,分化,增殖"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总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血小板裂解液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关临床应用,并汇总有关血小板裂解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分化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血小板裂解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诱导分化有正面影响,这使血小板裂解液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将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低糖必需培养基(L-DMEM)培养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1—4周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和迁移情况,使用BBB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DMEM培养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细胞移植组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过程,与L-DMEM培养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对损伤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较MSCs移植组显著,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MSCs相比较,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更适合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  相似文献   

16.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神经干细胞和骨髓于细胞移植研究,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刚刚起步,后者较前者具有来源广泛,伦理限制少等优势。目的: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至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建立稳定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反转录PCR获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序列,然后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序列插入到pcDNAⅢ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载体,并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体外检测携带脑源性冲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脐带间充质于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取培养好的PC12细胞和胎鼠皮质神经元加入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高水平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体外检测具有生物活性。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作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用于神经损伤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