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培养多采用体积分数10%的血清,但关于血清体积分数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分别配制血清体积分数为10%,20%和30%+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清体积分数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不同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中的增殖,并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体积分数10%血清培养液中增殖速率和增殖指数均最低,在体积分数30%血清培养液中最高,3组细胞的不同时间点的增殖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增殖具有血清体积分数依赖性,高血清体积分数培养液的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增殖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 、CD3 CD56 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过继细胞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肿瘤的治疗中逐渐成为焦点。CIK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细胞群,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而来,因其强大的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非MHC限制性及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自发现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CIK细胞已经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CIK的表型、扩增、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0):837-841
摘要: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CD56+ 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 T细胞的TCR特异性和非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进行CIK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CIK对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临床研究证实CIK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毒副作用。用免疫学与基因工程方法增强CIK疗法的特异性和细胞毒活性,寻求其疗效判断的生物学标志及CIK治疗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培养14d的CIK细胞和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培养,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杀伤效应;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IK细胞体外培养14d,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1.6±5.5)%。CIK对SKOV-3的杀伤效应在效靶比为5:1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16.52±2.52)%和(24.20±5.59)%,当效靶比为40:1时,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53.98±5.02)%和(74.74±6.87)%。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h及48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结论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 CD56^ 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和扩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后回输至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体内,评价其疗效.结果: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影像学复查显示1例多发侵犯肿块基本消失,7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T细胞亚群水平在回输后均有明显升高.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后肿瘤患者营养、免疫、肝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集39例采用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方案:采集细胞当日计为第0天,第14、16、18天静脉回输CIK细胞悬液,总细胞计数为(6~15)×109。评价客观疗效,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结果 39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握力、简易营养学评分、CTP评分、中性粒的比值、AST、GGT、CT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人体测量营养学指标、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总数、ALT、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CIK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中晚期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握力、BMI、前白蛋白和肝功能评分具有相关性,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局部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Ommaya储液囊的构造,埋置方法;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制备方法;掌握通过Ommaya储液囊向瘤腔内注入CIK细胞的操作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等.方法 开展该项目前,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使她们充分了解CIK细胞的来源;Ommaya储液囊的构造、埋置方法;CIK细胞回输的技术;强调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严密观察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果 本组6例病人均能按计划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掌握CIK细胞局部回输的操作方法、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和CD3Mc Ab激活的杀伤细胞之后,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选择性高等优势的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细胞。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表现出强大的杀伤活性,也可提高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以CIK细胞为主的过继免疫治疗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有望联合多种抗肿瘤治疗技术成为未来肿瘤综合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IL-21对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用MTT法检测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对自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免疫表型及其表面IL-21受体(IL-21R)、FasL、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CIK细胞IFN-γ、TNF-α、TNF-β、穿孔素、颗粒酶A、颗粒酶B、FasL和NKG2D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IK细胞JAK-STAT信号途径的变化.结果 在IL-21作用下,CIK细胞的产生由(17.5±4.7)%升至(26.5±2.1)%,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由(22.8±2.8)%升至(44.6±8.3)%,CIK细胞表面IL-21R的表达增加约2倍.CIK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由0.3760±0.2358升至0.7786±0.2493,TNF-α mRNA的表达由0.6557±0.1598升至1.3145 ±0.2136,穿孔素mRNA的表达由0.6361 ±0.1457升至0.9831 ±0.1265,颗粒酶B mRNA的表达由0.4084±0.1589升至0.7319±0.1639,FasL mRNA的表达由0.4015±0.2842升至0.7381±0.2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K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水平,加IL-21组(0.19%)与未加IL-21组(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K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由35.28%升至53.16%,颗粒酶B的表达由43.16%升至78.82%,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由(25.8 ±6.1)ng/L升至(56.0 ±2.3) ng/L,TNFα的表达由(5.64±0.61) μg/L升至(15.14±0.93) μg/L.STAT3和STAT5b的表达增加.结论 人源IL-21可增强外周血来源CIK细胞抗白血病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增加其受体的表达,增加穿孔素、颗粒酶B、FasL、IFN-γ和TNFα的表达而实现的,JAK-STAT细胞信号途径的激活是此种作用的机制之一.提示IL-21在增强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高糖刺激后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PMC)增殖、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PMC;并用MTT和ELISA法测定血必净对高糖(2.5%葡萄糖)作用下PMC增殖及其分泌HMGB-1、TGF-β1的影响。结果高糖能显著抑制PMC的增殖(P<0.05),而2~20mg/mL的血必净能部分逆转高糖对PMC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高糖能显著增加PMC表达HMGB-1和TGF-β1(均P<0.05),2~20mg/mL的血必净能明显减弱高糖上调HMGB-1和TGF-β1的作用(均P<0.05)。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逆转高糖对PMC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高糖上调PMC表达炎症介质HMGB-1和致纤维化因子TGF-β1的作用,进而修复高糖所致的PMC的损伤,延缓腹膜纤维化,为改善间皮细胞损伤和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表型的变化,并观察其对K562、K562/ADM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及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K562细胞及其耐药株的活性。结果在2.5~20.0效靶比范围内,CIK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0.0±1.2)%~(61.1±2.2)%和(17.5±2.1)%~(45.2±3.3)%;DCCIK共培养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5.2±2.3)%~(70.9±4.1)%和(22.4±2.7)%~(62.3±5.0)%。CIK细胞对K562敏感株和耐药株杀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细胞对敏感株和耐药株的杀伤作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单纯CIK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土贝母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灌胃SD大鼠土贝母水提物的方法制备其含药血清.应用不同浓度(0.0%、2.5%、5.0%、10.0%、20.0%、40.0%)含药血清处理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采用MTT、免疫荧光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局部射频消融(RFA)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疗法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50例肝转移瘤患者分为RFA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3例(研究组)和单纯RFA治疗27例(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CD3+、CD4+、CD8+、CD4+/CD8+,局部复发率和Kamofsky评分变化. 结果 联合治疗组局部复发率(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40.74%)(P<0.05);CD3+、CD4+、CIM+/CD8+均明显升高(P<0.01);肿瘤标志物下降者和Kamofsky评分升高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FA联合CIK细胞治疗肝转移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阿霉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不同浓度阿霉素分别处理肝癌细胞株,采用CCK-8比色分析法检测阿霉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阿霉素对肝癌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当阿霉素浓度较低时(小于80 ng/mL),阿霉素对肝癌细胞没有杀伤作用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当ADM浓度增高至400 ng/mL时对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作用最显著,ADM作用96 h后HepG2细胞存活率为(60.4±1.59)%,显著低于Hep3B[(87.89±1.94)%](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阿霉素处理后Hep3B细胞G1期比例减少发生S期阻滞。结论低浓度的阿霉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进行体外诱导、扩增作为效应细胞,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与其耐药靶细胞K562/ADR进行共培养,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相对含量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结果:未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时,阿霉素对K562和K562/ADR的IC50分别为(0.68±0.04)μmol/L和(66.23±4.38)μmol/L;K562/ADR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97.43倍;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48 h(效靶比1∶5、阿霉素1.1μmol/L)后,IC50为(32.15±0.79)μmol/L,联合逆转倍数为2.06倍,细胞内的阿霉素相对含量增加1.83倍;P糖蛋白表达下调36.7%,m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值也呈下调趋势。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可提高耐药细胞K562/ADR胞内的阿霉素浓度,下调mdr-1基因及P糖蛋白的表达,提高阿霉素对耐药细胞K562/ADR的敏感性,使细胞因子诱导杀伤联合阿霉素对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DC-CIK联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G250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生物化学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1例mRCC患者首先经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qRT-PCR)检测外周血G250 mRNA为阳性表达,予2周期的DC+CIK联合化疗后,再次检测外周血中G250 mRNA阳性表达情况,并评价DC-CIK联合化疗对肿瘤的疗效.结果:生物化学治疗后31例G250 mRNA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18例(58.1%)表达下降,5例(16.1%)无明显变化,8例(25.8%)表达水平呈上升,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1例部分缓解(PR)(35.5%),9例稳定(SD)(29.0%)、11例进展(PD) (35.5%);mRCC患者外周血中G250 mRNA表达变化与生物化疗疗效显著相关(r=0.498).结论:检测mRCC患者外周血中G250 mRNA变化可用于评价生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