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结了4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术前环境的舒适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术后康复训练、自理能力训练、患肢的观察及护理、药物预防等.认为术前、术后早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72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药物护理.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预防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们回顾近几年国内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研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干预措施。现综述如下。1心理问题及护理1.1患者对病情缺乏了解,担心手术一旦失败,可能丧失功能或致残;担心肢体形态异常,动作不雅羞于见人;或预后不良,影响日后工作和生活;或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不能接受体内植入假体[1]。1.2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对治疗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改变。床边护理时多听患者倾诉,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等。帮助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初步了解,使患者在精神放松的情…  相似文献   

6.
王颖 《全科护理》2013,11(19):1766-1766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多种髋关节病变的根治性治疗策略,随着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大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髋关节病变病人得到更进一步治疗,生活质量较前提高,预期寿命得到延长。但由于该类手术人群大多病史较长、基础状况欠佳,合并症众多;手术本身创伤较大;术后存在长时间的关节制动期,导致该类手术具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一定程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髋部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却成为临床上的一项棘手问题。由于可继发致死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DVT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999年,国内吕厚山等[1]首次报道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为40%。而2005年,查振刚等[2]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降至11.2%。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50-4251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7例全髋置换患者,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方法:进行预防血栓的相关宣教,遵医嘱给予药物预防等。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护理部成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护小组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对全髋置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南及健康教育执行单,同时成立血栓预防质控组,督导各项措施有效落实。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规范性预防措施并辅以管理手段,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围术期做好术前评估、观察,落实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经积极有效的围术期预防和护理,无一例发生下肢DVT,痊愈出院.认为积极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的落实有利于降低下肢DVT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朱海霞 《当代护士》2016,(11):18-20
总结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进展。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措施可以降低DVT发生率,建议围手术期采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5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采用药物及功能锻炼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术后细致的护理,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2.
邹莉丹  唐永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19-1320,1322
目的 探寻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0例,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为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应用低分子肝素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对于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尚存在一定争论,多数研究认为,除了少量增加置换后出血以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春梅 《护理研究》2005,19(8):1619-1620
通过对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前护理、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使病人了解了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会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春梅 《护理研究》2005,19(18):1619-1620
通过对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前护理、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使病人了解了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会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见性分组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环境、饮食护理、体位护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94%。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预见性分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逐渐升高。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和发生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好的防治选择。方法:对髋关节置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用免疫生化检测的方法检测髋关节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明确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并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明确防治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高龄、女性、肥胖、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时采用全身麻醉、应用骨水泥型假体、长期卧床、合并各种代谢性疾病均是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文献研究显示O型血型属于保护因素。在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提示血栓发生的风险。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对疾病或肿瘤造成的关节破坏进行修复,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投资最大、发展变化突出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莫军 《中国临床护理》2011,3(5):392-39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关节病、意外跌倒致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及股骨颈骨折有效、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严重并发症之一[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种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小腿肿胀、疼痛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2组小腿肿胀、疼痛及DVT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