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肿、疼痛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P0.01),疼痛程度(MPQ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上肢水肿构成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水肿、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份)评定其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5),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辅以虚拟现实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4.
徐胜  张敏  武笑笑  季盼盼 《中国康复》2021,36(3):154-157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为临床上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6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神经松动术。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UE)、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患手8字缠绕法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水肿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健患手围度差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1),且观察组差值更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水肿以及ADL,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分为运动治疗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对消除手背水肿,缓解疼痛,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疗法,观察组训练前行CST。治疗前后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改良Barthel 指数(MBI)、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TEF、MBI、TCT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ST 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②Fus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龚晨  王盛  李向哲  马颖  王栋栋 《中国康复》2020,35(9):451-454
目的:观察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再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用充气夹板控制上肢各关节活动的自由度进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运动力指数(MI)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MI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包括被动活动关节、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包括限制健肢的使用,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行为中。两组每天训练1 h,每周5 d,4周后对两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效果。方法80 例社区脑卒中后SHS 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两组针后均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肢血流速度,以Fugl-Meyer 评定法测定上肢综合运动功能,3 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 个月和6 个月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尺动脉、桡动脉、尺静脉、桡静脉和中指指间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后SHS 患者的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静脉血流回流,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摇车训练同步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接受仅有主被动运动功能手摇车训练,试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具有同步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FMA-UE评分、STEF评分、MBI评分及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除了MAS评分外,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手摇车训练同步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奕  刘健  林金来 《中国康复》2016,31(1):31-34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联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教育联合针灸疗法。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教育联合针灸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接受双侧上肢同向或对称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功能训练。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进行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FMA-UE、FMB和QOL-BREF总分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双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平衡功能方面比传统的单侧训练有更积极的影响,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减少临床并发症。方法:将3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肢体锻炼,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主动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等;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显著提高患侧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